中美关税战的痛感终于传递到美国民众身上了,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在记者面前念叨中方的电话。
多家美媒报道,由于进口成本上涨,自4月9日以来,美国电商平台亚马逊近千款产品疯狂涨价,平均涨幅高达29%。 相关数据显示,涨价的商品几乎涉及美国人的日常所需,衣服、玩具、家具用品、办公用品、电子产品及配件等等。 美国电商分析公司Smart Scou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尼达姆表示,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集体涨价的情况。 美媒以被特朗普“带火”的中国电宝为例,此前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被发现疑似使用中国品牌的电宝。以前这款充电宝在美国的售价大约110美元,几天时间已经涨到了135美元以上。 美国民众的抱怨声不断,工资没涨,这物价却越涨越高了,谁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不仅是美国民众作为买家端,需要承担这多出的成本,很多美国卖家也快干不下去了。
亚马逊方面承认,确实越来越多依赖中国货源的美国进口商因特朗普的关税陷入经营困境,涨价的卖家中,有四分之一依赖中国的货源。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物价上涨了,这阵子消费的美国人肯定也少了。与少数大型零售商不同,电商平台上大多是中小卖家,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要弱很多。这样一涨价,很多店铺都要面临关门倒闭。 关税战冲击之下,很多美国民众也开始“开眼看世界”,他们发现中国的电商网站上,同类商品要远低于美国本土电商平台,即便是加上145%的关税和跨洋运费,价格依然低得多。 此外大量的欧美奢侈品牌也都依赖中国代工,从中国直接订购类似商品的价格,也远低于那些欧美大牌。 不少美国网友惊呼,原来他们被中间商挣了这么多差价。一来一去,美国很多商户都没了价格优势,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一名美国家居品牌创始人现身说法,他已经在亚马逊上经营10年之久,现在正同样面临困境。他的货源基本都来自中国,现在中方停止发货,如果要从其他国家重新建立供货渠道,起码需要半年时间。 在这半年“阵痛期”内,他既要避免库存快速耗尽,又要研究新的供货渠道,为此已经被迫裁员,节省开支。 另一名美国亚马逊卖家向美媒抱怨,高关税不能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很多人都会撑不下去的。
也就是说,不仅美国的商户面临倒闭危机,还有不少以此为生的普通美国人,也要失去工作。 正如我此前所言,特朗普盲目对中国加征关税,那是伤敌八十自损一千,美国的进口商、相关从业者、消费者都得承受这份代价。 至于那些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商品什么时候涨价,涨得有多猛,就得看美国经销商的库存消耗情况以及飘忽不定的“良心”了。 特朗普“对等关税”刚刚发布时,率先受到冲击的是美国的股市,当时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一片哀嚎。 随着中美关税战的战线拉长,美国零售商的库存逐渐见底,这场关税战的痛感终于传递到美国普通人身上了。 现在特朗普不仅要面临美国金融资本的压力,还有上亿美国人的压力。 几天之前,美国三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塔吉特以及得宝的首席执行官齐刷刷找上特朗普,讨论美国关税对其以进口为主的商业模式可能带来的影响,会后,特朗普声称,会议进行的非常顺利,但并未透露具体内容。 难怪特朗普这段时间老实了不少,不仅多次提到与中方的谈判,还表示肯定会降低对华关税。 就在当地时间4月26日,特朗普还在白宫告诉记者,他已经多次与中方通话,当被记者追问通话细节时,特朗普又拒绝透露,声称“会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你”。
很显然,特朗普提到的谈判和通话,都是信口雌黄。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美使馆已连续两次出面打假。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强调,有关言论纯属混淆视听,中美双方并没有进行任何谈判和磋商,更谈不上达成协议。 外交部发言人还撂给美方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 特朗普目前的心态突出一个扭曲,他既希望与中方达成协议,好找个台阶把关税战这页翻过去,但他又拉不下脸来改正错误,只能频频发出“硬气的求饶”。 特朗普更怕被中国之外的国家看穿他的心虚,刚刚声称不排除将关税期限再延长90天,第二天又反驳自己,表示延长关税期限“不太可能”。 这种翻来覆去打自己脸的行为,也让很多国家从懵逼变成了观望,最后越来越淡定,静静地看特朗普发癫。 别看特朗普强装出一副“优势在美国”的样子,其实他手中已经无牌可打,这事连“最孝顺”的日本人都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