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陕西13岁男孩亲眼目睹母亲被害,选择参军入伍强身健体,隐忍22年后为母报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陕西汉中王坪村的夏日黄昏被一声巨响撕裂,13岁的张扣扣站在土路上,眼睁睁看着母亲汪秀萍倒在血泊中。 那一刻,少年清澈的眼神被仇恨填满,母亲头部的窟窿和染红黄土的鲜血,成为他此后二十余年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场悲剧的根源,源于一场稻谷加工厂承包权的争夺,点燃了张家与王家两户人家的恩怨烈焰,最终将少年推向一条复仇的不归路。 王坪村的稻谷加工厂在九十年代是村里的香饽饽,承包权意味着稳定的财富,张家与王家本是邻居,关系平淡却无大仇,为了公平起见,两家约定轮流承包,每家两年,由王家先行。 1996年,轮到张家接手时,王家却暗中续签合同,彻底背弃承诺,张家愤怒不已,汪秀萍尤为不忿,她性格直爽,多次上门与王家理论,言语交锋逐渐升级为双方家族的对峙,矛盾像滚雪球,越积越大,终于在8月27日傍晚爆发。 那天,汪秀萍路过王家时,与王家二儿子王富军发生口角,争执迅速失控,双方家人闻讯赶来,土路上十余人扭打成团,混乱中,王家老三王正军抄起一根粗木棍,狠狠砸向汪秀萍后脑。 鲜血顺着她的粗布衣衫淌下,她倒地不起,送至县医院时,汪秀萍已无生还希望,年仅13岁的张扣扣,亲眼目睹母亲咽气,法医验尸时,他透过门缝看到母亲头部的致命伤,浑身颤抖,血腥味从此缠绕在他的梦中。 法院判决王正军因故意伤害致死获刑七年,赔偿张家九千余元,这在当时不算轻判,但张家难以接受,他们认为,王家三兄弟均参与斗殴,为何只判最小的王正军? 张扣扣更坚信,王家长子王校军曾递棍给王正军,法庭却因证据不足未予追究,九千元赔偿拖延两年才付清,王家始终未道歉,这份冷漠让张家的伤口始终流血。 少年张小松改名“张扣扣”,村里人说,这是要扣住仇人索命,他在母亲坟前烧尽课本,初中毕业后报名参军,立誓让自己变得强大。 军队生活是张扣扣的炼狱,他将王家人的名字贴在沙袋上,拳头砸出血也不停歇,战友练擒拿为强身,他却为复仇蓄力,两年义务兵役结束后,他未像战友般寻找安稳工作,而是揣着退伍费远赴新疆挖煤,后来又漂泊至阿根廷打工。 他刻意远离王坪村,怕自己按捺不住提前动手,然而仇恨的种子从未枯萎,2017年冬,他在阿根廷唐人街目睹混混欺负老人,老人跪地求饶的画面勾起母亲咽气前的惨状,那晚,他抽完两包烟,买了回国机票,头发已白了大半。 2018年春节前,张扣扣悄然回到王坪村,腊月二十九,他摸黑为母亲烧纸,纸灰被北风卷着扑面而来,大年初一清晨,王家三兄弟上山祭祖,他揣着尖刀,跟踪三里地。 在玉米秸垛旁,他伏击了王正军,刀尖从后背捅入,搅了半圈,王校军回头时,迎面是血葫芦般的脸,惊恐未定便被追上放倒。 怒火未熄的张扣扣折回村里,找到王家老父王自新,七十多岁的老人退至墙角,哆嗦着迎接死亡,复仇完成后,他将王家新买的轿车付之一炬,火光映红了半个村子。 张扣扣并未逃匿,他在镇上吃了一碗油泼面,扔掉沾血的棉袄,走进派出所,将三棱刮刀摆上桌面,平静地说:“二十二年的账清了。” 法庭上,他解开衬衣,露出胸口纹着的母亲生辰八字,坦言不悔杀人,只愧对老父,二审维持死刑判决,2019年,汉中刑场的枪声为这场跨越两代的恩怨画上句号,旁听席上,有人叹息,若当年有人出面调解,或许悲剧不会如此。 如今,王坪村的稻谷加工厂已改成养鸡场,年轻一辈只将此事当故事听,清明时节,张家坟头总有新土堆起,有人说是张老汉所添,也有人猜是外乡人祭拜。 镇上调解员如今处理纠纷格外谨慎,邻村包工头招工前必问是否有旧怨,唯恐再埋下定时炸弹,张扣扣的故事,是一场由邻里矛盾引发的双重悲剧,法律的缺位、调解的缺失,让少年心中的创伤发酵为滔天恨意,最终毁了两家人。 这起案件留下的教训深刻而沉重,邻里间的矛盾看似琐碎,却可能因缺乏沟通与化解而酿成大祸,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远比私下复仇更能伸张正义。 张扣扣的22年隐忍与最终爆发,既是个人悲剧,也是社会环境未能及时干预的缩影,愿这样的故事不再重演,愿每一场纠纷都能在理性与法治中化解。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顶端新闻——《别忘了张扣扣案丨豫论场》
60多岁的老汉因为嫖娼被抓,派出所就让女儿来交罚款,没想到女儿来处理完手续后,民
【612评论】【56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