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李兰娟院士站着在医科大学门口,带着包,留下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拍摄那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4-28 18:58:40

1970年,李兰娟院士站着在医科大学门口,带着包,留下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拍摄那年她才23岁,正值青春勃发的年纪。 李兰娟,1947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小村庄。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眼疾干不了重活,母亲靠卖点山货维持生计。小时候,她没少干活,挑水、砍柴、帮着下地,啥都干过。可她脑子好使,特别爱读书。晚上点着油灯,啃着硬邦邦的课本,成绩愣是没掉过前几名。13岁考上绍兴的中学,可家里连学费都掏不出,眼看着要辍学,幸亏老师看她有出息,硬是帮她弄了个奖学金,才没让这棵好苗子荒了。 初中毕业,她考上了杭州的高中。那时候她其实想读中专,赶紧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可班主任劝她,穷人家的孩子想翻身,得靠知识。她咬咬牙,带着母亲给的五块钱上了路。可这点钱哪够?没多久就花光了,又是老师出手,帮她申请补助,才熬过了高中三年。谁知命运又开玩笑,高考取消了,她没法直接上大学。回乡当了代课老师,还学了针灸帮父亲治病,顺便给乡亲们扎针治点小病小痛。 后来村里缺赤脚医生,她二话不说就上了。虽然工资少得可怜,一个月才三块,比老师差远了,可她不在乎。背着药箱走村串户,用草药和针灸给人看病,村民都夸她心好手巧。1970年,她靠着这份努力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那年她23岁,站在校门口,手里提着母亲缝的布包,包里塞着几件衣服和一本旧书。那张照片就是那时候拍的,定格了她人生的新起点。 大学里,她学得特别拼。课堂上坐第一排,笔记记得密密麻麻;实验室里泡到半夜,就为了搞懂传染病怎么回事。课余还下乡给人看病,背着药箱跑遍了附近村子。1973年毕业,她进了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始钻研传染病。那时候这行又苦又累,可她认定了,这能救人命。1986年,她拿下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在人工肝和传染病研究上搞出了大名堂,救了无数人。 李兰娟不是光顾着自己。她没忘当年是怎么靠别人拉一把才走过来的,所以特别热心公益。工作后,她常捐钱给贫困学生,还推动山区医院改善条件。她觉得,医生的责任不只是看病,还得让更多人活得有希望。2003年SARS来了,她冲到一线研究病毒;2009年H1N1,她连夜出方案;2013年H7N9,她带头分离病毒株;2020年新冠疫情,73岁的她还亲自上武汉,每天忙到深夜。 从农村丫头到院士,她没靠运气,全凭一股子韧劲和对人的真心。几十年来,她用行动告诉大家,医者仁心不是空话,是实打实的付出。

0 阅读:60
无畏战士闯龙潭

无畏战士闯龙潭

爱我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