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承认,乌克兰不具备武力夺回克里米亚所需的军事实力,“特朗普总统说的是真的......乌克兰没有足够的武器来通过武力重新控制克里米亚半岛。”同日,《华盛顿邮报》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欧洲领导人正在向乌克兰施压,乌克兰“可能愿意忍受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有效控制”,只要基辅不需要在法律上承认克里米亚。
泽连斯基承认乌克兰无力通过武力夺回克里米亚,这一表态撕开了俄乌冲突最深的伤口。克里米亚问题早已超越单纯的领土争端,成为检验国际秩序底线与地缘政治博弈的试金石。当基辅当局将"法律上不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作为谈判底线时,折射出的是主权国家在现实政治中的无奈妥协。 乌克兰的军事困境暴露了现代战争的非对称本质。即便西方提供先进武器,但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曾坦言"乌克兰无法单靠外援赢得战争",这种战略认知的转变迫使基辅重新评估战争目标。更严峻的是,欧洲领导人在伦敦会议中传递的"潜在让步"信号,实则是将乌克兰的国家命运异化为地缘谈判的筹码。 西方阵营的微妙态度正在重塑冲突维度。美国特朗普政府将克里米亚问题与对乌军援捆绑,欧盟则试图通过"非法律承认"的模糊策略寻找出路。这种实用主义外交虽能缓解短期危机,却可能助长"侵略有利可图"的危险国际法观念。当国际社会默许"实际控制即合法性"时,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原则将遭受毁灭性打击。这场冲突的终极拷问在于:当国际秩序无法提供公正解决方案时,所谓的"和平协议"究竟是终结苦难,还是开启新的压迫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