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将近一千个人挨个在他面前死去,刑场上血流成河,整整七日才把所有人处决完,而这么多人惨死的背后只是因为一句话...... 因为一句话,害了全家千口人。有人说他可敬,有人说他可笑。如此争议纷纷的人物,正是明朝的大文学家,方孝孺。 方孝孺幼年早慧,机敏灵动,喜好博越古今,被邻里乡亲冠以“小韩愈”之名。而在成年后,方孝孺就跟随宋濂进学,因学识过人早早走上仕途。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偏偏方孝孺生活有所起色后,每日三餐仍旧是粗茶淡饭。人们问其缘由,就听他答曰“省身”,一时传作美谈,更深得多位大人物的青睐。 此后方孝孺一心向道,处理公事之余不忘求学,在文学造诣、政法要务上建树颇深,先后辅佐朱元璋、朱允炆,堪称朱家的自己人。可就是这样一位元老,却被朱棣记恨上了。 二人并无深仇大恨,从素不相识走到敌对,其实只是因为权力。都知道朱棣自身有着极高的政治野心,又兼具军事才能,朱允炆因此忌惮之。于是即位后便大刀阔斧,加强中央集权。虽说这本意只是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朱棣却无法苟同。 朱棣从小就长在军中,自然知道刀得握在手里。今日朱允炆夺他爪牙,明日恐怕就要夺自己项上人头。随着冲突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朱棣就联合其他藩王发动了“靖难之役”。 这场叛乱早有预谋,加上朱棣用兵如神,自然打了正统一个措手不及。没几年,南京城便被攻下,自此朱棣自立为帝,人称明成祖。 可众所周知,虽然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能落下笔墨的人物,还得是最拔尖的文人。因此朱棣便找上方孝孺,要求他为自己起草即位诏书,没想到方孝孺宁死不从。 刚开始朱棣选的是怀柔手段,以“大统天下,系黎庶福祉”为由请方孝孺立起草诏书。但念在朱允炆对自己有恩,加之文人的傲骨风气,方孝孺竟回道:“死就死了吧,诏书我绝不能起草。” 连着劝说许久未果后,朱棣也没了耐心,直接以其族人为筹码。果不其然,方孝孺再次拒绝,于是在建文四年六月前后,方孝孺十族都被拉上刑场,齐齐跪在方孝孺面前。 刽子手每挥一刀,就会来一人拖走尸体。如此重复七天,方孝孺的族人才被处决完。钝掉的闸刀堆成小山,地上的血迹汇聚成河。而七日未眠、双眼布满血丝的方孝孺,也迎来了终局。 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于闹市被施以车裂之刑。慷慨赴死之前,留下几句绝命之词,闻者无不哀怮。 对于如今的人而言,方孝孺可能是愚蠢的。动下笔的功夫就能苟活,可他偏不。但方孝孺却也是勇敢的,面对帝制暴政,他以生命诠释了何为勇气。或许如何评价他,也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吧。 信息来源: 文 | 秦玖 编辑 | 史叔
公元前52年,太子刘奭去拜见皇后。皇后突然叫了五个宫女出来,让刘奭挑一个侍寝。刘
【5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