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最意外的结果是中国没料到的,美国原来的"绝招"是用俄罗斯的那套对付中国,但现在看来已经完全不需要了,因为美国已经发现,要是用那套对付中国,第一个死的不会是中国,而是美国! 其实早在今年一月份,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就公开表示,如今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如果美方还想沿用40年前那一套老办法,是不可能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取胜的。 希克斯的话虽然不那么中听,但却戳到了要害。她坦率地承认,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美国必须正视这一事实,并且在思维、行动和战略谋划上胜过中国。 换句话说,美国必须拿出真本事,而不是靠吓唬人的那一套。 这番话透露出美国高层的一些忧虑,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已经成为能够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唯一对手。 尤其是在军事领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令美国刮目相看。 美国国防部去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虽然对中国的军事发展说三道四,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拥有1000枚核弹头。 面对这样的对手,美方显然已经意识到,如果轻易对中国动武,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动武的难度远不止军事层面。在经济领域,中美两国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一旦爆发军事冲突,美国的经济利益恐怕会首当其冲。 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所言,中美经济已经"联系在一起",双方都将付出巨大代价。 相比之下,俄罗斯就没有这样的筹码。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严厉制裁,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支付系统,将其实质上隔离出全球金融体系。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卢布一度暴跌。 而中国有能力抵御这样的制裁,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完备的产业链,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十分密切。 如果美国将中国踢出SWIFT,其他国家为了与中国做生意,很可能会加入中国主导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到头来受损的,反而可能是美元的国际地位。 从4月2日加税到4月22日松口称“关税过高”,政策反复像翻烧饼。 白宫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当中国反制清单精准打击美国农业州时,共和党金主们的抗议电话直接打进了椭圆形办公室。 这种压力让特朗普在推特上的调门越来越软,甚至出现“一个月内达成协议”这类自相矛盾的放风。 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的观察很精准:“他以为在玩商业谈判的极限施压,但治国不是开赌场。” 而且重要的是,美国战略信誉也在关税战中开始崩塌。 当特朗普一边对盟友挥舞关税大棒,一边又对越南等国放话“跟我混能免关税”时,全球都看清了所谓“规则秩序”不过是利益工具。 马来西亚学者钱德兰·奈尔在《这就是中国》节目中的点评一针见血:“西方五百年的特权时代结束了,现在连欧洲都在反思要不要继续当美国跟班。” 这种离心力从G7国家集体缺席美国主导的“对华芯片联盟”就可见一斑。 而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度,中国并没有示弱。在贸易战中,中方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征收同等关税,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等。 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让美国认识到中国不是好欺负的。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而自信的对手,美国的某些人显然还没有完全适应。他们总想用对付弱小国家的那一套来对付中国,殊不知这已经行不通了。 正如希克斯所言,美国必须拿出真本事,而不是靠虚张声势。 不过中国真正的收获并非对手的失误,而是通过这场压力测试验证了三个硬道理:全球产业链离不开中国制造,美元霸权并非无懈可击,多极化世界拒绝单边霸凌。 就像广交会上那位外贸老兵的感慨:“以前总担心美国掀桌子,现在发现桌子腿早就钉在中国地板上。”
德国媒体最近有点懵圈,看不懂中国,他们说在中国的街头采访时,发现受访的民众也普遍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