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籍中将统计(3)

燕哥看历史 2024-04-21 09:28:37

21、鲍先志中将

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土城寨村鲍家湾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代主任、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八路军团政委、解放军军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长征、夜袭阳明堡战斗、百团大战、太行山区反“扫荡”斗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政委、地委书记、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委等职,为军区机关和部队建设、民兵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8年12月3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8岁。

22、胡奇才中将

湖北红安人。

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一军第一师一团一连当战士。

1931年1月到鄂豫皖军委警卫营任班长、排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九连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西征入川。10月任第三十二团三营政治委员。

1933年1月任第三十一团一营政治委员。7月后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攻”作战。

1935年5月率部参加长征,9月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政治委员。

1936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委员,4月改任第十二师政治委员,率部长征北上到达甘肃会师。抗日战争开始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O团副团长,不久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

1938年5月起先后任抗大三大队六队队长,延安赴山东干部大队大队长,山东纵队第八支队副司令员。

1939年8月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

1940年8月起任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兼军分区司令员,第一旅副旅长,鲁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率部参加建立和发展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45年11月任辽东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

1946年2月任第四纵队副司令员,5月任纵队司令员,参与指挥新开岭战斗获胜。

1947年后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副军长,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顾问组组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7年7月3日在北京逝世

23、饶正锡中将

湖北钟祥人

早年在湖北大冶县普爱医学学医。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军医院医生、院长,红三军团卫生部医务主任、卫生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卫生部医务主任,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兼卫生学校政治委员,军委卫生部政治委员兼中国医科大学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六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十二兵团副政治委员,中共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市长,中共新疆分局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8年6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24、聂风智中将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吕王镇(现属大悟)花桥村人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排长、连长、连指导员、营长、营教导员、副团长、团长、团政委、军分区司令员、旅长、师长、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莱阳战役、平度战役、高密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中朝联合空军司令员、华东军区浙东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参与指挥了一江山岛战役。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2年4月3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9岁。

25、顿星云中将

湖北省石首县(今为市)邹陀乡弓扒丈村人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红3军任连长,参加洪湖苏区反“围剿”。

1931年冬随部向湘鄂边转移,参加创建黔东、湘鄂川黔苏区和反“围剿”。

1935年3月任红2军团4师12团营长。同年11月参加长征,任红2军团6师16团团长。到陕北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5团副团长,随部挺进晋西北,后带工作队在忻口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3月任第714团团长,后任独立1旅715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曾指挥所部完成向晋察冀边区护送人员、弹药的任务。1941年起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4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副军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解放西北诸战役及进军新疆。新中国成立后,任第5军政治委员兼新疆伊犁军区政治委员和中共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委员会书记。

1952年后任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

1985年1月14日于北京逝世。

26、徐深吉中将

湖北红安人

1927年加入当地农民义勇队,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交通队排长、第11师31团连长,红25军第73师217团营长、218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黄安、苏家埠等战役。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西征转战进入川北。次年调任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主办教导大队(随营学校)。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斗争。长征中曾任川西北阿坝区警备司令员,红军大学高级科学员、军事主任兼教育长,红31军第91师师长。到陕北后,率部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71团团长,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38年6月任第129师独立旅旅长,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编4旅旅长兼冀南军区第二、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磁武涉林等战役。1941年1月奉命率新4旅南援新四军。皖南事变后停止南下,在鲁西地区开展工作。同年9月参加冀南秋季战役。1942年奉调太行地区工作,在永年以西地区作战时负伤。1943年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校长,参加了林南战役。翌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冀南军区司令员。1948年夏因积劳成疾,离职住院就医。

1954年2月起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3月任军委空军副司令员,主管空军后勤工作。

1973年5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北京军区顾问。

1986年12月离职休养。

2000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

27、徐斌洲中将

湖北红安人

1927年黄麻起义后,加入河口城市工会和工人纠察队。

1929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4月起,任县武装指挥部青年部长,县独立营党委书记,县独立团政治指导员、少共团委书记。

1931年8月随县独立团编入红军独立第1师第1团,任团政治处主任。11月调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政治处主任,后协助团长许世友指挥部队参加了黄安、商潢、潢光等进攻战役和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秋在“肃反”中遭诬陷被降职为团宣传股副股长。翌年2月起,任红9军27师第81团政治处主任、第80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仪南、营渠、宣达、广昭、嘉陵江等战役。在嘉陵江战役中,他英勇作战,身负重伤,并失去左眼,仍坚持不下火线,受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嘉奖和高度评价。长征中,先后任红9军教导师政治部主任、红31军第93师279团政治处主任。到陕北后,随部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政治部组织干事。

1938年8月随八路军鲁东游击纵队赴山东,11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兼中共鲁东南特委书记,后任第3支队政治委员,第3旅政治部主任,清河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清河区1943年反“扫荡”作战。

1944年起任中共渤海第4地委书记兼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7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参加了山东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和大反攻。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杨国夫率第7师进军东北,参与指挥了山海关阻击战。

1946年9月起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政治部主任兼第17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43军128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49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宜沙、衡宝等战役。在辽沈战役的攻打锦州作战中,指挥所部第17师勇猛冲杀,迅速攻占守敌兵团司令部。战后,第17师受到东北野战军总部通令嘉奖,所辖第49团8连被授予“猛虎尖刀”连荣誉称号。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1952年回国,后任军事学院干部管理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4月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任国务院农业机械部、第八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顾问。

1995年离休

1996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

28、黄新廷中将

湖北省沔阳县黄家口镇宋家墩 (今属洪湖市)人

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起任区少先队队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至1933年,湘鄂西苏区警卫营战士,在湘鄂西红军学校二分校学习,任湘鄂西警卫团排长。1933年至1935年任湘鄂西红三军九师连长、营长。参加了长征。1935年至1937年任红二军军部作战参谋,四师侦察科科长、管理科科长,十二团参谋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41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1941年至1944年在延安军政学院、军事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至1945年任一二○师三五八旅副旅长、旅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至1949年任晋绥野战军三五八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三五八旅旅长,西北野战军一师师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一师师长。1949年夏至1952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三军、陆军第三军军长。1952年任陆军第一军军长。1953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一军军长。1953年至1957年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战役系学习。

1957年9月至1960 年8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8月至1967年3月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其间:1958年冬起任军区党委常委,1960年4月起任军区党委副书记,1961年8月起任军区党委书记。1963年11月至1967年1月兼任四川省体委主任,1964年11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

1965年11月至196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

1975年5月至1982年9月任装甲兵司令员、装甲兵党委书记(1975年6月起)、第一书记(1975年8月起)。

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2006年5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9、韩伟中将

湖北黄陂人

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大罢工。

1925年冬去广州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当兵,参加北伐战争。后转回安源当工人。

1927年夏参加工人义勇队,不久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当班长。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二连排长。

1928年5月红四军成立,在第三十一团二连任副连长。

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后历任红四军混成大队副大队长、教导大队中队长、第二纵队第十一大队大队长、第二纵队第四支队副支队长。

1930年7月改任福建红二十一军第二纵队五支队支队长。

1930年后任福建独立一团团长,新十二军第一OO团团长。

1932年初任福建军区独立第八师师长兼杭岩永军分区指挥,8月任福建军区参谋长。

1933年任福建红十九军第五十七师师长,同年秋改任第三十四师第一OO团团长。

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2月初率全团参加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过湘江的战斗,所部被敌军截阻未能过江,指挥部队浴血苦战,在战斗中被俘。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此后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军教主任、第四团团长、警备旅副旅长、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雁北支队(第五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巩固发展冀中和平北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兼热河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第六十七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华北解放战争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委军事教员训练班主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2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

30、程世才中将

湖北大悟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11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1师党委书记、第33团政治委员、红30军第8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曾入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抗大分校校长、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南军区副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南满军区司令员,安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后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9年任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

1990年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7 阅读:3019

燕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