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王维在同一地写下三首千古名篇,意境壮阔,难分高下

曦言说人间 2024-05-31 02:48:4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各花入各眼,同景不同看”。无论是景致还是文艺作品,看得人心境不同,所产生的感悟就会有所不同。

唐朝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历史上最辉煌的诗歌盛世,无数才情横溢的诗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李白、杜甫、王维这三位大诗人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才华,成为唐代诗坛的巅峰代表。

据说他们都在同一地方写下三首千古名篇,每一篇都意境壮阔,以至于难分高下,那究竟是怎样的诗篇,又是在哪个地方创作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谪仙人”少年所作的《渡荆门送别》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谪仙人”。“仙”字的来源和他的生平行事、性格、才情有密切联系。他的思想兼收并蓄,对各种思想都有爱好。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道家和道教的思想。

唐代,李姓皇室以老子为祖先,对道教十分尊崇。特别是玄宗皇帝,甚至在宫中筑坛炼药,并且十分礼遇道士。所以在此种社会风尚的影响下,李白也十分好道。

而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当时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有好几位著名的道士,在开元朝廷很受重视。二十岁前,李白便在四川漫游各地。青年李白出蜀游历的途中,便写下了《渡荆门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写于李白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他是个天才诗人,盛唐文化孕育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但是在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我们能看出少年离家远游时还是会保留着那一份对家的眷恋之情。这种少年不经意的情感流露,使得少年李白的形象在我们面前更加的丰满了。

看到美景时他脑中想的却是这风光比不上家乡的山水。天才的光环下是一个离开家会想家的懵懂少年。

李白的诗作被后人评价为“奇伟瑰丽,清新俊逸”。从此诗的第三句就能看出浪漫主义的色彩已经初现端倪。从水中的明月想到天上的明镜,将空中的彩云与海市蜃楼连接在一起。让读诗的人不禁想象这是何等梦幻的场景。

李白作诗的意象大多数超越现实,他很少写具体、详尽的描述,而是更喜欢让想象神游。结合历史、神话传说、梦境幻觉等组合,勾画出神奇特异的图象。

作这首诗的他是时代骄子,一出现便震惊了诗坛。时至今日,我们读他的诗仍能通过寥寥数语体会到彼时他的意气风发,在情感上觉得痛快淋漓,而其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少年思家之情,也会让在他乡打拼的我们产生共鸣。

难得记录自己心情的“诗史”——《旅夜书怀》

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作“诗史”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少孤立的描写内心的情感或者摹写眼前的景物。大多都是牵涉当时的时局和社会的,所以读他的作品就像在眼前展开了一幅天然的历史图卷。

杜甫生于大唐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特别是他中年以后,身逢安禄山之乱,巨大的历史变动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就成了他的记录源泉。

不同于同时代的大多文人将诗作作为炫技的资本、猎取功名的手段,也不为陶冶个人情操和交际应酬,杜甫的诗作就是当做记录历史的史笔来用的。

不单单是时代意义,杜甫一生的足迹踏遍中国大半河山,中年以后流离于秦蜀荆湘,路途上的风景和经历他都生动详实的描写在他的诗里。

《旅夜书怀》就是作于他的晚年,友人的去世,失去在成都的依靠,年老的他再次踏上行程,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被人排挤,到了这个年纪仍然无法安度余生,心境何等悲凉。

不同于悠闲的泛舟江上,杜甫坐于江上的小船里,大有自己身似浮萍之感,于是难得的写下了这首记录自己心情的诗作。

结合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我们不难看出,两首诗的颔联十分相似,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十分不同。

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人一种眼前景色慢慢舒展,大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结合下句好似天宫明镜的月亮来看,给人一种置身仙境的感觉。其中蕴含着年少出游的他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

而杜甫吟诵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主体也是星星和月亮,虽然有“平野阔”,但是一个“垂”字给人展开的是一幅静谧苍凉的画卷。以乐景衬哀景,结合当时杜甫的心境,这作品一字一泪,让读的人心中也升起无限悲凉。

人在江上,垂垂老矣,身似浮萍,能懂自己的大约就是也在这景色中浮沉的沙鸥了。而亘古不变的月亮和星星就静静的在上面垂看芸芸众生,不知道在这片柔和的月光和星光下,是否也有过同样的过客。

晚年的杜甫在格律技巧上圆熟变化,博采众家之长已然到了化境。其诗作被人评价为“沉郁顿挫”。除了他令人叹为观止对格律的把控外,还有深远的意境和浑厚的情感,并且还有着非常具有节奏美的思想情感震荡。

除了时代赋予杜诗的悲剧色彩外,壮丽、雄浑、悲凉、苍劲……这些丰富的对人生和景色的体验还有对百姓的悲悯和温柔敦厚组建成了杜诗深厚的内涵,后人称其为“诗圣”实至名归。

以诗作画的《汉江临泛》

王维的诗极具诗情画意,他本人也是妙笔丹青画得一手好画。他将诗作技巧和绘画技巧相互交融,所以他的诗也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代绘画主要讲究的虚实、远近、大小的处理。王维也将这些技巧用于诗作之中。《汉江临泛》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这首诗作完成时,王维时任殿中侍御史,因为公务原因去往南方,途径汉江留下此作,仕途的平坦使得他能全身心把自己托付于眼前的美景。有别于李白和杜甫在此地留下借景抒情的诗作,王维的诗是真正的献给眼前的汉江风光。

虽然这首宦游之作可能隐藏着一丝夸赞当地同僚的社交意味,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它仍旧是一篇上佳之作。

这首诗的中间四句尤为经典。眼前流入长江的汉水是实写,而江汉之水奔流于天地之外则是虚写,给人在脑中的画布上留下了想象的留白空间。结合着两岸的青山亦虚亦实。“郡邑”不但道明了远近的关系,更是给这幅画面平添了一些人间烟火气。

分析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解读王维的诗更像是品味一幅画作,闭上双眼景象以泼墨山水画的形式在眼前展开,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让水波山光的磅礴气势和凌空飞动的宏伟境界跃然纸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诗中有画”局限在绘画技巧上,因为中国古人讲究的是含蓄留白,和“传神”。与西方艺术强调的对事物的模拟不同,我国古典艺术更加注重的是思想情感的表现。如果仅仅把诗作写成画,那王维绝对不会达到“诗佛”的境界。

“佛”字充分的表现王维在诗中包含的气质、性格和意趣,使人读来不仅能看到诗中的山水,还有上文所述的人间烟火气,如此才得情景交融之妙。

而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更是达到了“意境两浑”的高度。想与山翁同醉一场真正的体现出他对眼前的襄阳风物充满着的深深爱恋。王维是真的热爱自己所处的这片美景,他也没有辜负这片景色,全身心的将自己投入其中。

这份对美景纯粹的爱,通过诗句,穿越千年,让如今读到的我们也想去到汉江看看这打动了王维的景色到底如何。

结语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亦曾照古人。汉江,一个你可能不熟悉的地方,但是唐朝的三位诗坛大家都曾来过此地并对景色留下了不同的诗作篇章。

如果对三位大家的作品分出一个高低,只能说各有千秋。三人经历各不相同,所见美景和当时的心境自然也不一样。

李白的诗写于年少的意气风发,彼时的大唐满载荣光;王维的诗写于中年的仕途平坦,彼时的大唐百业安康;杜甫的诗写于晚年的孤苦飘零,彼时的大唐山河动荡……人站在那里看风景,风景也在那里陪伴着你。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光,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吟咏歌唱,如今正值春光大好,我们不妨暂时放下生活的烦恼,背起行装,去山水间切身体会自然之美。

不要担心路上孤寂,途中读读相关的诗篇,与古人完成一次心灵交融,借古人的思想丰富我们的心灵,也让古人穿越千年借着我们的双眼再次看看这大好河山。

参考资料:

抖音百科——李白、杜甫、王维

4 阅读:1100
评论列表
  • 2024-08-12 13:16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2024-09-06 17:27

    诗呢?

曦言说人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