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影视剧里都有雍正的皇贵妃,年羹尧的妹妹年妃的形象,其中以《雍正王朝》里的年秋月和《甄嬛传》里的华妃最为著名。那么,这两部剧中的形象,谁更像历史上真实的年妃呢?
1999年的《雍正王朝》和2011年的《甄嬛传》是两部最有人气的雍正朝宫斗剧。前者根据二月河的小说改编,是部男人剧,主要讲的是皇子勾心斗角谋夺大位;而《甄嬛传》则主要描写后宫的宫斗,妃嫔之间的爱恨情仇。两部剧里都有年羹尧的妹妹年妃,但人物设定截然不同。
《雍正王朝》里的年妃叫年秋月,出身丫鬟,与雍正的谋士邬思道暗生情愫。后来因为邬思道教导乾隆有方,赢得了康熙的钟爱,雍正便以照顾邬思道有功的名义,给年秋月脱了奴籍,还抬了旗。邬思道明白雍正的用意,断了与年秋月的暧昧,并将她做了雍正的妾室。
历史上的年妃并不是丫鬟出身,她出身官宦之家,汉军镶黄旗,父亲是湖广巡抚年遐龄,长兄年希尧曾任广东巡抚,年羹尧则是她的二哥。而且她嫁给雍正是康熙赐婚,成为雍亲王胤禛的侧福晋,地位在其他妾室之上。
再来说说《甄嬛传》里的年世兰,她一出场就是华妃,心胸狭隘,仗着受雍正宠信,恃宠而骄,在后宫中飞扬跋扈,作威作福。雍正因为忌惮年羹尧的兵权,赏赐她掺有麝香的顶级香料“欢宜香”,使她无法生育。后来,年羹尧倒台,华妃被废去封号,打入冷宫,最后一头撞死。
在《雍正王朝》中,年秋月也是因为年羹尧平定西北而被册封为皇贵妃,虽然级别比《甄嬛传》里的华妃还要高一级,但同样是因为年羹尧的功劳才得到册封。年羹尧被赐死后,年秋月在后宫备受冷遇,最后郁郁而终。
历史上的年妃是生有子嗣的,她总共生了一女三子: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皇子福惠,雍正元年生皇子福沛。福宜是雍正第七子,八个月夭折;福惠是雍正第八子,雍正最钟爱的皇子,破例由年妃抚养,年仅八岁去世;福沛是年妃怀孕七个月时小产,雍正给他取名并列入皇子宗牒。
年妃嫁给雍正时就是侧福晋,雍正登基后被册封为贵妃,雍正三年病重时晋封为皇贵妃。她并不是因为年羹尧倒台才被废除封号。恰恰相反,雍正因为年妃病重,不忍让她伤心,推迟了对年羹尧的处置。
年妃在雍正三年十一月去世,而雍正对年羹尧开始发难是在雍正三年二月,解除其川陕总督之职,调任杭州将军。年羹尧赴杭州途中,削去太傅衔,降为闲散章京。七月廿七日,革去杭州将军之职,降为闲散章京,之后更是接连降职,到杭州不久被追回赏赐的补服、黄带、花翎、紫辔等物。十月,命押解年羹尧来京严讯。年妃病重时,雍正不但没有废除封号,反而晋封她为皇贵妃,并暂缓了对年羹尧的处置。年妃去世一个月后的十二月,议政王大臣会议才开始议定年羹尧的罪行,最终确定大逆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十五、忌刻之罪六、残忍之罪四,总共九十二款,接下来将年羹尧赐死,年羹尧儿子年富也一起被赐死。其余亲族并未受到牵连。
《甄嬛传》有一点是对的,雍正对年妃非常宠爱。雍正对她的感情之深,远远超过了包括皇后钮祜禄氏和甄嬛的原型乌拉那拉氏在内的所有后妃。年妃从康熙五十四年生下第四女,之后在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六十年、雍正元年接连生下三位皇子,包揽了雍正的所有子嗣。登基之后,雍正册封年氏为贵妃,雍正三年又晋封为皇贵妃。年氏病逝后,雍正辍朝五日,丧礼仪仗规模高于定例,礼部相关人员因“仪仗草率”被议罪,降二级留任。
年氏的谥号是“敦肃皇贵妃”,“敦”字意为“能记国善,温仁忠厚,善行不怠”,“肃”字意为“刚德克就,执心决断,正己摄下”。雍正用这两个字作为年妃的谥号,充分说明了他对年妃的感情。相比之下,《雍正王朝》里的年秋月和《甄嬛传》里的年世兰,后者更接近于历史上的年妃。真正的年妃并没有华妃这么恃宠而骄,而是品行俱佳的贤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