斝”是个生僻字,莱州历史上有两位单名为“斝”的人物

胶东的小故事 2024-04-17 03:57:20

古人取名,常喜欢用生僻字,本文要介绍的“斝”字,就是一例。

“斝”(jiǎ),根据字典的解释,其指的是古代一种青铜制的酒器,这种酒器圆口三足,用以温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很显然,除了专业考古之外,“斝”字在现代语境中已经极少出现。

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在胶东历史上却不乏以之为名的人物。其中,仅明清时期的掖县(现莱州市),就有两位比较知名的人物,他们均单名为“斝”,一个叫作王斝,一个叫作张斝。

取生僻字为名,通常是书香门第的做法。而根据《掖县志》的记载,王斝和张斝也的确都是望族出身。

其中,王斝生活于明代中期,其祖父王惠是明宪宗成化年间的莱州府学贡生,曾出任过山西代州同知(州同)。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王斝自己也在科考上崭露头角,成功考取辛酉科举人。掖县当地为此还专门修建了一座举人登科坊(县志载:弘治十七年,为辛酉王斝立,在城内大十字口南街)。后来,王斝也得到了做官的机会,曾任(河北)完县知县。

与王斝相比,张斝生活的年代要近很多,家世也更为显赫。根据《掖县志》记载,张斝为晚清时期的人物,其字为季云,祖父张伟、父亲张尔宇都是进士(张伟是嘉庆丁丑科进士,曾任知县;张尔宇是道光乙未科解元,庚子科进士)。

张斝虽然出身于书香之家,但他后来却以“武”成名。咸丰末年,捻军进攻胶东半岛,张斝的堂兄张弼(道光甲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授兵部主事,候选员外郎,后来因立军功钦加四品职衔,赏戴蓝翎)出任莱州总团长(组织地方团练),张斝便成为了张弼的助手。

对此,县志记载道:“斝佐其事,督率团丁,一听弼命,如臂之使指,无不如意。弼素精击技,斝尽得其术,十数年间,凡有团防,皆任其责。”后来,张斝也因此被清廷授予八品职衔。

值得一提的是,张斝不仅精通武艺,而且擅长制造军械。到了光绪朝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时任山东巡抚李秉衡驻扎掖县,曾延揽张斝负责制造火药铜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也为抵御日寇做出了一些贡献。

0 阅读:0

胶东的小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