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不断的农民反抗,往往是中国封建制度走上穷途末路的主要征兆,清朝也不例外。从清王朝后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发生的反抗运动给清王朝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而在这些起义之中,对清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是最为接近颠覆皇室的事件,无疑是太平天国运动。
在封建时代,农民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他们为了生存而奋不顾身。在此背景下,太平天国起义应运而生。太平天国是一种以贫寒士子洪秀全为首的反抗运动,其起源于道光后期的太平盛世。建立神殿的方法和步骤都很普通。不过,他们的教堂和以前的教堂不一样,他们的教堂是建立在基督教的基础上的,他们的名字叫拜上帝会。
在封建时代,我们国家的普遍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再加上鬼怪之类的东西在我们国家有着很大的“市场”,所以我们国家的民众,一般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真相,什么是真正的迷信,什么是真正的宗教。拜上帝教在广西的深山老林里扎根,在洪秀全和他的姐夫冯云山的帮助下,短短几年的时间,拜天教已经发展到了数千人。在收拢了上千信徒后,他们又邀请了几个领袖,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其中杨秀清、石达开等人的名气最为响亮。杨秀清原本只是一个煤炭贩子,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很聪明,也很有领导才能。石达开出身名门,在后来的太平天国将领中,可以说是最重情义的一个,也是最能打仗的一个,他带领着一支军队,打下了一半的太平天国。所以,在两人的努力之下,整个势力迅速走上了轨道。尽管他有着一个相当精明的领导者,手下也有不少人,但在没有适当的时机前,他很难做出任何事情来。此时的大清,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发展的好时机。
尽管第一次鸦片战争于一八四二年(一八四二年)宣告终结,但清朝与英国的斗争仍未停止。因为缺乏对外的经验,加上满洲人的傲慢和固执,清朝拒绝认输,与其他国家如英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这样的冲突,只会让自己的子民变得更加冲动,更加鲁莽,没有任何意义,最终的结局只会是外交上的失利,然后再一次遭到入侵者的攻击。可以想象,随着反抗西方的进行,民间的怨气会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一而再再而三的挫败,和对统治者的无能为力和绝望。因此,这种观念被当时的反清力量所运用,从而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太平天国”的思潮。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是清朝,那洪秀全等人就很难应付了,可问题是,清朝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从人性的观点来说,我们是最为温顺和优秀的,但是却极有可能成为反抗的对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呢?
那就是官府逼迫百姓造反,百姓苦不堪言。自从大清的皇帝登基以来,国力一落千丈,到了道咸的时候,朝廷已经是一蹶不振,腐朽的官员比比皆是,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将自己的财产据为己有。道光陛下资质一般,任用的都是些“多磕头少说话”的人,老态龙钟,所以才会一事无成。再加上,鸦片战争的失利,让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变得越发的摇摇欲坠了。大清王朝衰落,民不聊生,山贼横行,邪教横行。金田之变,不但没有让他们的人数锐减,相反,还让他们的人数增长了许多,从原来的几万人,变成了几十万人。
当然,如果清廷军队的实力足够强大,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太平天国的雏形剿灭,那么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作为”,但这都是一个“倘若”字,因为清廷军队的实力实在是差得让人瞠目结舌。这个帮派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被当地的官员给盯上了,为了活命,这个帮派在咸丰年间发动了一场叛乱,这场叛乱被命名为“金田叛乱”。本来只是想要保护自己,却没有料到清廷的力量竟然这么弱,在小范围的战斗中节节败退,洪秀全和其他几个首领将这个势力改名为太平军,洪秀全自己也被称为“天王”,这就是太平天国的由来。
咸丰帝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派出了自己的亲信,也就是军部尚书塞尚阿,作为他的亲信,亲自出马,坐镇广西,对太平天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讨伐,然而,在讨伐过程中,清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被打得溃不成军。此战大败,暴露出了清军作战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太平天国威名赫奕,各地的反对势力也都纷纷投诚,军队士气大振,居然连克桂林和武汉两个省会城市,使整个西南都落入了太平天国的掌控之中。
除此之外,在太平军刚成立之初,他们的纪律就远胜于清军之上,并非是一群只知争强好胜之辈,而且他们还打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人有饭吃,”等口号,可见他们的民心远胜朝堂之上的将士,所以投降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清朝将士,使得这些将士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之后,除了湖南受到一些挫折之外,太平天国在其他地方几乎是所向披靡,很快就占据了大清的半个领土,并将首都设在南京,改名为“天京”。又得了江南的财源要地,这才有了取代清朝的可能。只可惜,这一切都不是从开始到结束的,因为太平天国终究没能改变历史。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得这么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的贪官污吏,清朝的官员不仅没有承担起一个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还在不断的压迫和剥削百姓,这种恶行,百姓怎么可能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