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踏上了赴朝作战的征途。然而,战争的残酷不仅体现在前线的激烈战斗中,也带来了无法挽回的牺牲。11月25日,美军的空袭击中了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不幸在这场袭击中牺牲。消息传回国内,彭德怀将此噩耗通过电报汇报给周恩来。
当时的局势紧张,周恩来考虑到毛主席正指挥着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无法承受个人失子的打击,决定暂时压下电报,直到1951年1月2日,才将消息传递给毛主席。周恩来亲笔写信解释了为何延迟告知的原因。毛主席面对这份沉痛的电报,沉默了几分钟,点燃了一支烟后,平静地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虽然表面平静,内心的痛苦显而易见。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一度被瞒着刘思齐,这位新婚不久的妻子并不知情。毛主席决定暂时隐瞒这个不幸的消息,认为时机尚未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思齐对丈夫的长期音讯全无感到不安,曾多次致信询问毛岸英的情况。毛主席忍痛一再搪塞,直到抗美援朝结束,终于无法再隐瞒下去。
得知毛岸英已牺牲,刘思齐悲痛不已,几乎无法从中走出。为了帮助她走出痛苦,毛主席建议她前往苏联深造,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继续学习俄语。在她的学业和生活中,毛主席始终关心备至。除了鼓励她在学业上有所进展,毛主席还关心她的未来婚姻,认为她不应孤独一生。
“以后的路还很长,一辈子要是这么过下去可弄不成,”毛主席这样劝她,希望她能放下过去,开始新的生活。尽管刘思齐深情于毛岸英,但她终于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议。不过,她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先去毛岸英的墓前祭拜,才能考虑改嫁。
终于,在毛岸英牺牲的第9年,刘思齐和妹妹邵华前往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站在毛岸英的墓前,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泪如雨下。
在刘思齐同意重新开始后,毛主席亲自为她物色新的伴侣。他听说空军副司令刘震推荐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军官,名叫杨茂之。杨茂之,河北唐山人,出身渔民家庭,品行端正,学识丰富,曾在苏联留学,回国后在空军学院担任教员。毛主席特意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得知杨茂之为人老实、上进,决定撮合两人见面。
实际上,刘思齐和杨茂之早在莫斯科学习时曾有过一面之缘,但当时两人并没有太多交集。毛主席安排他们再次见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逐渐互相了解,感情也逐步加深,决定结婚。
1962年,刘思齐和杨茂之在北京胡同的一处小院内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毛主席因事务繁忙未能出席,但送上了亲笔书写的《卜算子·咏梅》作为贺礼。这份贺礼不仅表达了对他们新生活的祝福,也寄托了他对刘思齐能够如梅花般坚韧不屈的期望。毛主席还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300元,作为刘思齐的陪嫁。
对于这桩婚事,毛主席像为自己的女儿操心一样用心良苦。在得知刘思齐的婚事尘埃落定后,他的内心也终于有了一丝宽慰。“刘思齐不仅仅是毛泽东的儿媳,也是我的女儿。”这句真挚的话语展现了他对刘思齐的关怀与疼爱。
毛岸英的离世让刘思齐经历了巨大的打击,但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她逐渐重新振作,找到了新的伴侣杨茂之。在未来的岁月里,刘思齐始终心怀感激,感念毛主席在她人生低谷时的陪伴与支持。她的婚姻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转折点,也是毛主席对她深情厚谊的体现。
通过这段婚姻,刘思齐在杨茂之的陪伴下,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