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让你彻底看懂“巴以冲突”

岚少年说史 2024-06-13 12:37:44

近期巴以冲突再次加剧,今天这儿发生暴力冲突,明天那儿遭到爆炸袭击。

全世界都关注着这场惨痛的冲突。

但许多人仍然对双方之间的背景不太清楚。

接下来,我将从头开始为大家讲述。

看完本文后,相信你将能够真正理解相关新闻报道。

01 耶路撒冷

让我们来谈谈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耶路撒冷。

这个名字在全球范围内都广为人知。

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争夺激烈的焦点,原因在于这座城市对于三大宗教都拥有特殊的地位。

在犹太教信仰中,耶路撒冷被认为是上帝的居所,至关重要。

在伊斯兰教中,这座城市与先知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息息相关,因此也被视为圣洁之地。

基督教同样将耶路撒冷视为耶稣基督受难、死亡、埋葬和复活的圣地。

面对这样的圣地,各方自然都希望能够掌控在自己手中,于是导致了无尽的争斗。

那么,耶路撒冷究竟应属于谁呢?

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那时,耶路撒冷曾是犹太王国的首都,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然而,这座城市的命运多舛,先后被巴比伦人征服,并在之后经历了多个民族和王国的统治。

直到大约1400年前,阿拉伯人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夺得了耶路撒冷,并开始统治周边的巴勒斯坦地区。

自那以后,阿拉伯人一直统治着巴勒斯坦地区超过一千年的时间。

02 犹太人回来了

自从失去了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犹太人一直四处流浪,生活颇为艰难。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遭受了纳粹德国的屠杀,六百万犹太人丧生。

生存下来的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结束长期的流亡生活。

然而,建立国家的地点却成了一个难题。

世界上虽大,但却没有一块适合的土地可以让他们建国。

犹太人有着强烈的愿望回到耶路撒冷,因为那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

然而,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那里的阿拉伯人已经居住了一千多年,他们不可能轻易让出土地。

犹太人由于长期没有国家和土地,只能依靠经商为生,这使得他们在逆境中培养了高度的智慧并积累了大量财富。

从1840年起,欧洲的犹太人开始返回巴勒斯坦地区,用钱购买土地建立定居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双方的冲突也日益加剧。

犹太人认为他们只是回归祖先的土地,而阿拉伯人则无法理解为何犹太人声称这片土地属于他们。

1929年,双方爆发大规模冲突,造成一百多人死亡。

尽管如此,犹太人回归的决心并未动摇,他们继续购买土地。

到了1947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已达到六十万,而阿拉伯人为一百二十万。

犹太人拥有的土地已占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些土地都是官方登记、权属明确的。

相比之下,阿拉伯人缺乏产权意识,他们认为土地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无需登记。

因此,登记在册的阿拉伯人土地不足百分之一,这在后来对他们产生了严重影响。

03 著名的181号决议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考虑一下阿拉伯人的立场。

他们在巴勒斯坦过着平静的生活,时不时有犹太人前来购地。

起初,这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但随着犹太人数量的激增,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这些犹太人不仅购地,还与他们争夺圣城耶路撒冷。

等到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犹太人已然牢固地占据了地位。

自然,阿拉伯人感到愤怒和无奈。

自那时起,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愈发激烈,持续不断。

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由英国管辖,面对双方的激烈斗争,英国感到疲惫和无奈,决定将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

联合国派遣了调查组前往当地,此时,阿拉伯人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认为作为土地的主人,建立自己的国家是理所当然的,无需联合国插手。

因此,他们未与联合国调查组合作。

与此同时,犹太人采取了相反的策略,他们热情地接待了联合国调查组,并成功地塑造了自己作为受害者的形象,声称遭受了阿拉伯人的不公平对待。

调查组在报告中倾向于犹太人的立场。

最终,联合国通过了著名的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两个国家:犹太人的以色列国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

犹太人获得了55%的土地,主要是沿海的肥沃地区。

而占据人口2/3的阿拉伯人仅分得45%的土地,且多为不毛之地。

这一决议显然对阿拉伯人而言并不公平,等于是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失去了超过一半的土地。

阿拉伯国家集体反对这一决议,但由于力量对比,决议最终得以通过并实施。

04 拉偏架的原因

联合国明显偏袒某一方,并非仅仅基于调查组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因素。

首先,犹太人刚刚经历了纳粹德国的大屠杀,情况十分凄惨,全球普遍对他们表示同情,认为他们应当拥有自己的国家。

然而,尽管同情,实际上并没有国家愿意真正让出领土来建立犹太国。

既然犹太人选择了巴勒斯坦,各国心想,那就成全他们吧,毕竟这是牺牲他人利益来满足他人需求。

其次,犹太人在经济、政治和媒体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许多发达国家的高层官员和显赫人物都是犹太人,他们对犹太人的支持是无疑的。

再者,从文化层面来看,欧美与犹太人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基督教源自犹太教,他们在宗教和文化上更容易产生共鸣。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在巴勒斯坦地区符合美国的利益。

当时的中东主要是阿拉伯人,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对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构成威胁。

此外,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对欧美国家的利益至关重要。

因此,美国希望在当地扶持一个亲美势力,作为其影响力深入阿拉伯世界的“钉子”。

当联合国通过181号决议时,该组织才刚刚成立两年,实际上主要由美国操控。

既然美国支持犹太人,决议自然倾向于犹太一边。

当时的沙特国王曾表示,犹太人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他们为何不能在曾经迫害犹太人的德国而非巴勒斯坦建立国家,以免伤害到与犹太人苦难无关的巴勒斯坦人民?

这种观点虽然合理,但无人愿意倾听。

05 五次中东战争之后

1948年5月,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随后美国迅速予以承认。

据美国记者透露,承认书早已备好,只需更改国名。

原本的“犹太国”一词被杜鲁门总统划掉,改成了“以色列”。

与此同时,阿拉伯人的反应强烈,以色列建国次日,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包括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便联合发起了攻击,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阿拉伯国家此前已表示,除非联合国关于巴以共同建国的决议被废除,否则他们将消灭任何在巴勒斯坦成立的犹太国家。

尽管阿拉伯联军的实力远超以色列,且首先发难,但以色列在紧急呼吁联合国停火后,利用停火期间从美国等国家获得援助,加强了军事实力。

四个星期后,战火重燃,以色列以全新的面貌给了阿拉伯联军意外的打击。

阿拉伯联军虽然表面上联合,但实际上各有打算,缺乏一致行动。

以色列则因无路可退而展现出强烈的斗志,加之其在战略和战斗中的优势,最终在一年内不仅击退了联军,还扩大了领土。

巴勒斯坦人因此失去了大片土地。尽管阿拉伯人后续又发起了四次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巴勒斯坦的土地不断减少。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以色列的面积几乎全是白色,而巴勒斯坦则只有小块绿色。

大批巴勒斯坦民众被迫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变成无家可归的难民。

请尝试体会一下这些巴勒斯坦人的心情。

更加令人愤慨的是,现在以色列实际上控制着耶路撒冷。

回顾历史,联合国在1947年通过了第181号决议,由于不敢将耶路撒冷划归任何一方,因此决定由联合国来治理这座城市。

然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均对此表示不满,并各自宣称耶路撒冷为自己的首都。

1967年,经过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控制了耶路撒冷的全部区域。

尽管联合国要求以色列撤军,但以色列不仅未撤退,反而宣布耶路撒冷是其“永恒且不可分割”的首都。

国际社会普遍不接受这一立场。

多数国家的大使馆设在了特拉维夫,因此特拉维夫实际上被视为以色列的外交首都。

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此举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广泛争议。

美国驻耶路撒冷大使馆正式开馆当天,巴勒斯坦民众举行了大规模抗议活动,而以色列士兵在事件中射杀了数十名参与抗议的巴勒斯坦人。

06 艰难的巴勒斯坦

然而,巴勒斯坦人的苦楚远不止你所听说的那么简单。

或许你并不清楚,时至今日,巴勒斯坦仍未获得联合国的正式会员资格。

提到这一点,真是让人满腹怨气——在1988年之前,巴勒斯坦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并未有任何建国的历史。

回顾1947年的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当时的构想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同时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

犹太人迅速行动,成立了以色列国,然而阿拉伯人由于反对该决议,未能建立预期的巴勒斯坦国。

加上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如埃及和约旦,对巴勒斯坦地区都有各自的图谋,这导致了巴勒斯坦建国的进程被无限期推迟。

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处于一个类似火药桶的环境中,他们的领土不断被压缩,却始终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其困境不难想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个英雄般的领导者,来团结和引导巴勒斯坦人民。

就这样,那样一个人物出现了。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多年前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阿拉法特。

那个年代的人,应该曾在黑白电视上频繁看到与他相关的新闻报道。

这位人物极具魅力,始终致力于引领巴勒斯坦民众走向解放之路。

起初,他倾向于采用暴力斗争的方式。

经过多年的冲突后,他逐渐认识到巴勒斯坦势力无法战胜以色列。

因此,阿拉法特在后期开始倡导和解。

他一方面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另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巴勒斯坦国。

1988年,巴勒斯坦正式接受联合国181号决议,宣布建国。

紧接着,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国的首任总统。

五年后,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国家领导层首次举行直接会谈,并签署了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和平协议。

以色列拉宾总理(上图左一)在一次讲话中表达了以下感人之言: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苦难已经足够多了。

我们不寻求报复,也不怀恨于你们。

今天,我们向和平敞开了一扇门。

随后,拉宾和阿拉法特共同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可能是两国之间,和平距离最近的一次。

然而,和平的时光并未持续。

拉宾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的第二年,不幸遭遇刺杀身亡。

他参加一次集会时,一名犹太青年突然出现,近距离向他连开三枪,终结了这位和平战士的生命,也埋葬了巴以和平的希望。

2001年,以色列更换了总理,随后对巴勒斯坦民众展开了猛烈的轰炸。

阿拉法特随即指挥人民以“人体炸弹”的方式进行反击。

巴以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巴勒斯坦地区再次陷入血雨腥风。

自那以后,仇恨、冲突和死亡就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巴勒斯坦人感到不公的是,尽管他们宣布成立国家,却并非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而是仅为观察员国,无权投票。

在197个联合国成员国中,有193个是正式成员国,仅有两国为观察员国,分别是巴勒斯坦和梵蒂冈。

梵蒂冈是全球最小的国家,人口仅六百余人,他们不愿受联合国管辖,因此选择不成为会员国。

然而,拥有1300万人口的巴勒斯坦则情况不同。

建国35年以来,他们一年又一年地寻求加入联合国,但始终未能如愿。

想要得到联合国的认可,必须得到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并且得到三分之二会员国的投票支持。

而美国作为五常之一,出于维护以色列利益的考虑,一直在投票时投下反对票。

即便其他四常和多数国家一致支持,巴勒斯坦依然无法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07 夜色列的强大和文明

多年来,巴勒斯坦在战争和封锁的阴影下艰难求生。

经济、教育、军事和科技等方面均处于落后状态,成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主要依赖国际援助维持生计。

巴勒斯坦的最高学府在全球排名中徘徊在千名之外,与之相对的以色列,却在各个领域迅猛发展。

到2022年,巴勒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90亿美元,而以色列则高达5200亿美元。

自1948年建国以来一直贫困的以色列,如今已成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拥有全球一半的科技公司,其上市公司的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在信息技术、医药和软件等领域,以色列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其民众的教育水平同样居于世界前列,培养出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些成就,不仅得益于美西方大国的支持,更归功于犹太人的智慧。

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这个国家的成立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在成立的第二天,就被周边邻国所包围并发动攻击。

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冲突从未停止。

尽管身处战火,以色列仍致力于经济发展,并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例如,犹太人组建了专门的游说团体,游说美国政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巩固关系、争取同情,以确保美国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

原本美国并未完全偏向以色列,但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曾希望以色列作出让步以推动和平进程,希拉里·克林顿也曾强烈要求以色列停止在争议地区的建设活动,并恢复至1967年边界之前的状况。

然而,以色列的游说团体成功地说服了大多数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打击“阿拉伯国家的恶行”,在美国100名参议员中,有76名议员为以色列发声。因此,美国最终站在了以色列一边。这是犹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智慧所在,他们深知许多东西必须努力争取,而不能坐等别人无私地提供帮助。

除了与生俱来的智慧,犹太人还非常重视教育和创新,这使得以色列迅速崛起为一个富裕的发达国家。

发达和教育重视自然会带来文明,以色列的城市干净、舒适、现代化,民众懂规矩、守信用、文雅有礼,与邻近的巴勒斯坦形成鲜明对比。

在军事实力方面,以色列更是占据绝对优势。

拥有导弹、无人机、激光武器以及现代化的精锐部队,而巴勒斯坦甚至没有正式的军队。

由于以色列在同意巴勒斯坦建国时设定了不许其拥有军队的条件,因此巴勒斯坦的抵抗力量主要由各武装组织构成,这些组织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

因此,如果发生冲突,巴勒斯坦远远不是以色列的对手。

巴勒斯坦人对此心知肚明,但许多人仍感到委屈和愤怒,因此选择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抗争,导致了多起自杀式炸弹袭击。

08 哈马斯

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是目前最强大的武装组织之一。

一些西方国家将其列为恐怖组织,认为他们采取了暴力和野蛮的手段。

哈马斯的目标是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这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在巴勒斯坦,一些人将哈马斯视为反抗以色列的英雄。

最近,由于巴以冲突,哈马斯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0月7日是犹太教的安息日,以色列人停止工作,专心祷告。

然而,哈马斯突然发起袭击,从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了5000枚火箭弹,导致以色列多个城市遭受袭击,许多人民和军人丧生,交通、通讯和电力系统遭到破坏。

随后,哈马斯冲破巴以边境的城墙,直接进入以色列,袭击军营和民房,掳走以色列人。

当天晚上,哈马斯还袭击了一个以色列的音乐节现场,导致260人丧生。

这一局势非常悲惨,一个幸存者形容哈马斯如同“屠杀动物”一般残忍。

在此事件发生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并表示以色列将毫不保留地进行持续进攻,使敌方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每个哈马斯成员都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随后,以色列的战机和大炮开始轰炸巴勒斯坦境内500多个目标,当然以色列认为这些目标都是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据点。

然而,无辜的巴勒斯坦平民不幸地成为了轰炸的牺牲品。

同时,以色列还下令全面封锁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区,断电、断油、断水、断食物,使当地民众面临严重困境。

09 加沙地区

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加沙地区。由于这个地区经常发生冲突,如果你不了解它,就很难真正理解巴以之间的新闻。

首先,让我们看看地图。

加沙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被哈马斯控制。

它的面积与我国的县城相似,但却居住着210万人,人口密度超过了香港。

加沙的东面是埃及,南面和西面则是以色列。

由于哈马斯的控制,这里经常发生恐怖袭击,因此以色列和埃及建起了高墙,将加沙包围得严严实实。

每天,以色列士兵都全副武装,在这里严密防守。

只要有人接近,就可能被无情地射杀。

当地人要离开加沙,只有三个口岸,两个由以色列控制,一个由埃及控制,出入许可非常难以获得。

为了防止加沙人通过海路离开,以色列还封锁了加沙的海岸线,渔民捕鱼不能超过28公里的范围。

因此,210万加沙人就像被困在铁桶般的“牢笼”里,生活非常艰难。

水电等基本生活需求,都依赖以色列的供应。

所以当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以色列可以用“断水断电断粮食”的方式来制裁加沙。

可怜的加沙人,他们可能并不是哈马斯成员,更不是恐怖分子,他们只是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

然而,厄运却不断降临,他们被封锁,被轰炸,被制裁,饱受苦难。

在这次巴以冲突中,已经有4385名加沙人在以军的打击中丧生。

单说这个冰冷的数字,可能大家并没有什么感觉。

让我们走近一些,看看这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色列的一次轰炸后,一个巴勒斯坦父亲手里提着两个袋子冲进医院,两个袋子里是他的孩子,显然,孩子已经死了。

而活着的人,担心的是自己一旦被炸死,尸体无法被辨认,所以他们把名字和身份写在手上或者身上。

这个9岁的小女孩,全家人都死了,只有她活了下来,但她却失去了双腿。

在加沙的一家医院里,有一对小兄妹,他们的父母都被炸死了。

有人问哥哥是否害怕,小男孩说他不怕,他会保护妹妹。然而,两天后,这对可怜的兄妹也被炸死了。

一个记者问一个小男孩,他长大后想成为什么。

男孩犹豫了一下,平静地说:“巴勒斯坦的孩子,长不大。”

前两天,巴勒斯坦驻联合国外交官的一段发言让人心碎:“今天,我们的孩子把名字写在手上,以便在炸弹袭击他们家后,能被辨认出来。

我们的男人正在挖掘集体坟墓。

我们的女人正在用肥皂清洗身上的伤口。

我们的医护人员在拯救生命的同时,也在牺牲。

我们的老人口渴难耐,在废墟下寻找水源……”

10 谁是谁非

令人揪心的一幕幕悲剧,不断上演。

关于巴以之间的冲突,争论谁是谁非似乎并无意义。

我前几天目睹了一场网上辩论,两方情绪激动,让人不禁感叹。

一边支持巴勒斯坦,另一边声援以色列。

这场辩论起因于一条新闻报道——一名美国官员表示,以色列近期对加沙的轰炸,是因为哈马斯先对以色列发起了袭击。

下面便是双方激烈的争论。

巴勒斯坦的支持者质疑:如果邻居杀害了你的孩子,你就能杀害他的孩子作为报复吗?以色列自诩为文明之国,怎能以暴制暴?

而以色列的支持者回应:哈马斯是以平民为目标,而以色列则是以哈马斯为目标,两者有所区别。

巴勒斯坦的支持者反驳:以色列的导弹精准地击中了医院、教堂、学校,这不是针对平民是什么?

以色列的支持者解释:那是因为哈马斯将阵地设于平民之中,他们把武器藏在学校操场,利用孩子作为挡箭牌。

巴勒斯坦的支持者哀叹:那么以色列就不惜以牺牲众多无辜孩子的代价,只为炸死一个哈马斯分子吗?孩子们何其无辜!

以色列的支持者愤怒回应:以色列平民在家里安享和平时,却遭到的火箭弹袭击,他们不无辜吗?必须明确是谁首先发动了攻击。

巴勒斯坦的支持者提出:他们的行为背后,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园被侵占,他们沦为了难民?

以色列的支持者指正:那地区在两千年前就是犹太人的家园。

……

双方就这样争执不休,仿佛可以追溯到开天辟地之初。

但这样争论下去,恐怕永远也分辨不出对错。

11 两段采访

最近,许多外国媒体都在关注这一事件,但对于真相众说纷纭。

有两个采访案例颇具代表性。

首先是BBC对巴勒斯坦驻英国大使的采访,主持人质问大使是否只谴责以色列杀害平民,而不谴责哈马斯。

大使对此愤怒回应,强调应关注冲突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简单的是非黑白。

他指责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前提就是错误的,称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被剥夺,而以色列近日所经历的悲剧,巴勒斯坦人已经承受了半个世纪。

他认为现在是揭示真相的时候了。

另一个采访则更加激烈,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了以色列前总理。

主持人提问关于以色列切断加沙电力供应,导致医院里依赖呼吸机的老年人和保温箱内的新生儿处境如何,这个问题让前总理瞬间情绪失控,他指责主持人只关心巴勒斯坦平民的情况,却忽视了以色列正与纳粹式的敌人作战。

他表示,以色列并未将加沙作为攻击目标,但不会给敌人送水和电。

主持人试图打断他,但前总理情绪激动地要求主持人听他说完,他认为主持人已经说得够多了。

双方最终不欢而散。

大多数争论都呈现出类似的情况,巴勒斯坦试图诉说历史,强调他们的土地被无理霸占。

而以色列则更多强调现状,称他们原本和平的生活被巴勒斯坦的袭击打断。

确实,从历史角度看,巴勒斯坦似乎更有道理;而从现状看,以色列似乎更占上风。

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基于现状来看待问题,因为深究历史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和混乱。

因此,当巴以冲突升级时,人们往往只想呼吁停止暴力,而从现在开始,任何首先采取暴力的一方都可能被视为过错方,从而引发不满。

这就让巴勒斯坦陷入了被动。

这是他们在世界舆论场的第一个困境。

第二个困境则更为棘手——在国与国的冲突中,我们通常会寻求警察或法院来主持公道,但在国际舞台上,并没有一个真正无私的第三方来公正断案。

联合国受到各大国控制,其他国家也各有自己的打算。

尽管他们会考虑正义,但在正义面前,利益通常是首要考虑的。

由于以色列对美西方大国更有利用价值,巴勒斯坦很难获得支持。

12 我的五个感叹

事情大致如此。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我的的五个感叹。

首先,我们必须变得强大。

这个世界,远非表面上的“文明世界”。

一个国家必须独立强大,才能真正守护自己。

否则,一旦你显得有利可图,就成了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巴勒斯坦为何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你可以列出许多原因。

但归结起来其实只有一个词:弱势。

如果它足够强大,联合国就不可能在它的土地上允许以色列建国。

如果它强大,以色列强行建国后,巴勒斯坦可以用武力将其驱逐。

如果它强大,就不会被以色列逐步侵蚀那么多领土,剥夺那么多权利。

从巴勒斯坦的例子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你也会理解,为何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富强”置于首位。

因为,富强是一个国家一切的基础。

第二,一个国家或个人,应凭借实力而非脾气立足。

不是你脾气暴躁,别人就会怕你,就会对你敬而远之。

真正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是有头脑,有财富,有文化,有人脉。

否则,弱者的愤怒,往往无济于事。

因此,你也会明白,为何我们常言“发展是硬道理”。

因为只有发展才能带来进步,进步带来强大,强大才能免受欺凌。

第三,避免树立敌人。不同种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很容易产生摩擦和冲突。

而这种冲突一旦加剧,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你夺走了我的土地,我毁掉你的财产,你又屠杀我的人民……

新仇旧恨交织,越来越难以化解。

最终可能导致双方均受损害,甚至同归于尽。

因此你就会明白,为何我国一直倡导“民族团结”,强调“56个民族是一家”。

我们旨在防止矛盾发生,绝不在我们的土地上播下仇恨的种子。

因为,相比宽容,仇恨要容易得多。

然后你也会理解,为何反华势力会不断在新疆制造事端。

他们试图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我们陷入内乱。

第四,勇敢行动不如智取。

世界太过复杂。

一个人或国家,不能仅凭情感和正义行事。

否则你可能有理有据,却失去一切,甚至遭受伤害和诅咒。

你需要学习,获取智慧,了解规则,并能运用巧妙手段解决问题。

虽然这很难,但成功的人确实会从中受益。

第五,人是自己痛苦的根源。

生物学上,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没有天敌。

但实际上,人类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

当人与人发生冲突时,所引发的痛苦和破坏,自然界中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关于巴以冲突。

双方在暗黑的隧道中拼杀,不知还将持续多久。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暴力只能带来更多暴力,无法换取和平。

但谁能说服巴勒斯坦人放下仇恨,放弃暴力,不争取自己的权益?

谁又能说服以色列人在亲人被斩首、被割喉后,选择不报复?

这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没有人知道,兴衰成败究竟依靠什么。

我们只能旁观,期盼痛苦早日结束。

实际上,这世界,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混乱和无解的问题。

我们也只能在其中摇摆不定,艰难前行。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 2024-06-16 10:11

    美国引起的战争,以色列建国通过申请,巴勒斯坦建国不通过,这谁受得了,难怪阿拉伯人这么恨以色列

岚少年说史

简介:关注我,带你走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