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西路军报仇,郑维山抗命打掉上万发炮弹,朝祁连山跪拜嚎啕大哭

璟言看历史 2024-05-01 08:46:4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提到我军历史上知名的军事将领,郑维山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名字。

将军戎马一生,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立下战功无数,与许世友将军一起并称为“南许北郑”。

就是这样一位无惧生死的“战神”,却在解放战争的一场战斗中不惜违抗彭德怀的命令,执意打光部队全部的一万发炮弹,事后又朝着祁连山的方向跪拜许久,嚎啕大哭到不能自已。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一、“虎将”降临

郑维山,1915年8月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

幼年时的他家境十分贫困,虽然读过一年的私塾,但是学习并不系统。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郑维山从小便给地主放牛为生,这也让他饱受人间疾苦。

1927年,十二岁的郑维山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参与到了革命的活动中。

虽然年纪小,但郑维山却展现出来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仅仅一年的工夫就成为了儿童团分队的队长。

1930年,郑维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赤卫队的副指导员。同年6月他与其他七十多个年轻人一起,成为了红军的一员。

由于突出的表现,郑维山被时任红一军副军长的徐向前选中,成为了他的传令兵。

在徐向前元帅身边,郑维山学会了不少作战指挥的技能,这对他后来的军事指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作为连队指导员的郑维山先后组织队伍参与了仪南、营渠两场战役,由于表现出色,郑维山被擢升为红9军27师81团政治委员。

同年底,又被调任27师的师政委。由于他战斗中勇猛顽强,给敌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长征期间,郑维山更是将指挥作战能力展现到了极致,数百次大小战斗,以及近三千人的歼敌数量,让不少我军将领对这个年轻人赞叹不已。

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了长征。

休整一段时间后,表现优异的郑维山接到了中央军委的命令,要求他跟随红三十军一同编入中央红军西路军队伍,目的是打通河西走廊、连接国际通道。

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是因为红军现有的根据地空间不足,陕北当地资源贫瘠,不利于大部队的长时间驻扎和生存。

想要生存下来,那么打通河西走廊,实现和苏联运输通道的连接就成了重中之重。一旦这一方案成功,那么陕甘宁根据区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外部补给。

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中央派出了战斗力最强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作为战斗主力,由身经百战的徐向前为总指挥,向河西走廊进发。

而红军的对手,则是盘踞西北五省多年,军阀马步芳、马鸿逵麾下的马家军。

最开始,西路军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在渡过黄河后与马家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一度让后者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但就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西路军在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指挥下,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失误,无法进一步消灭马家军主力,给了对手以可乘之机,让后者迅速稳住阵脚,调集部队向红军包围过来。

等到队伍进军到祁连山附近时,局势已经十分严峻。

为了保存实力,西路军指挥部决定派出郑维山所在的红88师前去打通突围的道路。而让郑维山没有想到的是,一场让他不堪回首的血战即将到来,也让他彻底埋下了对马家军仇恨的种子。

二、血战到底,决心报仇

作为麻城走出的革命家,郑维山自参加红军后便表现优异,这也让他成为了西路军的一分子。

面对极为不利的作战局面,作为红88师的指挥员,郑维山承担起了大部队突围的急先锋。

战斗开始前,郑维山便给所有参战人员进行了动员。讲话中,他对大家说明了本次作战的困难程度,之后他为敢死队的每个人配备了一把大刀和两枚手榴弹,之后便带人趁着夜色杀向了马家军的骑兵。

刚一交手,马家军就被遭到当头一棒,这些乌合之众根本想不到红军居然有这么大的战斗力,一下子被打蒙了,很快就闪开了一条通道。见此情形,郑维山赶紧率部进行撤退。

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恐后,马家军立即调整好了战斗阵形,摆出重兵想要将郑维山的队伍完全堵死在通道里。

面对不利的局面,红88师官兵浴血奋战,但由于敌众我寡,不一会儿就死伤惨重,三个主力团的团长、政委都相继阵亡。

眼看情况不妙,郑维山被迫率领剩余的部队向祁连山脉深处撤退。

然而,马家军却再次利用机动性强的优势,对郑维山的部队进行了多轮进攻,等到再一次突出重围的时候,满满的一个师居然只剩下了20多人。

在整合了剩余的队伍后,郑维山又一次进行了夜袭,并成功抢到了一匹军马。

就在大家不断撤退的同时,马家军依旧在后面紧追不舍,最后只剩下了郑维山自己和警卫员“小箩筐”。

后来两人又巧遇了88师副师长熊德臣等人,经过商议后大家决定结伴一起返回延安。

两天后,好不容易逃出包围圈的一行人又遇到了马家军,组织好的队伍又被冲散。

等一切安定之后,郑维山发现身边就只剩下熊德臣一个人,饥寒交迫的两人只能去老乡家里去寻求帮助。

当两人说明来意后,当地的民众冒着极大的风险收留了两人。二人躲在山里一个多月后,郑维山两人决定继续前去寻找党中央,但熊德臣生病无法行动,郑维山只能独自一人踏上返回延安的道路。

一路上,郑维山风餐露宿,如同乞丐一般。

1937年5月,当郑维山走到甘肃平凉的镇原城时,无意中听到了党中央在当地的收容点,这一消息让他激动不已。

经过仔细地筛查后,郑维山终于和其他流落在外的西路军人员一起,成功回到了延安。

不久,郑维山就在延安见到了自己的警卫员“小箩筐”以及熊德臣,三人悲喜交加,相拥着大哭了一场。出发前原本满员的红88师,如今仅剩下了他们三个人。

而在与其他西路军幸存者交谈后,郑维山才知道其他将士的悲惨命运。

马家军对幸存的红军士兵采取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一部分被送去做苦工,去从事放羊、修路、垦荒等工作,还有的被当成奴隶肆意在市场上进行贩卖。

绝大部分战友被残忍杀害,种种罪行令人不寒而栗,场面令人不忍直视。

被马家军杀害的红军西路军战士

听到这些悲惨的消息后,郑维山愤怒不已,他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总有一天让马家军付出血的代价。

三、打光炮弹只为复仇

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延安后,郑维山进行了充分的休整,后来被派往晋察冀军分区从事军事教员的工作。

在这里,他开始担任卫戍司令部司令员,着力打造部队的纪律。

在他的主持下,晋察冀军区的部队逐渐告别了一些游击战时期的小毛病,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钢铁之师。

历经战斗的洗礼,如今的郑维山已经指挥如神,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战地指挥官。但在他的心中,为西路军战友报仇的信念依旧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更加强烈。

解放战争爆发后,郑维山重新回到了熟悉的西北战场,辅佐彭老总对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进行进攻。

扶眉战役中,郑维山展现出了杰出的指挥才能,在他的万全指挥下,我军势如破竹一举将国民党4个军的兵力消灭殆尽。

这之后,他又带领部队来到平凉地区,准备和马步芳和马鸿逵决一死战。但是,这西北的“二马”,居然是望风而逃。马鸿逵撤往宁夏,而马步芳则回到了老巢兰州。

1949年8月4日,彭德怀下令进军兰州,全面歼灭马步芳的命令。听闻这一消息,郑维山内心感到十分激动,十几年前的大仇今朝终于可以得报。

此时兰州的守军由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负责指挥,面对我军的进攻,马继援极为狂妄,叫嚣着要用马家军的骑兵给彭德怀的部队一个教训。

通过对战场前线数据的分析,彭德怀发现想要拿下兰州,城外围的豆家山阵地就必须攻占,防止马步芳部的反扑。而这关键的岗位,彭德怀想到了与马家军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郑维山。

接到彭德怀的命令后,郑维山手下的63军对战场进行了周密的部署,189师、187师担任主攻任务,188师为第2梯队,主要针对马继援的82军和100师,还有青海保安1团。

8月21日拂晓,全线发起攻击,但在马继援凶猛火力的抵抗下,前线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对此情景,郑维山决定重新组织兵力进行二次进攻,这一要求也得到了彭德怀的同意。二次进攻的时间定于25日。

8月23日,郑维山到阵前勘察地形,排兵布阵。视察时有人说马家军的堡垒坚固异常,而郑维山却不以为然,说道:“那好,那就看看是炮弹厉害,还是水泥堡垒厉害。”

8月25日一早,在郑维山的下令下,炮兵将手中全部的弹药全部倾泻在马家军的阵地上。

一时间阵地上血肉横飞,惨叫声不绝于耳,原本“固若金汤”的堡垒在高爆弹药的“关怀”下最终成为了一片废墟。

而从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的彭德怀却大为震惊,只见他走到桌子旁边,拨通了郑维山的电话,随即大声说道:“郑维山,你们的炮火轰炸太密集了,你给我省着点用,要是打光了家底,别怪我处分你!”

而郑维山义愤填膺地说道:“就算你要处分我,我也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当战争结束后,郑维山独自一人站在祁连山的山坡上,回想起十几年前战友牺牲的画面,郑维山再也按捺不住悲伤的情绪,失声大哭,朝祁连山方向跪拜。

“弟兄们,我郑维山给你们报仇了!”成了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结语

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郑维山将军隐忍十余年大仇得报,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军事家的铮铮傲骨,以及他无所畏惧的坚定决心,更体现出他对西路军战友的深深怀念。

2000年,郑维山将军因病去世,骨灰被撒在了祁连山脉,戎马一生的老将军此刻终于和战友们会合了,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本文由“璟言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0

璟言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