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研制的AHL:38吨重型直升机,九年过去,为何毫无动静?

小正知识局 2024-10-18 22:39:21

中俄联合开发的AHL重型直升机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风风光光地开了个头,结果呢?9年过去了,直升机的实质性进展却迟迟没有到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项目走到了哪一步了呢?我国为什么需要重型直升机?

我国对重型直升机的迫切需求

我国突然意识到重型直升机的重要性,可能与汶川地震有关。

那次的地震很严重,导致无数家庭毁灭,衣服、食物、药物等物资,都需要交通工具运输。

在我们印象中,天上飞的交通工具,肯定会比地上跑的快。可那时我国,只有小型的飞机,送是能送,就是数量太少。

此时,看到俄罗斯派来的米-26直升机,一次性就能运送几十吨物资后。

我国就意识到了,重型运输直升机在应急救援、军用物资运输等任务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可当时我国的重型直升机技术还没达到要求,而引进米-26这样的飞机并非长久之计。

于是,我国决定自主研发一款满足自身需求的重型直升机——这个时候,俄罗斯恰好有着成熟的直升机技术,两国一拍即合。

于是,2015年中俄正式签署协议,联合开发这款AHL重型运输直升机。

根据当时的计划,AHL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8吨,能够承载15吨的货物,这完全符合中国的需求。

不过,理想虽美好,但现实很“骨感”。AHL项目启动至今,9年过去了,大家期待的直升机依然没有落地。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合作后为什么迟迟没有动静?

中俄合作开发AHL直升机的初衷,是基于各自的需求和技术优势。

俄罗斯有着丰富的直升机制造经验,特别是米-26这种“大块头”已经证明了它的能力。

我国则希望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学习并引进先进的重型直升机技术,尤其是高原性能和发动机技术。

但是,合作后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大的矛盾在于技术标准和设计理念的不同。

中国对AHL项目寄予厚望,希望能够研发一款不仅适用于平原,还能在高原发挥优异性能的重型运输直升机。

而俄罗斯在技术上的保守态度,与我国存在分歧。

此外,自2015年以来,俄罗斯经济承受了制裁和低油价的双重压力,再加上当时还要面对米-26的生产任务。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俄罗斯与我国开展的AHL项目,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技术人员和设备上,进展自然也就慢了起来。

是否还需要继续与俄罗斯合作?

面对AHL项目进度的缓慢,我国也没有坐以待毙,反而开始,自主研发发动机了重型运输直升机。

都说发动机,是直升机的命脉,所以我国的行为,也从侧面看出,想要自主研发。

经过多年的研发,也得到了回报,在研发出的众多发动机中,国产的5000千瓦涡轴发动机,也许能为中国未来,自主研发重型运输直升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可以说,对于重型直升机的研发,我国其实已经不用完全依赖俄罗斯的技术支持了。

毕竟2024年,珠海航展中,露面的AC333型,很有可能就是重型直升机。

虽然AC333与AHL项目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它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逐步摆脱外部依赖的能力。

此外,随着中国在航空制造、材料技术和发动机方面的不断进步,未来中国很有可能独自开发出更先进、更符合本国需求的重型直升机。

至于中俄AHL项目的未来走向,虽然充满变数,但双方仍有继续合作的可能。毕竟,俄罗斯在直升机领域的技术积累仍有其独特优势,我国也能够从中继续获得宝贵的经验。

参考资料:

【1】中国发展重型直升机势在必行须尽快立项研制(图).中国航空信息网.

【2】俄中签署联合研发先进重型直升机协议 - 2015年5月11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3】中俄将合作生产重型直升机--军事--人民网

0 阅读: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