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元老,血铸英公——张辅

袁桂兰聊历史 2023-06-10 12:43:27

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徐达在勋贵中的权势最大,被册封为魏国公,他是军方的领军人物,在淮西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到了明代末期,即便是徐家拥有两个国公,定国公和魏国公,这两个府也无法和张家相提并论,英国公一直是大明的保护神,一直到大明灭亡为止。既然如此,为什么英国公可以代替魏国公?这一切,都要追溯到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战中,追随朱棣的将领有不少,但是统领却是唯一一个,那就是他最信任的文武大将中的武,他也是跟着朱棣一起出征的,张玉,一个以智勇双全著称的将领。张玉与朱棣并肩作战,攻打济南不成,退守东昌,途中遇到了朝廷大军,为了保护朱棣,张玉战亡,朱棣退回北平,按照道延的建议,一路向南,终于统一了整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张玉的儿子张辅崭露头角,跟着朱棣征战沙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后来,他麾下的将领提出,不要因为张辅是外戚,就把他的爵位降到了最低,朱棣也同意了,便册封张辅为“新城侯”。但当时天下大乱,战事频繁,想要提升爵位并不难,更别说朱棣对张玉的信任。永乐四年,安南暴动,连大明使节都被刺死,朱棣决定派军前往安南,以朱能为主帅,张辅为副手,西平候、沐晟等人率领大军前来助阵,安南拿什么去抵抗?最终在十月,朱能去世,张辅取而代之,率军向南方推进,直取新福城,随后与沐晟的大军会师,不过这支大军的统帅却成了一个难题,没有得到朱棣的允许,张辅也无法随意调动沐浴=晟大军。朱棣闻讯之后,便传令给张辅,以李文忠取代常遇春,一举击溃了北元的事迹。而张辅也不负众望。在安南象兵难以对付的情况下,张辅先是以战马幻化为雄狮震慑安南的大象,再以热武器相助,两种手段同时施展,的确是将大象兵打得溃不成军,与当初的沐英如出一辙,很显然,大象士兵的弱点更加明显。然后,他率领大军,一路南征北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征服了整个安南,镇压了所有的反抗,然后,他又支持陈氏一脉后人为帝,把南安收入明朝统治。这是继唐代之后,第二个对安南进行治理的地方,朱棣意要让盛唐之治重现,百国来朝。

一四○八年,张辅返京,被册封为英国公,可以世袭,也就意味着其子孙皆为英国公,与国家共存,后来安南又造反了,沐晟被打败,张辅再度率军前往安南,剿灭了(安南大臣,造反的始作俑者)简定。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张辅的计划很顺利,但是他刚刚离开,安南就发生了一次暴动,沐晟镇压不住(云南兵力不足),不断向朝廷求救,安南的暴动让朱棣震怒,这一次陈季没有臣服,反而逃到国外,被朱元璋抓了回来,朱元璋将安南划分为四州,派兵驻守,建立卫所,将安南彻底划入了大明的版图。张辅曾经四次出兵安南,但是都没有能够得到安南人的支持,到了宣德时期,安南起义越来越激烈,杨士奇的提议,让张辅四次出兵安南,四次都是大获全胜,足以证明他的才能。

张辅在1422年随朱棣出兵大漠时,虽然击败了阿鲁泰,但并没有击溃他们的主要力量,只是消耗了他们的兵力,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胜利。终于,一四二四年,朱棣在沙漠中驾崩,朱高炽登基为帝。张辅作为两朝元老成为太师,但他一直都很低调,因为他知道,树大招风,他要做的,就是做好一个观察者,让英国公一族的荣华富贵延续下去。其后,又为朱棣编修了太宗实录。朱高炽继任皇帝仅一年便驾崩,朱瞻基继任宣宗,但内部纷争不断,两个王叔(朱高煦)均有野心,手握军中大权,正蠢蠢欲动,欲与皇帝争锋。一四二六年,朱高煦造反,劝说张辅投降,张辅上报给朱瞻基,朱瞻基率军前往,张辅随其左右,此时,张辅年纪大了,只能为皇帝出谋划策。回来后,大臣们提议让张辅退休,这也是朱瞻基的意思,所以张辅被免去了中军都督府的官职,改成了一个左柱国,而且每天都不需要上早朝。之后,朱瞻基出征,张辅则留在了京城,稳定了后方的局势。

一四三六年,朱瞻基驾崩,朱祁镇继位,张辅成了大明的重臣,也是皇亲国戚中的佼佼者,威名赫赫,就算是王振,也要逊色一筹,更别说其他的官员了,这也是大明皇亲国戚的末日,一四四九年,也先攻下了大同,按理说,这个时候,他们要进攻大同,打败也先,然后他们就可以去草原上逛逛了,既然朱祁镇有这样的想法,王振也有衣锦还乡的想法,所以他带着京中的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到了大同。这是一种愚蠢的统帅方式,这是所有兵法中最大的错误,没有考虑周全,没有截留粮食,没有带兵的宦官,不管怎么说,张辅都无法阻止朱祁镇这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张辅声名赫赫,却成了他的拖油瓶,他不能轻易指点朱祁镇,因为他担心自己会被扣上叛国的帽子)。结果,他们被瓦剌铁骑围攻,粮草匮乏,最后全军覆没,张辅等文武百官,也都为国殉忠,自此,大明王朝走向了灭亡。

0 阅读:480
评论列表
  • 2023-06-12 00:22

    学学排版再发文

  • 2023-07-11 14:14

    [点赞][点赞][点赞]

袁桂兰聊历史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