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宋教仁遇刺事件始末,藏身于幕后的主使者到底是谁?

余情话社 2023-08-16 13:14:38

1912年8月,宋教仁经过奔波,联合国民公党以及其它小党派,组建以同盟会为骨干的新党派,名字叫中国国民党。

8月25日,中国国民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主要负责国民党的日常工作。

新成立的国民党一举赢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选举出了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员,按照《临时约法》规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国民党,取得了组建新一届内阁的机会。

内阁总理的最佳人选,就是宋教仁。

宋教仁即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此时更是马不停蹄,四处演讲,踌躇满志。

当时的宋教仁写了一首诗,开头写道:日出雪蹬滑,山枯林叶枯。徐寻曲屈径,竟上最高峰。

诗中可以看到,宋教仁对即将登顶的喜悦。

1913年3月20日晚上10点45分,宋教仁受袁世凯电召北上就任内阁总理,陪同相送者有黄兴、于佑任、陈其美等等。

不料众人行至上海北站检票口时,宋教仁被枪击,两天后的3月22日凌晨,宋教仁身亡。

宋教仁遇刺身亡,震惊中外,从事件发生到现在,关于当面行凶者,大家并不曾过多关注,讨论最多的便是究竟是谁在幕后指使了这次刺杀。

事件发生距今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关于真正的幕后主使者仍然众说纷纭。

其实,如果想要抽丝剥茧去还原,就要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我们今天再次去还原此事始末。

1,当时的革命党内部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从英国取道法国回到中国,但首先的落脚点在香港,同盟会骨干胡汉民、陈少白、廖仲恺等人负责迎接。

而此次孙中山回国,是把希望放在了袁世凯身上,想和袁世凯合作推翻清政府。

胡汉民对此不解,其实这也是同盟会众多革命党元老的意见,他们都觉得袁世凯靠不住。

因此,胡汉民并不同意孙中山去上海,而是建议一同去广州,因为当时的广州已经被革命党掌握。

胡汉民的意思是,回广州后练兵,跟袁世凯打,准备北伐。

孙中山拒绝了,孙中山当时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袁世凯是不可信,但我可以加以利用,假如能使之推翻260年贵族专制的满洲统治者,则胜过用兵十万。

既然合作,就需要条件,孙中山给出的条件是,假如袁世凯真能推翻清政府,民国大总统的位置虚位以待之。

当时,袁世凯的身份是清朝总理内阁大臣,而孙中山在同盟会也做过总理,两人电报往来间,对彼此的称呼都是总理。

只不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心里不高兴,电报来往间的称呼也变了,袁世凯也不叫孙中山总理了,直接叫孙逸仙君。

孙中山一看你不喊我大总统,那我也不喊你总理,直接喊袁慰亭君。从此时开始,两人已经较上了劲,实际上,所谓的合作,从开始就矛盾重重。

半个月后,也就是1月16日,袁世凯遇炸弹袭击,没能成功,袁世凯逃过一劫。

到底是谁策划的这次刺杀,同样也是没有答案,尽管事后查明这次刺杀是北方革命党所为。

但从事后获利最大化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极有可能是一次自导自演的假刺杀。因为,当时的清政府严重怀疑袁世凯和革命党人暗中做交易。

而这次刺杀,清政府认为是革命党人所为,自然也就消除了对袁世凯的怀疑。

袁世凯从此开始采取拔大树的方式,一步步架空清政府。

1月26日,良弼遇刺,同样是炸弹袭击,但他没有袁世凯的“运气”,被炸身亡。

当时的清政府内部,良弼是保皇派的骨干首领,在交不交权的问题上,他带领的清朝宗室坚决不同意交权。

他被炸死,保皇派失去支柱,从客观上来说,加快了清政府倒台。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保证的优待条件下,清政府谢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袁世凯兵不血刃完成了政权更迭。同时也完成了他和革命党人的合作约定。

此时的南京临时政府很是忙碌,不管是财政和外交,都陷入了困顿。临时政府没钱啊,士兵军饷都没有,怎么办?就零星发生了抢夺百姓财物事件。

为此,孙中山两次发大总统令,命令各部队长官约束士兵,严禁抢夺百姓财物。

跟财政相比,外交上更是困顿,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为此,孙中山跟英国交涉,但英国不为所动,全力支持袁世凯。

当时国际政治格局风起云涌,英国支持袁世凯,当然是为了英国在华的利益驱使。当时,仅仅是英国在华的贸易额,就超过其他列强的所有贸易额,且主要贸易地点集中在长江流域。

辛亥革命导致英国在华贸易受损,因此,英国完全不支持革命党人,而是支持袁世凯,这是英国整个国家的共识,认为只有袁世凯能代替清政府,实现共和。

而恰在此时,袁世凯成功劝退清政府,2月13日,孙中山履行诺言,向临时参议院提交辞呈,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当时,孙中山还提出了三个条件:定都南京,到南京就职,遵守《临时约法》。

而此时,为制约即将上台的袁世凯,革命党人将先前《临时约法》中的总统制改成了内阁制。

实际上,最开始时,因为总统制和内阁制,孙中山和宋教仁曾经发生过剧烈冲突。

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是美式的总统制,总统拥有极大权力。

宋教仁当时想要推行法式的内阁制,这样会削弱总统的权力。

最终,宋教仁没能成功,同样,选举时,他也没有投孙中山,一共十七票,孙中山以十六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但当袁世凯要接任临时大总统时,内阁制写进了《临时约法》。

因此可以看出,革命党内部在当时实行什么制度的问题上,是存在分歧的。

既然实行内阁制,什么党来组阁就成了重中之重,因此,宋教仁开始奔走演讲,成功带领国民党取得最多席位,并且当选内阁总理。

只可惜,在即将上任的途中,宋教仁遇刺身亡,时年31岁。

2、宋遇刺后,民国政府对凶手的惩治

宋教仁遇刺身亡,震惊海内外,民国政府也迅速开始了反应,袁世凯下令追查枪杀宋教仁的真凶,仅仅是几天以后,直接开枪刺宋的武士英落网,收买武士英的青洪帮大佬应桂馨同样在租界被抓。开庭审判头一天,武士英在狱中暴亡。

随后,涉嫌幕后操纵的内阁总理赵秉钧离奇死亡,赵秉钧是袁世凯的骨干成员,在袁世凯遭遇炸弹袭击后,袁世凯因此不再上朝,在朝中跟保皇派良弼他们斗的就是赵秉钧。

赵秉钧甚至带领人对清政府实行了“搁车”,也就是不来上班了,要撩挑子。

之后直到1919年4月5日,曾任内务部秘书的洪述祖因幕后主使刺杀宋教仁被实行绞刑,但从始至终,洪述祖都没有认罪,坚称他要做的是损害宋教仁名誉,而非肉体消灭。

至此,宋教仁遇刺案完结,也可以说是不了了之。

宋教仁遇刺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出头,关于谁在幕后策划了这一切,依旧扑朔迷离,真相仍然藏在迷雾中。

尽管当时就逮捕了武士英和应桂馨,洪述祖也因此被判绞刑,但直到今天,人们并不相信是洪述祖策划了这一切,而是将矛头指向三个方向。

一,袁世凯。

二,陈其美。

三,当时的帮会分子。

其中,人们最大的怀疑对象就是袁世凯。

因为之前,袁世凯曾经对宋教仁展现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欣赏宋教仁的才干,国会选举时,甚至想过用金钱收买,却被宋教仁拒绝。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袁世凯在得不到便毁掉的心态下,悍然发动了对宋教仁的暗杀。

同时,他也有杀宋教仁的动机,因为《临时约法》中的内阁制会制约总统的权力,即将担任内阁总理的宋教仁是革命派,袁世凯不可能让他就任内阁总理来制约自己的大总统权力。

这似乎是个极为成立的动机,尽管没有明确指出,但袁世凯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他一手策划了宋教仁遇刺。

真相总是扑朔迷离,我们来分析一下几种可能性。

3、谁在幕后策划了刺杀宋教仁?

一,袁世凯。

关于袁世凯策划刺杀宋教仁的动机,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这里着重要说的是,袁世凯如果真这样策划的话,这其中的利弊关系。

袁世凯当时已经是民国政府的临时大总统,关于总统制和内阁制,他远没有孙中山和宋教仁矛盾大。

在这样的制度问题上,宋教仁和孙中山有着尖锐矛盾,孙中山不同意内阁制,不同意组阁这一套。

实行内阁制,组建内阁,即将成为内阁总理的宋教仁,的确会大大制约袁世凯的权力,但因此,袁世凯就要肉体消灭宋教仁吗?

这样未免小看了袁世凯!

袁世凯是个军人,同时也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比一般人都明白,一旦肉体消灭宋教仁意味着什么,除非到了鱼死网破的时候,否则完全没必要这样做,这是下下策。

他完全可以也有能力去缓缓图之,这从他能把清政府和平逼退位,并且成功从革命党人手中得到临时大总统位置就能看出来。

一个有实力,有能力的成熟政治家,难道不明白肉体消灭宋教仁会带来何等样的舆论麻烦吗?

袁世凯一定明白,所以他直接策划的可能性极小。

但不管是青帮大佬应桂馨还是赵秉钧,其实都在事后行事诡异,赵秉钧后来不明不白死去,应桂馨甚至直接跑北京找过袁世凯,意图邀功。

从这方面来看,袁世凯似乎又有重大嫌疑。

因此,有一类观点认为,是其手下秘密策划了这一切,目的是为了让袁世凯得到更大权力。

但是,这些人忽略了重要一点,青帮大佬应桂馨,和另一个人关系更加密切,这个人就是陈其美。

二,陈其美。

宋教仁遇刺后,应桂馨曾经电告洪述祖,说刺杀成功,这说明,应桂馨肯定参与了这件事,事后他也在租界被逮捕。

但后面的事却开始向诡异发展。

应桂馨和陈其美的关系匪浅,陈其美不仅仅是革命党人,他还是资深青帮大佬。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有一类观点认为,宋教仁遇刺,有可能是帮派分子所为。

应桂馨和武士英被抓后,都被关在上海海运局沪军六十一团军营,这些部队由陈其美的老部下掌管。

真要有人想要杀应桂馨和武士英灭口,得先过了陈其美这一关。

而后面发生的事实是,武士英暴亡,应桂馨在二次革命时,顺利越狱逃走。

之所以发生二次革命,同样是因为宋教仁遇刺。

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认为,是袁世凯杀了宋教仁,目的是得到更大的权力。

因此,二次革命爆发。

应桂馨逃走得莫名其妙,想从戒备森严的狱中逃走,如果没有人默许或者帮助,不可能成功,但应桂馨却做到了。

那么,同为革命党人,陈其美有没有刺杀宋教仁的动机呢?假如真是他所为,为什么要这样做?孙中山知不知情?

其实,说陈其美刺杀宋教仁的动机,就跟说袁世凯杀宋教仁的动机一样牵强。

革命党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因为制度问题,经常性爆发矛盾,特别是宋教仁和孙中山之间的分歧。

在内阁制和总统制的问题上,两人是互不让步。

这是其一。

其二,当国民党取得议会最多席位,并且宋教仁即将成为内阁总理之时,革命党内部一些人认为,宋教仁等于是架空了孙中山,成为了国民党的实际领导人。

而陈其美又是坚决拥护孙中山的,因此,他在不经过孙中山知道的情况下,一手策划了暗杀宋教仁的行动,并且成功。

这个观点被不少人认同,但黑嫂认为,这个貌似成立的理由,里面却有漏洞。

因为就算是宋教仁和孙中山的施政理念有分歧,但毕竟是党内之争,属于关起门来讨论,陈其美却因此悍然对宋教仁实行刺杀?

他难道不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暴露,或者有一步不慎,会给革命党带来什么?用灭顶之灾来形容都不为过。

所以,说陈其美幕后策划了宋教仁遇刺,动机同样牵强。

宋教仁有中国宪政之父的称号,宋被刺身亡,对当时的民国政治格局,甚至对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影响。

直到今天,究竟是谁策划了这一切,其实都还藏在迷雾中,别说是现在的人,就算是当时亲手开枪的武士英,肯定也不知道真正的幕后指使人是谁。

除非当事人站出来讲出实情,否则,现在的一切观点都只是推断,而一百多年过去,当年的当事人已经不可能站出来。所以,宋教仁遇刺一事,真相恐怕会永远尘封。

黑嫂喜欢读史,我个人最有兴趣的是两个时期,一个是春秋战国,一个就是民国。

这是两个剧烈变革期,春秋战国时,人们在思考以后的中华大地会以什么形式存在,最终由秦始皇告诉大家,大一统。

民国时期,人们思考这片古老大地,应该如何变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每个有思想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在试图寻找一条出路。

而在这条路上,有无数先行者付出了生命。

宋教仁是先行者,他的死是谁造成的,众说纷纭。

但黑嫂觉得,能策划刺杀的人,袁克定肯定也是其中一位。

您觉得谁的嫌疑最大?

8 阅读:897
评论列表
  • 2023-09-04 17:57

    看了很多文章,都说最大可能就是袁克定,因为他后面是杨度!唉,天知道……

    用户49xxx63 回复:
    你以为袁克定是白痴么?杀了宋除了给他老子头上扣上一个又大又臭的屎盆子还有什么好处?
  • 2023-10-27 21:36

    都是聪明人,最终谁受益最大谁嫌疑最大

  • 2023-11-12 18:32

    从后面袁世凯称帝来看,肯定是他儿子干的

余情话社

简介:给大家更好的体育赛事解说,让大家生活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