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和照片中为啥镜子里的自己更好看

透明雨y 2024-09-26 19:17:02

上班之前,你对着镜子,表示很满意自己今天的穿搭,于是你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想发朋友圈。

当选择照片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不知道发哪张好,因为觉得照片里的自己怎么看都摆不上台面。

每次照镜子时都会觉得,咱这脸还挺好看的,可每当看着照片又会觉得怎么把我拍的这么丑。

人们在镜子里看到的东西和在照片里看到的不一样,一般前者往往带来愉悦感,而后者则可能没那么喜欢,除非借助了美颜相机的帮助。

为什么有这种差异呢?答案很复杂,简而言之,你的眼睛、大脑、镜子与相机,这四者联手悄然重塑了你的形象。

你或许认为镜子仅仅是将影像左右颠倒,实则不然,人脸并不是左右完全对称的,有的人左脸更好看,有的人右脸更好看。

我们在每天照镜子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于找到从哪个角度能看到最好的自己,就相当于人眼自带滤镜功能,能忽略缺点,自动捕捉到最完美的自己,你更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可能也是因为“日久生情”。

但照片不一样,镜头并不具备人眼的自动捕捉和识别功能,所以也就无法呈现完美角度的自己了。

另外,还需考虑视角的差异性,当我们站在镜子前,所见的是自身完整的形象,这构成了一个既合理又独特的观察角度。

而非专业摄影师的远距离、全方位捕捉,在3米外看某样东西和在15米外看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的距离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简单的说,镜子里的不是真正的你,尽管这仅是视觉上的错觉倒置,我们对此习以为常,不过这是一种直觉上的逆转,所以当我们看到它时并不会感到困扰,但它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自我形象。

最重要的一点是,镜子中的你总是在动,你可以摆你最好看的动作,可以把不足的地方遮挡一下,让大脑觉得自己很好看,而相片做不到这一点。

照片中的你也不是真正的你,大多数相机都装备了可调节的镜头,既能展现宽广的视野,也能细腻地聚焦细节,然而,在这两种极端拍摄模式下,镜头往往会施展它的“魔法”,让照片中的你与真实自我略有出入。

广角镜头,顾名思义,能捕捉比肉眼所见更为辽阔的景象,但这一过程中,某些广角镜头可能带来鱼眼效果,使得画面中心的对象显得膨胀,而边缘部分则被拉伸变形。

广角镜头还隐藏着一个微妙之处—广角失真,其宽广的视野使得靠近镜头的物体显得异常庞大,而远处物体则相应缩小。

鉴于多数手机前置摄像头均采用广角设计,自拍时我们往往被不自觉地放大,因此,挑选合适的拍摄角度变得尤为关键。相比之下,长焦镜头常给人以被摄主体扁平化之感,甚至微妙地压缩了如鼻子等重要特征的宽度。

需强调的是,镜头导致的面部变形仅是相机改变你形象的一个方面,更为显著的是光线的作用,人眼能自然调整以适应光线变化。

而相机则缺乏这种灵活性,无论这些效果是令人不悦还是巧妙利用,它们均导致照片中的你与镜中自我大相径庭。

尽管镜中我们能够刻意调整姿态以求美观,但美貌的错觉并非源自镜子的成像,而是源于我们对熟悉事物的偏爱,这即是曝光效应,频繁出现的事物能加深我们的好感。

讨论这么多,我想所有人最关心的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到底好不好看吧!

照片里,尽管我们捕捉到各种动态、扭曲、角度与表情的自己,这些或许不那么完美的瞬间,却在某种程度上,比镜子中反复审视的自己更贴近真实面貌。

这听来或许令人沮丧,但请宽心,正如之前提及的曝光效应,旁人对你的印象,并不会如同你审视照片时那般挑剔,反而更加宽容和顺眼。

想到这里,心情或许能稍感宽慰,人们普遍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吸引力,现实中的自己或许并未如自我感觉那般迷人。

若你正为镜中影与照片中的自己差异而烦恼,不妨换个视角审视,或许那些不安与担忧,仅仅是你内心的镜像。

尝试多拍自拍吧,这或许是解锁照片中美妙自我的关键,让你逐步接纳镜面与镜头下的不同面貌,同时,记得捕捉微笑的瞬间,巧妙选择角度拍出迷人的照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