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有人说,为人父母最大的痛苦就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无能为力
孩子不听话,是妈妈没管好,孩子学习不好,是妈妈没好好教,孩子叛逆顶嘴,也是妈妈所经历的崩溃期
有多少个日夜,有多少妈妈都是被气得崩溃无助、然后又不得不继续重蹈覆辙,可如果不是有期待、如果不是责任,有哪个妈妈愿意成为一个脾气差的泼妇呢
有个闺蜜,最近就为她女儿的作业问题操碎了心
由于是一年级新生,刚学拼音没多久就要熟读熟记,在压力大的情况下,每次只要一读错拼音就开始只哭不说话
你让她把不熟的拼音单拎出来好好读读,人家不理人
你让她借助抄写来加固记忆力,孩子直接生气地把笔和本扔到一边
气急败坏的情况下,闺蜜没忍住,把孩子拎过来狠揍了一顿
没想到,小家伙直接用恶狠狠的眼神瞪着她,然后还生气地表达说:“坏妈妈,臭妈妈,我讨厌你,真不知道爸爸当初为什么会看上你这样的坏女人”
听完这番话,闺蜜差点被气到吐血
精力交瘁之下,她也不禁反思:“到底该在孩子面前保持怎样的人设,才能让教育不那么累呢”
记得网上曾有段话挺火的,说的是:如果你因为教育孩子而感到疲累,那说明你该换一种教育思路了
确实如此,孩子是第一次做你的孩子,你也是第一次做孩子的父母
哪怕是有了教育大宝的第二次经历,但对于二宝贝的教育,你仍然是第一次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包括看待问题的态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我们在教育方面也从来都在一次次的“第一次”中慢慢尝试、和体验
所以,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和孩子建立好关系,好的沟通是决定一切的开始,好的关系也会直接决定对孩子教育和成长上的好坏
如果不知道如何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那就从保持合适的人设开始吧,特别是以下几种人设才是寓教于乐的轻松关键:01
共情人设
遇到问题先消除情绪
之前,有调查小组针对“孩子对父母态度”这个主题展开过调查,结果发现:
•56.28%的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极其反感、或痛恨
•19.22%的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冷淡
•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
•6.62%的孩子惧怕父母
•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
这份调查数据,也许让很多身为家长的父母们都接受不了,明明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人,可为什么这份爱不仅没有得到回应、反而成为了孩子反感、痛恨的对象呢
其实呀,答案也是很简单的
我们爱孩子不假,但这份爱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甚至理解呢?倘若没有就可能会成为一场灾难
记得之前和一个心理老师聊天时,她就告诉我说:
这些年来,我所经见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儿童,他们身上基本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家里有一个经常批评、打击、埋冤的家长
比如,孩子摔跤了,妈妈就站在背后提醒说:别哭,不就是摔跤了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赶紧爬起来呀,看看xx家的孩子,哪有人像你一样啊,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哭鼻子,一点都不坚强
又或者,孩子回来告诉你,他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你听后就告诉他:就这点小事至于吗?小朋友们之间存在打打闹闹是很正常的,你不要那么玻璃心,要不然谁还跟你做朋友呀
很明显,如果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就很难感受到被爱,更理解不了父母的付出和所谓的“为你好”
所以,爱是需要建立在能理解、能感受到的环境下
而在这里,父母需要建立和保持的人设就是共情,所谓的共情也就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特别是遇到问题时一定要遵循先消除情绪再沟通的原则
比如,孩子从学校回来闷闷不乐,你又能明显感受到他的消极,那这个时候就不要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方面是他们不敢说、怕批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想说、怕麻烦
这个时候最好消除情绪的方式就是讲出情绪,告诉孩子“你现在的表情就像是我下午回家看到的一只流浪猫,随时都做出防御的反应”
等孩子情绪稍微平缓之后再去沟通,你会发现他们的心门已经在一点一滴被慢慢打开了
02
陪伴人设
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
父母在孩子面前最应该建立怎样的人设,兰妈认为:所有的爱和教育,都应该建立在陪伴的基础上,我们爱孩子、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爱也是一样的
前几天,在楼下小广场遇到一个朋友,看到她自己坐在台阶上,就邀请她一起去逛逛街
没想到,朋友却对我说:“等会,我去喊我儿子”
我疑惑不解,然后问她:“那你一个人坐在台阶上干嘛”
她回答说“陪我儿子呀”
…
听到那里,我的脑海里瞬间浮出疑问:“这是陪孩子吗?”
然而,在陪伴孩子这件事情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无效陪伴,还不如不陪
之前认识一位妈妈,她每次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儿,都是把娃扔在那里,她自己则去逛街买东西
如果有什么事儿,就让孩子去找游乐场的工作人员给她打电话
有一次,我和她同时出现在游乐场,碰巧遇上,她也热情地邀请我去逛街买衣服
我看了看游乐场的两个女儿,有些担忧地拒绝说:“不行哦,孩子待会找不到我,就会着急的”
没想到,她直接有些难以理解地内涵我说:“在这里待着有什么意思,站没站的地方,躺没躺的地方,还没一会儿就犯困得不行,没事的,我女儿知道我电话,游乐场的服务员跟我也熟,有什么事他们会给我打电话的”
于是,招架不住软磨硬泡的情况下,我只好无奈地跟她一起下楼逛逛街
可结果呢,才刚刚十几分钟过去,揣在口袋里的手机就响起了铃声
接起电话后,我也听到那边急促的声音说:“妈妈,我不玩了,你什么时候回来,我现在就要走”
妈妈听后有些不悦,批评说:“你才玩了不到半小时就走,到底想干什么呀,要是再这么闹人,下次我再也不带你出来玩儿了”
再后来,回家的路上我听到我女儿说起了那个女孩,她们在游乐场一起玩儿时,女孩就抱怨说:
“我妈妈太讨厌了,每次到游乐场就把我一扔,然后她自己去潇洒了,哼,我偏偏不让她如愿”
…
看吧,没有孩子愿意被爸爸妈妈丢下自己一个人玩儿,除非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如果我们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选择忽略他们的需求,那长期得不到陪伴的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感情也会日渐冷淡、习以为常地不当回事
而我们想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想要教育不再那么累,那给予孩子充足的、有质量的陪伴就是特别重要的一步
其中,有质量的陪伴还包括:放下手机、放下工作、遵守约定,然后和孩子做一样的事情…
03
榜样人设
先做好自己、再影响孩子
有个育儿博主,曾在一期教育视频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你和孩子之间只有埋怨、指责、还有打击的负面能量,那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就比较难了
讲真的,这一点兰妈可算是亲身体会过了
没有弄清楚榜样人设之前,本身就脾气倔犟的大女儿,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发泄不满
而每次到了那个时候,我都会被气得难以自愈,有时候批评唠叨几句,有时候就直接威胁说:“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不管了,反正以后吃亏的也是你”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话还能起到一些效果,听到我的告诫也多少会有一些改变
可随着同样的话,同样的威胁出现次数多了,女儿似乎也习以为常了,再次对她说:“不管你了”时,她会直接反抗说“你爱管不管,谁稀罕你管了”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就是孺子不可教也,也觉得冥顽不灵的孩子难得管教,更管教不下来
可当我经历两个月漫长的学车经历后,我的认知和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记得刚学车开始,学校分配的教练根本就没有什么耐心,随便讲几句后就让我坐在树底下,用他们自己做的模型方向盘练方向感,等到上车开始打方向时也是紧张地完全分不清左右
教练呢,对我这个没什么领悟能力的学渣学员也充满打击
不是说:“你就不适合开车,就算是学会了也开不了车”,就是说:“你是我带过最差劲儿的学员,带你一个相当于我带十个学员那么累”
在不断的打击和否认下,我也慢慢失去了学车的信心,甚至认定自己“就不是开车的料”
后来,偶然机会认识了一个特别有耐心的教车陪练,在他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也成功考取了小本本
也是那一次体验,让我明白:原来不会是可以学,不懂是可以问,做不好也是可以慢慢练的…
特别是分不清左右、总是把方向盘打反的时候,陪练老师总是会轻声细语地安慰说:“没事,别着急,打方向前先想好你车头和车尾要往哪里去”
这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没有笨学生,只有不好好教的老师
我们学车如此,教育孩子也不例外
特别是在孩子学习和成长方面,我们一定要明白“先有好父母,后有好孩子”这句话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父母去影响孩子,那就从建立榜样开始吧
你希望孩子每天早睡早起,那家长就需要率先做好这一点,每天到了规定的时间点就要放下手头上的事情,然后建立合理且健康的睡眠作息
你希望孩子多读书、少一些对电子产品的接触,也是一样,只有先做一个喜欢阅读的爱好者,才能在一天、两天、一个星期的耳濡目染下,让孩子慢慢被阅读气氛同质化…
04
尊重人设
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
尊重孩子是每一位家长必备的教育素养,做好这一点,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不会太差
表姐的公司,有一个妈妈曾经因为教育不好孩子而患上了重度抑郁
她觉得,她的儿子简直是天底下最难教育的孩子
为了让母子大战终止,她也从一位全职妈妈变成了职场妈妈
记得刚上班的第一天,就听到她跟另一个妈妈抱怨说:“反正我也管不了了,还不如丢在家里让他奶奶照顾,作业不会做,我就花钱把他送到课后托管班,要是我在家继续待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被气出病”
可结果呢,她出去上班几个月以来,儿子在家里也没有消停,跟同学打架、故意旷课迟到,甚至还不写作业地挑衅老师
无奈之下,老师一次又一次找到家长
作为妈妈,生气归生气、闹心归闹心,但也不能真的不管孩子
于是,在一桩桩、一件件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妈妈只好暂时请假回家去了解儿子的情况,最后甚至还到了看心理医生的地步
不过,也就是求助心理医生的时候却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原来,男孩的妈妈是一个极为严格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只要是觉得哪里不完美、或者没有达到期望就会直接pass掉
一句句“不行,重写”,也就像是梦魇一样随时纠缠着孩子
生活如此,学习就更加严厉了,特别是写作业的时候标点符号都不能错位,否则就是一句句劈头盖脸的打击
有时候男孩也跟妈妈承诺:“我会努力”、“我下次一定会做好”,可努力和做得更好并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垄断的
即便是孩子书写不过关,可他们有积极学习、认真对待的态度就行了
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有缺点,那长时间负重前行的情况下,孩子要么是失望型隔离、要么是自卑型放弃、要么就是反抗型摆烂了
所以,想让孩子自觉、健康,优秀成长,那家长就需要立好人设,做好足够多的共情、陪伴、榜样、还有尊重了
这些都是我们立好人设的关键,也是孩子在成为自己这条路上能变得更好的力量举拖
那么,关于如何跟孩子建立能让教育变得轻松的人设关系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