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要之职”翰林,身份金贵却穷得叮当响,又靠何种方法捞外快?

闲趣记史 2020-11-04 14:38:18

翰林,在现代人心目中,是大学者、大文化人的代称。在古代,翰林这个名称更加不得了!是相当荣誉的官职,所谓的“清要之职”,在明清两代,只有考中进士的人才有机会进入翰林院,可谓身份金贵,前途无量。

翰林的本义,原来是指文翰荟萃,文翰最多的地方。什么是文翰?就是文墨、文章的意思。翰林作为官名,就是指精通文墨之事的人。这些人,也就是大知识分子、“大秀才”的通称,所以翰林也是“才子官”。

翰林院在唐朝开始建立,唐玄宗时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一种是翰林供奉。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渐渐成为专门起草机密诏书的重要官员,经常在皇帝身边,所以有“天子私人”之称,号称“内相”。宋朝后开始与科举接轨。明朝以后成为储养人才的地方,负责修书撰史,为皇帝写起居注、讲解经史、起草诏书、草拟有关典礼文件,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也越来越清贵,是成为内阁重臣以至地方督抚的踏脚石。

清朝当年在关外,也设立过类似机构。不过,当时机构都很简陋。常常把好几个不同类型的机构合并在一起。皇太极设立的文馆,以及后来废文馆,改设“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都包含了翰林院的功能。

到了清朝入关以后,内三院这种机构肯定是不适合,就专门因应明制设立了翰林院。设掌院学士两人,按照清朝一直以来的满汉双重制,满、汉各一人,从二品。掌院学士以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下又设有侍讲、侍读、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等职。其中掌院学士因为是翰林院的负责人,一般由内阁大学士充任。而在翰林院担任官职的人,统称翰林官,简称为翰林。

与前朝一样,清朝皇帝也把翰林院作为“储备人才”的地方,凡是进翰林院任职的,都必须是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者。状元按规定要入院当修撰,榜眼、探花要入院当编修,进士中的优秀者为庶吉士(即取得翰林官的预备资格),要先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深造,三年期满,考试优良者可授以编修等职。由于庶吉士当翰林都是皇帝亲笔勾定的,所以民间称此为“点翰林”。

翰林院在清代被称为“人文之渊薮”,可以说是学术文化中心。当上翰林非常荣耀。不仅因为当了翰林便已经是知识界的一流人物,更重要的是能够受到皇帝的赏识和恩宠,不仅升迁较他人容易,而且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这些皇帝身边的要职也一向由翰林出身的人担任,多蒙优待厚遇。清朝皇帝常常亲临翰林院与翰林们欢宴,还时常邀请翰林们到西苑三海之一的南海赏花和欢宴,名叫“太液赐宴赏花”。翰林如果故去,可以谥以非常荣耀的“文”字,非翰林出身的人则不能享受此殊荣。

清朝官员非常看重科举、翰林的区别。晚清时,李鸿章就嘲讽左宗棠没有考上进士,只是举人出身。左宗棠大怒,一封奏折上去,自己要回京城考试,最后闹得不可开交,还是两宫皇太后亲自出面,特赐左宗棠同进士出身,才结束这场争吵。左宗棠死后也得以赐谥“文襄”,可谓功德圆满。由此可见,翰林在清朝官员心中的分量。

但文笔再好的人在翰林院做久了,各种祭文、碑文及诰敕文章写得多,也难免依样画葫芦,拿之前的文章照抄,所以在清朝,民间就有谚语流传,讽刺某些衙门有名无实、无济实用。其中就有翰林院,包括了“神机营刀枪,翰林院文章,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御史台弹章,织造府衣裳。”

翰林虽然清贵,但却并不是富贵,在当时的京师,他们的穷却也是出了名的。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其实都没什么钱。

晚清时期,李鸿章最初被授任翰林院编修,级别为正七品,与地方上的知县是一个级别。年俸为45两银子,禄米45斛,收入可以说相当低。(有朋友会问清朝不是给官员发养廉银吗?其实养廉银最主要是发给外官,京官是没有的,只能靠俸禄。)这些官员往往拖家带口,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平时交游应酬花钱的地方不少,只靠朝廷发的这点工资是不够的。

然而,翰林们不掌握实权,可以捞油水的地方也没他们的份,所以经常入不敷出。在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想贪污也没人行贿的情况下,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到外地出差当考官,赚些外快贴补家用。

翰林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担任全国科举考试的考官。明清科举制度极盛,府县有府试、县试,省有乡试、院试,全国有会试。在这些考试中,翰林担任乡试和会试的考官。清代的学政是掌管一省教育和科考的最高长官,也多从翰林中选派。在京师的翰林要通过考试,被分派到外地当主考官。这也分成两种,一种是学差,也就是到地方上当学政,任期三年。另一种是试差,只管一场考试,同时试差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主持乡试的主考,一类是在后面批阅卷子的房差。

如果当上学政,那就不得了,去富裕的省份,三年下来赚个三四万两不在话下,就算穷乡僻壤,也能赚至少一万两。平日里花销不大的只要得到一个学差,赚的钱便可以终身用之不尽。

主持一次乡试,当一次主考,也可以赚数千两,主要来自门生们的孝敬。即便是在最贫苦的地方,至少也能赚九百两,已经相当于在京中工作五年的收入了。

就算批阅卷子的房差,和主考比起来,收入会低一些,大概在三百两左右,但他们只负责批阅试卷,工作没有主考那么辛苦,也算性价比非常高的差事了。

0 阅读:27

闲趣记史

简介:看了很多历史书籍的业余历史爱好者,写些靠谱点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