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号,大暑节气将尽,立秋节气将至,眼瞅着8月7号就到了立秋节气。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作为四时八节的立秋节气,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在民间诸多庆祝习俗中都有所体现。
立秋时,古代民间有祭祀土地神,也就是流传下来的秋社,始庆祝丰收的习俗。这个习俗始于汉代,后来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但在一些地方,到了立秋之日,至今流传着“做社”、“敬社神”等习俗,祭祀诸神报谢,祈愿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逢立秋之日,在一些地方,民间有戴楸叶的习俗,寓报秋意,有保一秋平安的美好象征。在《本草拾遗》中记载,唐朝立秋这天,京都长安城里就要售卖楸树的叶子,人们竞相购买插戴。在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立秋日,满街买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这种立秋戴楸叶的习俗,经历唐、宋、元、明、清,一直流传至今,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立秋节气到来的传统习俗。
到了立秋日,民间还有贴秋膘的习俗,说白了就是旧时人们生活水平比较差,普通大众吃不上喝不上的,经过酷夏的辛勤劳作,人们精力损耗又大,为了弥补劳动者的身体亏空,到了立秋日人们吃点大鱼大肉,补充一下身体,养好身体,应对即将到了秋收。久而久之就在民间形成了立秋日“贴秋膘”的习俗。当然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立秋日贴秋膘,更多的意义是养好身体,喜迎秋季大丰收。
到了立秋日的民间习俗还有很多,比如“尝秋鲜”,此时正是多种应季蔬菜瓜果的丰收季,营养丰富又美味,品尝一下秋天的味道正当时,有的地方吃饺子庆祝;还有“咬秋”,在我们这边就是立秋日吃西瓜,俗称“咬瓜”,寓意炎热夏季酷暑难耐,天气将要转凉,忽逢立秋,咬住不放。还有地方立秋日流行喝“立秋水”等习俗,寓意秋来天转凉不闹肚子不生病,身体健康。
总之,到了立秋节气,在夏秋之交季节气候转变之际,民间有诸多习俗,都有着诸多不同的美好寓意,总结起来有两方面,一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一个是全家身体安康。
8月7号立秋,简单了解一些立秋节气到来的民间习俗,接下来咱们来聊一聊,为啥立秋日有地方的人们害怕打雷呢?
民间有谚:“雷鼓立秋,五谷天收”
这句谚语说的意思是,如果立秋节气到来打雷了,往往意味着收成不理想,收成不好,这在旧时农耕时代来说,往往意味着饥荒年的发生,能不令人们害怕吗?
类似的农谚还有:“秋勃鹿,损万斛”“、“秋礴碌,损万斛”,表达的意思也是说立秋打雷,粮食欠收。还有:“立秋雷电,天收一半”,“雷打秋,冬半收”都是说,立秋节气到来打雷不是好兆头,寓意秋收不理想。
为什么民间会流传害怕打雷闪电的说法呢?除了古人对雷电现象认识不清晰,抛开“天打雷轰”的迷信色彩,实际上在夏秋交节之际,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出现打雷闪电现象虽说很常见,但是,眼瞅着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就要秋收了,伴随雷电驾到的,在局部地区有时候会带来强对流天气。特别是极端的强对流天气,往往会导致局地农业欠收,不啻为当头喝棒,令人害怕。具体来看有常见的“3怕”,这也是自古以来人们最担心打雷闪电这种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
1、怕大风
到了立秋节气,秋季的主要农作物还没收获,非常害怕出现大风天气。因为秋季的大风天气,对于高粱、玉米等作物,会带来倒伏等问题,不利于丰产丰收。
而打雷闪电这种冷暖气流交汇激烈的天气现象,往往会带来大风大雨天气,有时候还会带来罕见的大风天气。这在立秋节气,对高杆作物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2、怕持续性的强降雨
立秋节气时段,在北方地区正处于“七下八上”的汛期,这个时候北方受到副热带高压,以及大气环流冷涡的影响,很容易形成降雨天气。比如近期东北松江流域,因为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东北地区局地发生洪涝灾害。还有近期我国西南地区沿海一带,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也持续出现了强降雨天气,局地发生了洪涝灾害。
而立秋节气出现雷电天气,往往意味着冷暖气流碰撞激烈,容易形成强降雨。而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不仅不利于秋粮的丰收,也会对人们财产、生活,甚至生命带来威胁,这都是令人害怕的事。
3、怕冰雹
在夏秋交节之际,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气流如果交汇激烈,不仅仅容易产生雷暴天气,有时候还会产生冰雹。
虽然冰雹发生的时间通常比较短,一般都是几分钟的事,虽然冰雹的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不会太大,比如村西下冰雹,村东就不一定有,然而常常伴随雷暴天气的冰雹,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不仅会砸毁庄稼,还会砸伤人、牲畜、房屋等,对于受害者来说,属于严重的天灾,自古以来都令人生畏!
综上所述,8月7号立秋,立秋节气的到来,民间有诸多习俗,表达了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眼瞅着大暑将尽,立秋节气将至,民谚:“雷鼓立秋,五谷天收”,民间为啥怕立秋打雷呢?与其说立秋日民间流传着怕打雷的各种说法,主要是人们担心打雷闪电会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大风、大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