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超级大国在历史上做的最有利的一笔交易,那么肯定是当年以720万刀的代价,了陆地加领海面积高达近20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与阿留申群岛。而在交易完成的当时,方的国会反倒普遍认为这个价格算是买贵了。不过仅仅十几年之后,当地就有大金矿被发现,仅仅一年就收回了当初的买地成本!至于后来又发现了超级油田,大量的海产之类,早就没法计算收益翻了多少倍。至于其无与伦比的战略桥头堡的作用,就更是其他大国梦寐以求而得不到的。毕竟从阿拉斯加的前进基地出发,B2轰炸机就可以威慑整个欧亚大陆;而在当地设置反导基地,也可以天然拦截从亚洲飞向北美的绝大多数洲际导弹与其他高速航天器。既然有此超级划算的买卖,那么必然有超级不划算的买卖。
在1950年代,超级大国以换回12名飞行员的价码,放走了一个学者。对未来数百年的世界局势的演化,甚至事关超级大国的长期国运,其综合影响力可能并不亚于当年轻易获得了整个阿斯拉加。不过当初的买地算是纯赚,但是1955年的交易,长远来看却是纯赔的!其实超级大国内部早有明白人,对这笔交易提前做出了非常明确的预警。说那一个人,放在任何地方都能顶至少5个陆战师。5个陆战师任何时候都能进行一次影响重大的战役。而就算当今规模全球第一的超级大国海军陆战队,实际上自始至终也没有5个完整建制的陆战师存在。因此当初那一个人,已经等同于超级大国4大军种中的至少1个。明知有这么明确的、极高的价码,为何最终还是拿12名飞行员的代价给“贱卖”了呢?
其实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原因。首先是超级大国一向是空军立国。历史上航空队的地位一向极高。即使到今天,一旦离开了空中优势就立即不会打仗的状态,也没有丝毫的改变。虽然二战期间曾经有超过30万架各种飞机参战,相应的飞行员自然也有几十万人。但是超级大国在亚太方向参战的情况与欧洲战场有很大的不同。欧洲战场基本属地面与空中同时作战;这种状态下少量飞机与飞行员很难决定整体战局。但是太平洋战场大部分是舰载航空兵作战,十几架飞机与配套的精英飞行员,就可能左右整个战场;这在中途岛海战中就有完整的体现。因此1950年代被俘的那12名飞行员,基本都是二战中就已经成名的、在西方家喻户晓的“海空英雄”;如果能够最终毫发无损的换回来,自然是高度得分的行动。
另外超级大国当时还自大的认为:一个人可以顶5个师,那是因为其本身在超级大国无与伦比的强大国力下才会有的附加效果;而一旦回到一个绝对贫困落后,连火柴钉子都做不出来的国度,个人再强也无关紧要。但是超级大国在这方面的算计,恰恰是错的最离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