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为什么陈书婷悉心栽培,高晓晨长大后却那么嚣张跋扈?

进金解读 2024-03-28 00:55:19

文/茹金

《狂飙》里陈书婷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那句“物极必反”的道理。

实话讲,陈书婷的教育方式还是很老式的教育方法:用重压来“逼迫”孩子成才。

这种方法当然有其优处,比如像我一样惰性比较强、服从为主的人,会觉得方向清晰,知道劲儿往哪用,按部就班地成长。

但是换成另一种:生来不喜欢被管教,主意比较多的孩子,这种方法就容易适得其反了。

按剧情看,陈书婷是在高晓晨刚成年时出车祸没的,也就是说高晓晨一直在陈书婷的管教下长大的,但是还是长得不正,可见她的教育是“失败”的。

陈书婷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安排各种学习。语言类、艺术类,只要是对孩子好的都安排;

二是棍棒出"好孩子"。不听话打,不做作业吼,做错事骂。

高晓晨第一次出场,是安欣去找藏起来的陈书婷调查白江波失踪的线索。

当时陈书婷很清楚白江波已经死了,但是认为警察解决不了,不屑和警察说。高晓晨拿着玩具枪朝安欣和李响射击,被陈书婷一嗓子给喊跑了。

陈书婷喊的不是“听话”或是“别玩了”这种常规家长管教孩子的语言,而是“白晓晨,给你脸了是吧!”

这一个细节就暴露出来陈书婷平时的管教方法是以震慑为主。诚然,陈书婷这句话可能意有所指——借骂儿子的话表达对警察的反感。

至于小孩子的心里想法是什么,陈书婷这个母亲并没有在意,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想法就是:我能提供给你最好的教育资源,你就必须要好好学,不好好学就要打你骂你,也要让你学。

当时高晓晨的反应是直接蔫掉了,立刻垂下头,听话地跑开了。

高晓晨当然不会明白当时陈书婷那一嗓子有可能是做给警察看的,也不会想弄明白为什么妈妈总是这样吼他,于他而言,只是习惯了。妈妈生气了,那我就听话,妈妈不生气就可以了,这是高晓晨接收到的“教育”。

高晓晨就是以这种心态应对他所有要接受的“学习”:一切听凭妈妈的安排。至于他内心想要什么,似乎并不重要,他也没有真正地想过;妈妈已经把一切安排好了,不需要他有任何意见,只要照做即可!

后来安欣再来时,高晓晨借安与陈说话的空当,跑开了;陈书婷发现孩子不见了,急得半死,待看到孩子后又大声责备了孩子一顿。高晓晨手里拿着给妈妈缓解忧愁的糖果,一脸无辜状。

此时的孩子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看到妈妈难过,想要表达自己的好;但是,这点“好”又被打断了。妈妈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吓走了高晓晨心里所有的温情和期待。即使妈妈之后表达了一点歉意,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已经无所谓了,妈妈的打压方式已然形成了。

高晓晨成长的环境是动荡的,唯一爱护他的妈妈也是“动荡”的。陈书婷没有教过孩子是非道理,只有“听话”、“学习”和“1、2、3”。

那高晓晨被养成了什么样的性格呢?从后面他在母亲去世后到处飙车的行为来看,他有点狂躁。也许是因为被母亲压抑的太久,还有可能是天性如此,总之,没有约束的高晓晨是彻底放飞了自我。

人性如此,不光是孩子,当没有一定约束时,很多并未表现的性格就会暴露出来了。

少时的高晓晨没有能力反驳父母的安排,只得服从;当唯一害怕的人也逝去时,被压抑久的真性情就完全浮现了。高晓晨对父母有爱,但是青春冲动;少时学的那些东西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长大后没有身体记忆就正常不过了。

而且还有个京海第一的人是老爸,飙车可能是他想当最嘚瑟的活法了。

一句话,陈书婷的管教虽严格,但没有“因材施教”。

那高晓晨这样的孩子要怎么管呢?一点过来人的心得:兴趣引导。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用他感兴趣的东西慢慢引导他懂得社会上的一些法则,及时规正不恰当的行为。

教育时要知里又知面,让孩子真正认识到为什么错了,正确做法是什么,再给予一定的鼓励。

养孩子是一个耐心又充满爱的活儿,光有爱没有方法、没有耐心,只能自求孩子天性纯良,才能抗住机械管教。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唠叨于二月二不清醒的夜

0 阅读:3

进金解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