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洪信太尉的误操作引出了一百单八将的故事

纵横点 2024-09-20 23:51:03

话说仁宗嘉佑三年,全国爆发了影响特广的大瘟疫,京师汴梁也深受影响,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实际嘉佑年间并无宰相赵哲)请旨仁宗皇帝释罪宽恩、省刑薄赋,祈禳天灾、救济万民,于是乎仁宗皇帝就下令大赦天下,但天不遂人愿,瘟疫越演越盛,此时,有一个我们所熟知的名臣出来建议,他是谁呢?就是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威震西夏的“龙图老子”,仁宗也还真的配得上自己庙号的这个“仁”字,便派了太尉洪信前往江西龙虎山,去请天师来朝做法,祈禳消灾,借此引出了水浒的第一回,有人会问,这第一回里面没有出现任何好汉,时间也不是梁山故事发生的徽宗年间,而是仁宗年间,施老爷子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呢?其实他这样写是在告诉大家,自仁宗统治后期,国势已渐下,后世的祸根就由仁宗年间所留下,积累到徽宗年间得以大规模爆发,是为宋江、方腊、田虎、王庆等多股作乱势力;多个版本把洪太尉误走妖鹰这一回作为了楔子,来向看官交代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前世来由,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一回极其重要,就是这一回才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来的情节才能铺陈开来。

爆发了大瘟疫,皇帝当然很忧心,因为他很明白,历朝历代天灾瘟疫往往导致走投无路的农民揭竿而起,他们为了生存,便纷纷跳起来要反了他娘的,后世的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等起义也往往因为这些天灾收成、瘟疫灾难而爆发的,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代表,他深知农业是根本,农民也是根本,为了巩固统治,必须尽快消灾,今天很注意三农问题,其实自古历来,农民问题都很棘手,一旦处理不好,就必然引发大乱,那我们来看看仁宗皇帝派去请天师祈禳的这个人能不辱使命吗?

答案是否定的,那洪信领旨来到龙虎山,上到清宫,见到主持,便摆起谱来,没有丝毫诚意可见,虽然主持告诉他,他需要亲自上山去请,并再三叮咛不要生了退悔之心,他虽然答应亲自前去,但那也是因为皇命难违,其实他满腹牢骚,心不诚、志不坚,看到山势险峻,又遭遇一猛虎、一巨蟒,怎不吓得他一身冷汗?又恨又惧,想回去找主持算账,其实那一虎一蟒完全是天师幻化来试探他的诚意,第一次考验他没有通过,于是乎第二次考验又来了,他又看到一个倒骑黄牛吹着铁笛的道童,他这一开口,便又十分混账,“你从哪里来,认得我么?”你以为你是谁啊?到了现在他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求人办事,这是应该谦卑诚心的时刻,可想而知他还是没有经过天师的考验,那个道童就是天师,他告诉此山猛兽多,让洪信别再上山,天师已经前去祈禳灾难,这洪信还真就退缩了。

众位看官,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心诚则灵,洪信这样怨天尤人还轻易放弃,最终他只能无功而返、遗人笑柄,而仁宗派这样的人去,纵有千百万个江山,何愁不败,你去你就代表了大宋政府的形象,可你的表现的表现什么玩意!这还是轻的,回去后的洪信,对于没有亲自请得天师,没有丝毫的愧疚和恐惧,竟然游玩起了清宫,也该当赵宋天下有此大乱,他大发淫威令主持打开历代天师镇封的伏魔殿,并打开殿门看到“遇洪而开”的碑文,原来就注定这厮做罪人,石碑推到、石板打开的霎那,一股黑气冲天而去,化作金光向四面八方而去,这里面有一百零八个魔君,就是后来的一百单八位好汉,而后的一百单八位好汉就是如金光散布的一样,散居各地,后来又聚义梁山。

我们看到,傲慢与偏见的洪信执意要打开伏魔殿的大门,要揭开镇压魔君的石板,那个主持道人明知这么做的恶果,竟然真的惧怕洪信淫威,放弃了原则,丢失了底线,毫无担当的任凭洪信胡为,知道叫苦不迭,为什么不以性命相搏以保赵宋江山太平呢?

我们甚至可以猜想,这个主持道人可能内心深处,也真的很好奇,也对赵宋江山没有十足保全之心,要不他怎能还是拦不住洪太尉要打开伏魔殿的无理要求?并且他很忌惮世俗权力,将诏书放于殿中供着,对洪太尉的言语答话、热情款待,对于洪太尉弹劾自己的担忧,都显示出了他这个方外之人,不但要仰仗朝廷更是害怕朝廷,这更显示出了他这个人矛盾的一面,洪太尉和这个主持道人虽然在全书仅在这第一回出现,但是被施老爷子塑造的却很是丰满,让人过目难忘。

我们今天在团队管理中,也会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滥发淫威、没有恒心的人,一种是没有原则、一味退让的人,我想这都是对团队没有什么益处的人,赵宋王朝的统治者到最后也不知道洪太尉误走妖鹰的事,也不知道主持道人玩忽职守的事,对于洪太尉仍然封赏,对于主持则毫无过问,后来赵宋就因此遭了梁山好汉的起义,由此也拉开了水浒故事的序幕!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