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照顾陆小曼30多年的翁瑞午,因积劳成疾罹患肺癌,不久于人世。
这天,自知大限将至的他,气若游丝地躺在病榻上,向陆小曼提出生前唯一的遗愿。
“我死之后,但愿能将灵堂设你家。”
“没这个必要了吧?你我二人不过是同居关系而已,又不是真正的夫妻!“
翁瑞午本想和陆小曼商量自己的后事,没想到被对方断然拒绝。对方甚至不留一点余地,兀自转身离去,看都没看他一眼。
也就是这淡淡的几句话,浇灭了这个痴情男人数十年的一腔热忱与希望。
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这位为陆小曼荡尽家财宠溺的男人,终于不得不接受这个抵死都不愿接受的事实:就算终其一生让她过为所欲为的生活,她终究还是不爱他的。
不久,61岁的翁瑞午,心有不甘地闭上了双眼,遗憾地离开了尘世。
翁瑞午与陆小曼
而5年之后,失去了翁瑞午精心照料的陆小曼,也因肺气肿与哮喘,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翁瑞午陪伴并照顾了陆小曼将近40年,荡尽了所有家财,从陆小曼光彩夺目,到黯然失色,再到繁华落尽,都始终不离不弃。
从这点看,翁瑞午身上的品质,恐是绝大多数男人所欠缺的。但陆小曼却轻易拒绝了他的遗愿,而这无疑说明在陆小曼心里,她爱的始终都是徐志摩一人。
陆小曼一生,前半生风光无限,后半生落寞凄凉。世人初知陆小曼皆因徐志摩那本薄薄的《爱眉小札》,但别忘了陆小曼自己也是一位几乎与林徽因齐名的才女。
陆小曼出身名门,美貌聪慧,是著名社交名媛,与唐瑛并称“南唐北陆”。
她29岁前活在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中,恋爱写诗、起兴作画、舞蹈演戏,直到徐志摩死后人生才产生巨变,她的心苏醒了,却也破碎了,所幸翁瑞午不离不弃陪伴她30多年。
陆小曼一生三段情史,常被世人诟病,甚至千夫所指抱以鄙夷,她也为此伤感憔悴,但本性色彩并未褪去。世人说她的一切言语,都必将成为一场误会。
她的任性也好,她的骄纵也罢,在她内心深处,都只不过是想寻求一世灵魂伴侣而已。而这些,她心中始终明了。
一起来看看才女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一:“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1903年11月7日,在上海孔家弄,一对夫妻正焦急地迎接他们第9个孩子的到来。但奇葩的是,只有陆小曼一人活了下来。
为此,父母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宠爱有加,甚至是溺爱。如此贵族之爱养成了她的千金气质,也造就了她奢侈悖逆的性格。
陆家祖籍在常州,书香门第,父亲陆定在国民政F任高官20多年,母亲吴曼华出身是当时的社交名媛,通晓琴棋书画,陆小曼完美继承了母亲的绘画天赋。
但陆家早年的教育,也给陆小曼的人生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影响了她后来的遭遇与行为。
父母打算将她培养成一代名媛,也能嫁得豪门或钓得金龟婿以光大门面。陆小曼每日在房中作画、读书、学习礼仪等,她本就天资聪颖,加之爱好,为此乐在其中。
父母又不惜重金为她请英文老师。
短短几年,陆小曼就熟练掌握英文法文,会弹钢琴、会画油画、懂戏曲,如此豆蔻年华的她时常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陆小曼18岁时,北洋政F外交总长顾维均需找一位精通英文法文且年轻貌美的女子去接待外国人,陆小曼便如愿成为外交部的常客,接待外宾,参加舞会等。
由于多才多艺、能歌善舞,陆小曼很快在社交界展露头角。她翻译出色,言谈举止超乎年龄的沉稳与敏慧,令中外宾客大为赞赏。
3年的外交生涯是陆小曼一生中最绚烂的时光,她变得大方高贵,如同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圆润光亮。
我们翻看陆小曼的照片,或许觉得她有些普通,甚至不美,但每个时代的审美不同,我们或可从当时文人雅士的赞誉中窥知。
当时很多名士称她为“一代才女”、“旷世佳人”。胡适赞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称她是“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就连后来的“情敌”张幼仪也赞她媚眼诱人。
而这多少会令陆小曼有置身云端之感。
然而,这样的性情与经历,却也决定陆小曼后来几十年的人生命运。她从繁华转身开始,便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安于家庭的贤妻良母。
二:三段情史,谁才是佳偶?陆小曼一生有3个男人:王赓、徐志摩、翁瑞午。与翁瑞午时间最长,正式同居22年,但翁瑞午照顾她就长达30多年。
陆小曼19岁时,容貌更加美丽动人,到陆家说亲的人几乎踏破门槛。但陆家父母始终不满意,一等再等,直到等来青年军官-王赓,才给女儿定下婚约。
王赓先后就读清华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后到美国西点军校读军事,与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回国又拜梁启超为师,可说前途无量。
一个是高官之女、贵族千金;一个是青年俊杰、绝世好男,如此两人的结合,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良配婚姻。
于是在世人的溢美之词、众口称赞之中,相识不到1个月的陆小曼、王赓就于1922年步入了婚姻殿堂。
然而,这段仓促的婚姻,终究还是没带来完美的结局。蜜月之后,长久居家的枯燥生活令陆小曼甚为不快。
此时的她才明白,她需要的仍是那种光彩飞扬、成为众人焦点的生活。而当她决定回归繁华想再次绽放时,便已回不去平淡日子了。
此后,两人聚少离多,性情差异越来越大,争执也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淡薄,加之分居两地,两人的婚姻终是出现了危机。
1924年,一场舞会不期而至,王赓因为忙碌将陆小曼推到了好友徐志摩面前。
那时徐志摩因林徽因的拒绝心灰意冷、情绪低落,在见到陆小曼时犹如惊鸿一瞥。
刹那间,两人如同电光火石一般被紧紧吸引。也就是这次,徐志摩成为王赓家中的常客。
一个爱得火热,一个爱得痴情;一个无药可救,一个神魂颠倒。
徐志摩甚至写了这样火热得令人脸红耳热的文字:“有你的爱他就不愁饿不怕冻,有你的爱他就有命!......”
为能与陆小曼在一起,徐志摩求刘海粟做中间人。刘先说服了陆小曼母亲,又攒一场饭局暗示王赓放弃,王赓终同意与陆小曼离婚。
谁知,世事难料。
这时的陆小曼突然发现自己怀上了王赓的孩子,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最终只身去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做了手术。
不料,手术失败留下后遗症,一经房事就疼痛。婚后徐志摩提出要个孩子时,陆小曼只能淡淡地说:“不是有阿欢吗?”终是未吐露半点实情,许是太在乎徐志摩了。
1925年底,23岁的陆小曼与王赓离婚。
虽然已经离了婚,但与徐志摩的结合却并不那么如意,二人的恋情被世人大为斥责,双方父母也强烈反对。
陆小曼父母虽不愿女儿与徐志摩交往,但因爱女心切只得同意,却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梁启超证婚;
二:在北海公园图书馆礼堂举行婚礼。
徐志摩父亲徐申称需前儿媳张幼仪同意才行,其实张幼仪回国时就表示不反对。这是徐申如不愿儿子娶陆小曼的托辞,为此胡适、刘海粟又出面周璇才勉强答应。
但徐申如也提出了3个条件:
一:结婚费用自理;
二:胡适当介绍人,梁启超证婚;
三:婚后南归,安分过日子。
最终,陆小曼与徐志摩于1926年10月3日在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之所以轰动一时,一是遍请文艺界名人,二是梁启超证婚时对二人大骂不止,但最终也算圆满成功了。
于是农历九月初九,陆小曼依言随徐志摩南下过日子。这也为婚后的一地鸡毛奠定了基调。
然而,再美好的爱情,都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洗礼。感情浓烈时,一切曼妙美好,而一旦亲近日夜不离之后,又会摩擦不断。
陆小曼与徐志摩在硖石没待多久,就与父母关系闹僵。陆小曼从小娇生惯养比较自我,不会讨公婆欢心,又因喜欢放纵自己感情,终令二老负气离家去了张幼仪那里。
陆、徐二人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移居到了上海。而一到十里洋场的繁华之地,陆小曼便如鱼得水沉迷其中,一向花钱如流水的她更是放开手脚,无所节制。
而这在王赓那里行得通,在徐志摩这里却不行。由于徐家已断了二人的经济来源,加之陆小曼挥金如土享受,令徐志摩苦不堪言,两人关系越来越紧张。
但他对仍然真诚爱她,一味迁就她,即便想要训诫几句也难开口,偶尔说两句也不痛不痒。他的身家本就不富裕,为供陆小曼花销只得四处讲课、赶诗文挣钱。
有时实在手头紧,就借朋友的钱甚至接受张幼仪的帮助,如此拆东墙补西墙,日子过得很艰难,同时令他对自己婚姻产生了怀疑。
1931年,徐志摩应胡适邀请北上去北大任教,但陆小曼流连上海,不想北上,由于有事业要养家,徐志摩只得独自北上。
而如此分居两地的日子,就更产生嫌隙了,徐志摩不得不北京、上海两地来回跑。
为了省钱,他每次都乘坐免费飞机,而这也为他的悲剧结局奠定了悲凉的底色。
陆小曼见他跑得很辛苦,却又不愿放下上海生活,就说:“心疼钱,就尽量少回来吧。”
但徐志摩放心不下她,半年就来回飞了8次。但两人仍免不了争吵与彼此埋怨。
常言: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也许冥冥之中,人的福运就在慢慢消退。
1931年11月11日,徐志摩搭张学良专机回上海,一回家就与抽大烟的陆小曼发生争吵。陆小曼肝火很大,随手将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所幸徐志摩躲开了,但金丝眼镜却掉在地上,玻璃碎一地,如同他破碎的心。
而这一举动,也令徐志摩负气出走。
谁知,一周之后即11月19日,徐志摩为参加林徽因讲演搭乘一架邮政飞机飞北京,但第二天中午在济南触山爆炸,机上3人全部遇难。
这一年,徐志摩年仅36岁。
世人将徐志摩之死归咎于陆小曼,其实生死各安天命。若追究起来的话,是否也要怪当时二人不该产生情愫,这样结局便被改写了。
而正因两人各自都真真切切,各有性格与心思,如此组合在一起便有了必然与偶然,因此死亡或许只是冥冥中的某个特定情节罢了。
徐志摩出事那天,陆小曼就各种不适,头晕、心悸,结果感应成真。按说世间鬼神之说不足不信,但亲人之间的感应还是很灵的。
徐志摩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时,也带回了唯一一件遗物-陆小曼作的一幅山水画。而徐志摩之带身上,是为了请朋友题跋以给陆小曼惊喜。
陆小曼见到此物,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徐志摩死后1个月,陆小曼逐渐恢复心绪,动笔写《哭摩》一文,连续多年素衣整理徐志摩遗作。
或许徐志摩的死对陆小曼打击沉重,也或许翁瑞午是真切地对她好,总之,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
三:死后23年,尘埃终落定1938年,走出丧夫之痛的陆小曼,与翁瑞午正式同居。
两人其实在陆徐大婚后就相识了,那时陆小曼流连夜场作息被打乱,患上哮喘、胃疾等,发作时呼天抢地,几乎昏厥。
徐志摩心疼爱妻,遍寻名医,终于请到泸上名医翁瑞午。经翁推拿按摩后,陆小曼疼痛缓解,脾气也好了起来,令徐志摩感激不已。
从此,徐志摩待翁瑞文为座上宾。
陆小曼与翁瑞午家世、经历、爱好都很相似,每次都能聊到一块。关键只有翁的推拿按摩才能使她从昏厥中醒过来,因此他是陆小曼紧紧抓住的救命稻草。
但不能保证陆小曼发病时翁瑞午都一直在身边。看着楚楚可怜的娇妻,往返上海北京两地无法脱身的徐志摩,请求翁瑞午搬家里住。
翁瑞午见徐志摩言辞恳切,就接受了。
但他与陆小曼二人也非世人所说的之前就有苟且之举,而且徐志摩对此也很坦然,两人还一直保持相当不错的朋友关系。
后来,陆小曼疼痛加剧,翁瑞午建议吸YA片镇痛。世人认为陆小曼染上YA片是他的唆使,其实冤枉翁瑞午了,翁瑞午还因徐志摩无法养家而时常接济他。
徐志摩飞机失事前,还与翁瑞午进行了一次长谈,请他代为照料陆小曼。没想到,这一次长谈竟成了诀别,徐志摩成了死前托妻。
翁瑞午得知徐志摩遇难后,受陆小曼之托赶去现场收尸,在见到徐尸体后,悲痛大哭。
此后,他按徐之言悉心照顾起陆小曼了。
其实,翁瑞午之所以这样,一是出于对陆小曼的爱。他初见陆小曼时就被深深吸引,但碍于是徐妻,只得将爱藏在心底。二是出于徐志摩的托付。
两人日久情深,于徐志摩死后7年正式同居,但没有结婚。为了满足陆小曼的一应开支,翁瑞午散尽家财,无怨无悔。
甚至晚年的陆小曼因吸食YA片年老色衰,牙齿掉光,牙龈黢黑,形销骨立,翁瑞午照样对他不离不弃,也是十分痴情了。
两人过了22年正式同居生活。
到了1960年,翁瑞午因患肺癌不久于人世,向陆小曼提出将灵堂置于她家的遗愿,谁知被拒。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一刻,翁瑞午终于明白陆小曼爱的始终都只是徐志摩一人而已,但也只得心有不甘地离开人世。
而5年后,也真如翁瑞午所言。
1965年,63岁的陆小曼因患哮喘与肺气肿病世。弥留之际,她请赵清阁将自己骨灰与徐志摩合葬在一起,但终因徐家人反对而未能如愿。
可见,在陆小曼的心里,徐志摩才是她唯一真爱之人。如果徐志摩泉下有知,不知是否也会感到十分欣慰呢?
陆小曼一生高开低走,前半生风光无限,享尽世间繁华;后半生凄凉无比,死后24年才由堂侄将骨灰安葬在苏州华侨公墓,墓碑“先姑母陆小曼之墓”8字尤为讽刺,如此陆小曼也终尘埃落定。
陆小曼一生三段情史,常为世人诟病。但其实,她的任性骄纵也好,她的飞蛾扑火也罢,都只不过在寻一世灵魂伴侣。
而这样的陆小曼,多少令人心疼不已。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