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肿瘤专家,患癌后赴美治疗一年病逝,临终前的反思,引以为戒

万事浮华 2024-07-19 18:20:55

他是80年代的大学生,几十年专攻癌症相关的研究工作,一度被称为“肿瘤专家”。

然而,既不抽烟也不喝酒,72岁还在坚持锻炼身体的他却依旧不幸罹患癌症,奔赴美国治疗后,短短一年时间就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他写了一本抗癌日记,只希望以此生最大的两个遗憾告诫世人……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澎湃新闻】,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没有引起注意的“咳嗽”

楼钦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1990年左右就去到了美国从事肿瘤相关方面的制药研究工作。

2010年从美国制药公司退休之后就回到了中国,开始颐养天年。闲暇之余他也会给一些学生讲课,毕竟有着几十年的肿瘤相关工作经验。

2017年3月份左右,楼教授突然觉得喉咙有些不舒服,偶尔会有些咳嗽,但作为一名医学专家,他并未多虑,而是自己吃了些药,期望症状能够缓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咳嗽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楼教授就这样带着日益加重的咳嗽,度过了几个月。

期间,很多人都劝他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但楼教授觉得除了咳嗽,身体没什么异样,他还尝试通过运动锻炼来改善症状,却收效甚微。

一直到9月初,楼教授咳嗽的更厉害了,有位学生实在看不过去,好言相劝,楼教授才勉强同意做了一次胸部CT检查。

结果显示左肺有少量积液,如果是别人楼教授肯定就反应过来这可能是肿瘤,但多年来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十分自信,向来不抽烟、不喝酒,哪怕是六十多岁也依旧在坚持锻炼,所以他觉得癌症离自己尚远,便继续忽视了这一警示。

然而,随着2017年接近尾声,楼教授的咳嗽越发严重,甚至开始咳血。在肺科专家朋友的坚持下,他再次前往医院复查。这一次,CT显示左肺阴影明显扩大,肿瘤标志物也大幅升高。种种迹象表明,楼教授已经无法继续逃避现实了。

确诊肺癌后,楼教授第一时间就给儿子打了电话,他在美国当心脏专科的医生。儿子泣不成声,立刻将父亲接到了美国寻求治疗。

在儿子所在的医院,楼教授被诊断出得了肺的非小细胞腺癌,为了更加准确的判断病情,楼钦元又来到了美国德州的安德森癌症中心。

这里在治疗癌症方面是世界顶尖的医疗中心,随后楼教授被诊断出是肺癌中十分罕见的RET基因变异,医生建议他尝试使用抗癌药Keytruda(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

即便是有相关保险,每一针Keytruda(K药)仍然需要支付2000美元。

可是,治疗的过程却并不顺利。仅仅18天后,楼教授就出现了呼吸困难加重的症状。原来,K药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的肺组织,引发了严重的副作用。

面对难以忍受的痛苦,楼教授并未放弃,他先后尝试了多种还在临床试验阶段的靶向药物,可是身体的状况却迟迟都没有好转。

后来,他好不容易参加了一项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的精准靶向药物Blu-667。服药两个月后,奇迹出现了,他的肺部肿瘤竟然缩小到了1.6厘米。一时间,希望的曙光照进了昏暗的隧道。

但病魔岂是那么容易被击败的?九个月后,楼教授体内的癌细胞再次疯狂生长,肿瘤在一夜之间扩大了一倍。

医生诊断他对BLU-667产生了耐药性,不得不停止临床试验,并告知他可能只剩下1-3个月的生命。

即便身处绝境,楼教授仍然不忘初心。他以医者的职责要求自己,将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治疗经历详细记录下来,希望能为今后的肿瘤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抗癌历程,鼓励和帮助其他癌症患者。

然而,纵使楼教授拼尽全力,癌魔最终还是占据了上风。2019年2月15日,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肿瘤专家在异国他乡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两大遗憾告诫世人

回望自己的抗癌历程,楼教授有两个深深的悔恨:

一是没有重视早期的咳嗽等症状,过于自信,错失了早诊早治的宝贵机会。

二是忽视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未能尽早发现癌症的踪迹。他用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诫世人,面对癌症,任何侥幸和自负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楼教授的不幸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癌症并不遥远,它可能随时光临。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身体的每一个异常信号。持续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莫名的发热和乏力,都可能是癌症的早期症状。当这些症状出现时,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养成定期体检的良好习惯。很多癌症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只有通过专业的筛查才能及时发现。

闻之色变的癌症

在我国,癌症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根据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创下历史新高。2022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高达406万例,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就有近8人被诊断为癌症。

在各类癌症中,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每年新增病例近80万例。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也都是高发癌种,年新增病例数十万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癌症难以治愈,但并非没有希望。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近10年间从30.9%上升到了40.5%,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这背后,是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是科学家们为攻克癌症所做的不懈努力。

事实上,大部分癌症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就有很大的治愈机会。以肺癌为例,早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即便是没有明显不适的人,定期进行体检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在面对癌症时表现得过于盲目和自信。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位72岁的肿瘤专家楼钦元教授,他本是癌症领域的权威,却在自己罹患肺癌时,因为过于自信而错过了早期诊断的机会,最终不幸离世。

这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面对癌症,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要相信医生和医院的专业判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治疗,而不是盲目自信,试图靠自己"扛过去"。

历史和现实一次次告诉我们,拖延只会让小病变成大病,大病变成绝症。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楼钦元自述

0 阅读:115

万事浮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