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明明很注意,为什么孩子还是近视了?孩子没有近视,也需要预防吗?今天就围绕家长关心的这个问题答疑解惑。
家长口中的“很注意”并不一定真的“很注意”
因为家长平时上班,他可能对孩子在学校甚至晚上在家的时候做作业并不是很了解。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近视问题,有的家长说自己孩子用眼习惯很好,但也近视了。作为医生,我们还是觉得是孩子的用眼习惯出了问题。
家长经常说自己“很注意”,只能说他自己在意的那个点注意了,比如他认为孩子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就很好了,其实不然。孩子有没有持续近距离用眼,比如玩积木、下围棋等,家长觉得这些不是用眼负担,其实也是有负担的,需要了解用眼负担有哪些内容。
孩子用眼行为监测不能光凭感觉,要用客观数据说话
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来观察孩子们的用眼习惯,及时了解孩子有哪些近视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
影响孩子近视发生和发展的5大后天影响因素:阅读时长、阅读距离、阅读角度、阅读环境光强与户外活动时间,通过监测并记录孩子全天候的用眼行为数据,分析近视原因,预测近视风险,有助于眼科医生制定出个性化、科学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实时追踪、调整防控效果。
家长要了解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远视储备不同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从远视过渡到正视再到近视的过程。尤其是上学后孩子远视储备消耗的速度可能会加快。这就要求家长从孩子3岁起,就要去医院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检查视力。
我们在流调方面的数据显示,6岁到8岁的孩子上学以后,父母的遗传因素,孩子的防御能力、抵抗能力会格外的敏感,所以这些孩子需要加强防控。另外8岁到12岁,是近视发展的高峰期,所以现在我们强调,从小就要预防,而且关口要前移。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是非常必要的。
本内容仅为针对当前主题的知识科普,不作为就医、诊断、康复等需求的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谨慎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