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抑武的风气盛行。但并不意味着宋廷无一可用将才。如宋真宗时期的曹玮、宋仁宗时期的狄青、两宋之际的李纲、宋高宗时期的岳飞等,都是涌跃于宋史上的将才。这当中的狄青出身寒门,身无傍依,却能屡屡建功立业,官至枢密使,而晚年受到文官集团排挤,抑郁而终,年仅四十九岁。个中缘由引人遐思,今天我们来聊聊狄青。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士。出身寒门,十几岁时因与乡人发生冲突,捕罪入京,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公元 1038年,北宋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称帝建国,史称西夏。宋廷大怒,狄青因精通骑射而被朝廷封了个无品小官,派往边疆作战。不想这一仗一打就是四年,狄青经历大小战斗25场,身中流失多达8次,真正过的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他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歼灭多个部族。建桥子谷城,在军事要塞修筑城堡。后在安远一战中身受重伤,却仍带伤冲锋,可见其胆识过人。一时之间,西夏军望风披靡,无人敢挡。
狄青在宋夏一战中的英勇表现,使得宋廷开始正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寒门将士。尹洙因欣赏狄青的军事才能,将他推荐给韩琦和范仲淹,二人对其也颇为赏识。
公元 1052年,经历长达十年的仕途,狄青终于进入枢密院,任枢密副使。是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宋军前线难有作为,狄青于是上书自请出战。在宋仁宗的指派下,他迎来了人生中关键的一场战役。
狄青来到军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擅自行动致使战败的将领斩首示众,以建军威。随后在次日就立刻集结人马,出其不意,直扑叛军阵地。叛军溃败,侬智高侥幸逃脱。战后狄青抚慰被叛军俘虏胁迫的人后,将他们遣散释放,并敛集叛军尸体示众,一时之间尽得民心。
狄青为人慎密寡言,深谋远虑。在军事行动方面,作战前必先看准机会,等到时机合适再发起攻势。在军队管理方面,他赏罚分明,与士兵同甘共苦,甚至将自己的功劳推给左右将领。
狄青在平定侬智高之战立下大功,宋仁宗为奖赏他的功绩,将他升为枢密使。此时的狄青还尚不知,他虽走向了事业的顶峰,但同时也走向了人生的终结。
狄青出任枢密使四年,军中士卒多有夸赞。又有传言狄青家,狗生角,数有光怪等异象,令宋仁宗不安。矛盾终于在京师发大水,狄青避水搬到相国寺,在佛殿上居住,后引燃。狄青被贬陈州知州,次年因毒疮而病死。
其实,狄青的结局早已注定。此时除了宋仁宗的赏识,早已孤立无援。即便是对他稍加欣赏的朝臣,更多的可能认为狄青并不适合政治事务。在枢密使这样位高权重的位置,可以说是身居险境。他半生征战沙场,在军事领域上称得上大能。但在政治领域却是初生牛犊。直至宋仁宗决意放弃狄青,他终于被迫离开京城,在陈州郁郁而终。宋仁宗作为宋代难得收敛权力、礼遇大臣的皇帝,所提供的政治环境相比于同样身为宋朝将领的岳飞来说,无疑是相当优渥,哪怕最终被贬。也非蛮荒之地,尚算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