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评创作作业三记(之一)
画面中,下边的水和沙滩与上边的老船在表达的方法上不能脱节。这里两块之中的空白衔接的不自然。下边是视而不见的做法,上边是哪都看到了,表达的方法不一致。以后再画时,这些容易发生碰撞的地方,用一些虚虚的、不规则的白衔接起来会好些。上边都是实景,下边那么虚,两者相差太远,有些硬碰硬了。
秋光 70cm×42cm 1988年
赏心且看太行山 280cm×100cm 1988年
释文:吾曾二十一次赴太行山区,历尽千辛万苦,自以为得人所不能得,造人所不能造矣。镜真楼又福
苍茫暮色 100cm×40cm 1989年
释文:宋人千笔万笔不厌多,元人一笔两笔不少,夫画不论繁简。又福
太行秋色图趣 170cm×50cm 1990年
释文:吾画山三十余年,深入太行数十次,历尽千辛万苦,苦心磨励,惨 淡经营。今有所得在人所不能得,有所造在人所不能造,聊有宽慰。然而 深知艺术堂奥无边无尽,功夫高标无法无我,安取欣欣悠闲哉,稍有不慎 则旧我旧执,作茧自缚矣,知我者当略有觉察也。镜真楼头瓢者又福,鼠 年酷暑涉事吾深入太行山区数十次,深爱太行一草一木,信手写来自成章法。又福
太行山色 150cm×50cm 1989年
要于严实当中得见空灵。艺术的最高审美规律是相反相成,单方面地追求艺术规律不是最高的。要硬的当中有软,软的当中有硬。老农民经常说:这个人软硬不吃最难斗了。把这个道理用在艺术上也是一样的,硬的靠软的来衬托,软的靠硬的来显现。一年时间练手很短,靠临摹练笔墨还不够用。对审美规律的认识乃是最重要的,有了认识上的提高,在以后回去的创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赏心且看太行山 180cm×95cm 1984年
太行秋色图 216cm×58cm 1990年
释文:身居闹市尚卧游,赏心且看太行山。余(近) 年以来深居简出,几乎隐居也,潜心艺术,杜绝一切应酬之事。闲人口舌,赞之毁之,无所动念。尝于深夜闭目端坐,神遇太行,念及三十年来余深入太行泛数十次,历尽艰辛,自勉以苦行探道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择一而从,许之终生;安敢朝楚暮秦,骚首弄姿耶。镜真楼主人瓢者
秋思 150cm×50cm 1990年
释文:深居闹市尚卧游,赏心且看太行山。余近年以来,深居简出,几乎隐居也,潜心艺术,杜绝一切世俗应酬之事。闲人口舌,赞之毁之,无所动念。尝于深夜闭目端坐,神游静观,每有佳境,皆心观内照而至大化,或云观化卧游。古人云:天地可谓大矣,而不能置于虚空之外,虚空可谓无尽矣,而不能置于吾心之外,故曰:以心观物,物无大小,禅画实为一理也,解此者,一了千明者也。故知卧游之妙,身居斗室,神遇大化焉。镜真楼主人又福瓢者五十岁后有此笔墨。又福并记
梦断山乡 250cm×55cm 1993年
释文:吾写太行山色,乃得一隅之,情会神合,实乃意中山也,非眼中景也。镜真楼又福记
高山云影 80cm×56cm 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