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黎东方赞誉他道:“以施政的成绩而论,他不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强可以与他相比。”
陈泽敏评价他:“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孤独的英雄。”
梁启超在评价他时,更是毫不吝啬地赞誉道:“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他就是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杰出内阁首辅。
他不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著称,还撰写了一部深谙人心之道的奇书——《驭人经》。
全书分为八卷,每卷都围绕一个核心议题展开,包括“驭吏”、“驭才”、“驭忠”、“驭士”、“驭奸”、“驭智”、“驭愚”以及“驭心”。
其中,“驭奸”这一卷,更是深入剖析了如何与那些心机深沉、行为不端的小人相处,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与策略,帮助你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轻松应对,甚至驾驭那些看似难以捉摸的小人。
张居正的“驭奸”之术,其精髓可概括为三句口诀。
只要我们铭记这三句口诀,就能洞悉与小人相处的智慧,从而在职场和生活中游刃有余,轻松驾驭各种复杂局面。
一、运用利益驾驭、智慧防范、忍耐容忍和力量铲除的策略来驾驭和清除小人。以利使奸, 以智防奸, 以忍容奸 ,以力除奸。——张居正《驭人经-驭奸篇》
在明朝历史上,张居正、李太后和冯保被称为“权力铁三角”,共同推动了万历新政的成功。
冯保虽有“笑面虎”之称,但他在执掌东厂期间,除特定事件外,并没有滥用职权。
张居正深知与冯保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对其多有迁就,包括对其收受贿赂的容忍。
张居正明白,为了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有时必须做出妥协。
他曾用一位贪官换取更多贪官的惩治,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同时,他成功推动了皇室与外廷财政的分离,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限制了皇室的权力,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
尽管有人质疑张居正与太监往来的做法,但他坚持自己的原则,认为只要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即使与小人合作也在所不惜,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就是张居正的政治艺术,他为大明鞠躬尽瘁,用智慧和勇气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二、静待时机,待小人恶贯满盈之时就要果断出手。君子不计恶 ,小人不虑果, 罪隐不发, 罪昭必惩矣。——张居正《驭人经-驭奸篇》
身为君子,从不轻易算计作恶之人,但小人行事往往不计后果。在他的罪行尚未被众人察觉之际,你要保持冷静,不轻易出手。
然而,一旦他恶行累累,激起公愤,你则应果断行动,毫不留情地予以制裁,以维护正义与公平。
张居正深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道,他认为对待奸佞小人亦应如此。
若无十足把握,则不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他主张长期观察,使小人放松警惕,待其罪行昭彰、众怒难平之时,再果断出手,以雷霆之势一举铲除奸邪。
左宗棠,晚清一代名臣,虽以收复新疆之伟业而名垂青史,但其对付小人的手腕亦令人瞩目。
1852年,太平天国乱局之中,湖南巡抚张亮基急请左宗棠前来出谋划策。
左宗棠到来后,张亮基欣喜若狂,然而,此时一旁的将军鲍起豹却心生不满,他轻蔑地嘲讽道:“不过是一个文人而已,难道还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吗?”
面对鲍起豹的挑衅,左宗棠心中怒火中烧,正欲发作之际,张亮基却及时出面调和,他说:“当前局势紧迫,我们应以大局为重。”
左宗棠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愤怒,选择了暂时隐忍,转而与张亮基等人深入讨论起作战方案。
在左宗棠的精心指挥下,湖南的军队成功地击退了太平军的猛烈进攻。
战后,左宗棠上呈请功的折子,其中列举了所有参与战斗的将军们的名字,但唯独没有提及曾与自己有过节的鲍起豹。
鲍起豹得知此事后,愤怒地找到左宗棠质问。
面对鲍起豹的质问,左宗棠平静地回应道:“你身为提督,守护一方安宁本就是你的职责所在。胜了,是你分内之事,无功可表;败了,则有过要担。这浅显的道理,难道你还不懂吗?”
鲍起豹被左宗棠的话气得无话可说,只能愤愤地离去。
事后,湖南巡抚张亮基找到左宗棠,劝他道:“对付鲍起豹这样的小人,何必如此直接,你可以学学鬼谷子的方法,用利益来驾驭他。”
左宗棠听后,却淡淡地笑了,“我不愿与这种小人为伍,更不惧他。”
半年后,鲍起豹因得罪曾国藩而遭贬谪,晚景凄凉,而左宗棠则因其智勇与决断,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与尊重。
三、奸人不会自己消失,对付小人,重在驾驭,这样危害就小了,也能控制得住。奸不绝,惟驭少害也 ;奸不止,惟驭可制也。——张居正《驭人经-驭奸篇》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小人确实无处不在,但你不能寄望于他自行消失。
相反,你应该学会“积极应对”,在小人造成负面影响之前就识别并巧妙地处理,从而减少潜在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君子与小人的界定并非一成不变,现在或许他以君子的姿态行事,但未来也可能因环境或选择而面临成为小人的风险。
因此,为了与各种人和谐相处,你必须认识到:小人的存在是常态,冲突和破坏也是难以避免的,但你得有能力去化解它。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诸葛亮《梁甫吟》
用两颗桃子巧妙地化解了三个潜在的威胁,乍听之下似乎匪夷所思,但晏子却巧妙地策划了这一切。
他建议齐景公将两位珍贵的桃子赐予三位勇猛的战士,作为对他们贡献的嘉奖。在决定如何分配这两颗桃子时,晏子提议依据他们的功绩来决定。
公孙接和田开疆率先陈述了各自的战功,各自获得了一颗桃子。
然而,当古冶子讲述起他的赫赫战功时,公孙接和田开疆意识到自己的功绩与之相比显得逊色,内心深感愧疚和羞愧。他们觉得自己不配再拥有那两颗桃子,于是将手中的桃子恭敬地让给了古冶子,然后选择了自我了断。
古冶子目睹了这一切,深感自责。
他觉得因自己的功绩而让同行牺牲生命,也不愿自己独享这份荣誉。
因此,在深深的自责和羞愧中,他也选择了拔剑自刎,以求解脱。
“二桃杀三士”,这背后揭示的是人性脆弱面的直接利用。
人啊,是拥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心中藏有诸多易被触动的软肋。
一旦这些软肋被精准捕捉并巧妙利用,抵抗之心便会瞬间瓦解。
这与“打蛇打七寸”的智谋如出一辙,都是针对要害进行精准打击。
在人的内心深处,欲望、情绪、尊严和虚荣,这些看似平常的七情六欲,往往是最难以防范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