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充满禅意诗词,10种人生大境界,道尽人生哲理!​​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4-10-27 09:10:50

禅意于心,人生如画,岁月静好,悠然自得。 在充满禅意的诗词中,有流水浮云、石上清泉、自在落花、亭亭清荷。诗词里所传达出的禅意,悄然浸润心田,让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拥有一颗淡泊明志的心,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01、

寒山拾得诗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嗔恨心是一个人因为对某事物、某种状态的强烈执着没有实现,而生起的炽盛烦恼。一个人嗔心起来的时候,他就像燃烧的烈火,碰到谁就要烧伤谁,结果是别人受伤,而自己伤得更重。嗔心之火不但能够伤害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和心灵,连自己过往所造的善业功德也会被焚毁。因为在强烈的愤怒嗔恨之中,人会对恶法有认同感,而对善法有排斥和反感,进而希望通过某种暴烈的恶行来满足自己的执着,甚至有同归于尽的邪念。这种强烈的邪知见会立即毁灭许多善业功德。所以菩萨道的修行者,一定要懂得忍辱护真心。忍辱,不但是忍外境当中的不如意,更重要的是能平静的面对心中的一切烦恼。能够坚定正见,如理如法地化解烦恼,才能保持一颗真心,菩提日益增进。

一次寒山禅师问拾得禅师道:“世间有人毁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讥笑我、轻慢我、嫌恶我、憎恨我,我该怎么办?”拾得禅师答道:“只是忍着他、让着他、由着他、避着他、耐着他、敬着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禅师点头称是。于是便作了一首《忍辱护真心》偈。

02、

《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朝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形态,“低头便见水中天”插秧的时候需要弯腰低头,低头时见到水中倒映的天空。禅诗暗示着做人的道理,心中无杂念,躬身做事,看似卑微,却是低下头来正可看见水中倒映的蓝天,天空的广阔原来在低头审视到内心的时候就见到了。“心地清净方为道”,只有当我们的身心不再为外界物欲困扰的时候才是修行之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后退这种方式他才能把秧田全部插好。

这首诗用插秧来做例子,告诉人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可以让自己有更多前进的空间。常人的盲目: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只有当我们愿意谦卑的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能豁然开朗”退步原来是向前“。

《金刚经》中的“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静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也是教我等在世态、别离、爱憎、名利甚至战争前不妨退步,进是前,退亦是前,何处不是前?!

《插秧诗》是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五代梁时著名僧人,号长汀子。因他肩上经常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因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插秧,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在布袋禅师点化下,意趣无穷,妙理尽出。不得不说布袋和尚道行之深,运化文字之妙。

03、

唐·无尽藏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此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诗中写某尼四出寻春,找不到春的踪迹,归来从枝上的梅花,忽悟春原来就在自己身边,以此说明“道不远人”,不应“道在迩而求诸远”。

这首诗偈是唐朝无尽藏比丘尼的大作。也许辛弃疾的青玉案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与其媲美。

04

《句》宋·雷庵正受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雷庵正受这首“禅诗”,表现的是自己所到境界的理悟,前一句是心境与万物的状态;后一句指修为方法。

释义: 千山都是同一个月亮,万户都是春天。千江有水,自然就会映出天上的月亮,万里无云,自然就会显露出万里的天空。

赏析: 这两句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

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 后一句,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这两句诗看似描写自然物理现象,实则阐明既简单又高深的佛理。 前句,以月喻佛性,所有有情,如千江水,都具佛性,可映同一个月亮,佛性如一,如如不动,所有有情的佛性都是一体的,没有两样。

后句,又以天喻佛性,澄澈湛湛,好似什么都没有,却又能包含万物。以白云喻烦恼,说明一旦有了执着烦恼,就像天空中飘来了多多白云,天已经不再是那个澄净的天了,同样的,人的佛性也被遮蔽显现不出来了。只有放下执着烦恼,佛性、人的自性才会显现,就如无云的万里天

05

偈二十七首(其一)

【宋】此庵守净禅师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赏析:要效仿流水和白云的顺势而为,不受约束,不慕名利,悲喜不记挂于心,洒脱超逸、任运随缘,也就少了无数烦恼,也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祥和。再看这世间万物,自然就已是铁树开花遍界春了。黎明前是最黑暗的,风光总在险峰,曙光就在前面,每一次境界提高,业障消身体轻,你不和地球纠缠,引力对你作用就少,莫回头,往前走,心中要为理想而奋斗!

这是宋代释守净禅师的偈语,寥寥数语,山水云洞、春夏秋冬无所不在,正所谓何处是吾乡,心安处即是归途。

06

一树春风

宋·佛印了元

一树春风有两般, 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 一片西飞一片东。

佛印了元(1026-1086),字绝老,俗姓林,(今江西景徳镇)王氏子。北宋著名诗僧,住镇江金山寺,与苏轼、黃庭坚等人交好,擅书法,能诗文,尤善言辞,宋神宗赐号佛印。 注释: 西来意:菩提达摩祖师自古印度西来东土震旦,所为何来,即是西来意。禅宗多以此为参话头。

赏析:

秦少游和苏东坡参禅,有一人走过,身上生满虱子。

苏东坡说"人身上的垢秽中生出了虱子”。

秦少游却说:“虱子是棉絮中生出!。两人为此争执不休,最后请教佛印禅师。

佛印于是做了这首 诗偈。 凡夫自隔于圣的关键之处在于:凡夫在诸法缘起性空的平等境中安见生灭幻相而分别执著,造作诸业,轮回不休。一切诸法皆是真如实相的随缘显现,缘尽而灭,与此当中毕竟平等、了不可得。"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片西飞一片东”,东西南北、暖寒向背等等,都只不过是缘生缘灭 而已,又哪里有什么定性可得呢!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前一段西来意”,物我本自亦如,无常正是恒常。正如行言禅师云:“森罗万象,诸佛洪源。显明则海印光澄,冥昧则情迷自感。苟非通心上士逸格高人,则何以于诸生中发扬妙极,卷舒物象,纵夺森罗?”

07

云岩寂寂无窠白,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宋·草堂禅师唐代高僧从念禅师,因为久居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观音院,因此被唤他“赵州禅师”。一日,两名云游僧到赵州禅师所在的观音院挂单,恰好与赵州禅师相遇。赵州禅师问其中一名云游僧:“你以前到过这儿吗?”憎答:“到过。”赵州说:“吃茶去。’赵州禅师又问另外一僧,僧答:“我第一次到这里来。”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观音院住持大惑不解,问道:“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之,这是什么意思?”赵州禅师大叫一声:“住持!”观音院住持脱口而答:“是!”赵州禅师说:“吃茶去。”禅中道义:对于生活,我们应该拥有赵州禅师所主张的“任运随缘,不涉言路”的态度,只有“遇茶吃茶,遇饭吃饭”,除去一切颠倒攀缘,才是畅快人生的真谛。因此清代湛愚老人赞道:”’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

08

《空手把锄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这是梁代傅大士(一说宋释法泰)的禅诗。诗中描写的是普通的生活场景,通过我观世界、世界观我的角度警醒众生。心乃幸福之源、修身养性之本体。

傅大士这首偈颂,以精练的语言,揭示了我们的生命本质,让我们理解何为真实的“我”。傅大士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宝志并称“梁代三大士”。一生未曾出家,而以居士身份修行佛道。

傅大士这首偈看来有些玄虚,叫人莫名其妙。“人从桥上过”这句话好懂,我们从桥上过去了。怎么会“桥流水不流”呢?“空手”怎么“把锄头”呢?“步行”又怎么“骑水牛”呢?这是什么道理?原来是说,我们的肉身躯壳是等于我们住的房子,而佛性才是住在里面的真人。众生迷于色相就错认这个色身肉体是我,而不知佛性是何物,以致造业受报,生死不了。

这首偈就是提醒我们认识主人公,不要错认假相。我上次讲临济大师说:“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就是说这个肉体自己不会动、不会讲话,也不会听话。我们能运动、工作、走路、讲话、听话……都是这个主人公的作用。

这 首 偈 就 是 颂 这 个 主 人 公 的 。“ 空 手 把 锄头,”我没有拿东西啊,原来拿东西的那个手(即肉体),就等于你的锄头,是主人公在指使你运作。“步行骑水牛,”你能够走路、奔跑,也是主人公驱使肉体的妙用,就等于人骑在水牛上赶牛走路一样。 “人从桥上过,”肉身就比作桥,“水”就是主人公,人在世上不过住一段时期,就要走了,就圆寂了,等于在桥上走过去了。

所以,根据这个人生无常的道理,古人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是个旅馆,暂时住一住就要走的。大家何必在这里争王称霸,斗争不息,杀戮不休呢!?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人从桥上过,我们这肉身壳子是不长久的,是变迁的,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这“桥”不就是在流转吗?在变化吗?“水不流”,水是代表我们的佛性,他是不流动的,他是亘古常存,不来不去,不动不摇的。这个颂主人公的偈子好啊,就是要我们明心见性。

09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无题》宋•白云守端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大智慧。不管是佛祖的拈花一笑,还是守端禅师的呵呵一笑,都让人心素如简,以一种从容的心态看春去秋来,人生沉浮。

这是白云守端禅师的禅诗,心态平和宁静、处事达观纯粹。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赏析】

岁月一场,风霜沧桑,每个人的那副心肠,承载着经过的那些痛苦、悲伤、期待、希望、泪水。这偌大的世间,流云舒卷,万物井然,来来去去,好一个练心场。 人生路上,秉持的态度,就是生命经过的痕迹。低谷处,记得昂扬;高峰时,莫忘平常。 和命运相伴,那也是必然的一场挚诚患难。 明月在天权做心,处世多随他人意。 当知人生苦处来,一念一意添怜悯。

10

《题画》

苍雪大师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这是元代著名诗僧苍雪禅师的一首题画诗。苍雪禅师博学多才,画与诗皆通,被誉为明代三百年诗僧之冠 ,这首题画诗,是其代表作。短短数语,就将读者带入一个空灵静谧的诗境,禅意十足、寓意深远。

是啊,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世世相传,输赢二字却永远也没有定论。 世上总有走不完的路,如果你无法达到最终所想,也没什么大不了,走好能走的一步,便不是死局。

0 阅读:23

书易聊文化方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