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在江西九江市武宁县宋溪镇伊山村自然保护区,一只猫头鹰静静地站在山区小溪边的树枝上。羽毛在傍晚的夜色下闪烁着独特的光泽,它时而转动着脑袋,观察者四周的猎物。
猫头鹰是鸮的俗称,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世界上现有鸮132种,我国有26种,我国常见有长耳鸮、短耳鸮,全部归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猫头鹰白天很少活动,是一种夜行鸟,白天喜欢停立在高大乔木的横枝上,眼睛似睁非睁,即使受到惊扰,也常常不为所动,实在无可奈何时,它就飞到附近的树上,暂时躲避一下。黄昏后,休息了一天的猫头鹰就外出觅食了。它听力敏锐,常栖息于林地、湖泊、小溪等水域地带,主要以鸟类、鼠类、鱼类为主食。
猫头鹰过去一直被人误解,并且妖魔化了。原因是由于猫头鹰大多在夜间活动捕食,而且夜间活动神出鬼没,还时常发出非常凄凉的鸣叫声,使人听了毛骨悚然,故人们将其视为不详的象征。过去,在我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所以被人们视为“不祥之鸟”。
猫头鹰的捕鼠能力特别强,动物学家曾做过研究,一对猫头鹰一年能捕鼠1000多只,如按一只野鼠一年能偷吃粮食2公斤计算,那么一只猫头鹰就能为人类挽回一顿粮食,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帮助。
所有的鸮都是猛禽,它们都是本领高超的猎手,以捕食其它小型动物为生,按体型大小不同它们所捕食猎物也略有不同,但主要以啮齿类、小鸟、蛙及昆虫为食。而大多数鸮类的主食就是各种鼠,这对人类是非常有益的,它们专门在夜间捕食鼠,每当夜幕降临,它们就会来到田野、山林或村庄,瞪着两只大眼睛,不断地转动着脑袋,窥视着地面,一旦发现鼠类,就会幽灵般无声地急速而下,凶猛地抓住老鼠,然后飞回枝头,不出几分钟,就将一只老鼠吃得精光。鸮类吃食时并不像鹰隼那样,用爪和嘴一块块地将猎物撕碎,而是囫囵吞下,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后,将老鼠的毛和骨从嘴里吐出,大概反复吐两次。
猫头鹰的繁殖期为4—6月,但其时它极为偷懒,常利用鹰和喜鹊废弃的旧巢,或啄木鸟开凿的树洞为巢,或在杂草丛中铺点落叶就算完事了。然而,它们对孩子却非常的疼爱,一旦幼鸟遇到危险,就会不顾自身的安危,向来犯者发动猛烈的攻击。有时候,人与鸟巢靠得较近时,它们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假装受伤,一瘸一拐地扑腾,直到将人吸引远离鸟巢为止。通常每窝产卵3—8枚,孵卵全部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7—28天,幼鸟出壳时全身白色绒羽,眼也没睁开,7天后才睁开眼睛,45—50天后幼鸟才有能力和勇气飞离鸟巢,独立生活。
近年来,武宁县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伊山,保护成效格外显著,在这里,野生动物活动愈发频繁,白颈长尾雉、白鹇、果子狸、食蟹獴等野生动物频繁现身,伊山已成为野生动物的欢乐的家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彰显。(图片均由笔者9月21日在伊山村自然保护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