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1年的时候,宝洁公司就传出洗护用品“致癌”的消息。
此事件一经报道,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对产品进行了迅速下架处理。
反观面对中国,宝洁公司不仅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手段,还继续正常售卖,这是怎么回事呢?
2021年12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全球——宝洁公司旗下多款知名洗护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苯。
这一发现无疑给这家跨国日化巨头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打击和信任危机。
经过进一步调查,宝洁不得不主动召回了多个热门品牌的产品,包括潘婷、植物哲学、植感哲学、澳丝袋鼠和Waterless等。
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洗发水、沐浴露和其他个人护理用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忠实消费者。
苯作为一种无色有毒液体,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一旦通过皮肤吸收或呼吸系统接触,它会导致中毒、头晕、恶心、呕吐等急性症状。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接触苯还可能引发神经系统麻痹、造血系统紊乱,甚至患上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面对如此重大的质量问题,宝洁公司很快作出回应。
他们声称,产品含有致癌物质的情况仅发生在北美地区的部分产品中,而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商品则没有安全隐患,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然而,这种解释并未完全说服公众,反而引发了更多质疑。
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为何会对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是出于成本考虑还是其他原因?这种做法是否合乎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知名跨国公司,宝洁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本应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他们理应像在北美地区那样,勇于正视问题,主动召回全部存在质量隐患的中国产品,并向公众作出诚挚的道歉和说明。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
据了解,早在2017年,香港就发现宝洁旗下部分产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二恶烷物质。可见,产品质量隐患并非个例,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最新的质量风波来自加拿大。2024年4月,宝洁不得不召回了820万袋洗衣粉。
原因是这些产品的包装存在缺陷,可能导致洗衣粉外泄或受潮变质,给消费者带来不便甚至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宝洁第一次在北美地区召回大规模产品。
面对如此频繁爆发的质量事故,我们不得不质疑,宝洁对产品把关是否尽到了应有的责任和努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之一,中国自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要求。
任何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都应当无条件遵守国内法规,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宝洁公司仍然我行我素、对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不按标准执行的话,那它必将在这个市场失去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宝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区别对待”,是“顺势而为”,还是“刻意为之”?
细究之下,我们会发现,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地区销售商品时,确实存在因应当地法规标准差异而调整产品配方或质量的情况。
比如在2019年,一家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就被曝出,它在印度销售的车型的安全配置远远落后于在欧美市场上销售的同款车型。
但是,作为在华占据重要市场份额的外资企业,必须无条件遵守并执行中国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否则,终将会在这片广阔的市场寸步难行。
与此同时,这一事件也敲响了国产品牌发展的警钟。
无论是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技术水平,还是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和问责机制,国内企业都需要在质量和安全方面下足功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与日俱增。
宝洁等跨国企业虽然在华占据重要市场地位,但在质量控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一些疏忽,实在是让消费者忧心忡忡。
近年来,中国本土洗护品牌如上海家化、蓝月亮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他们不但在产品质量上力求上乘,在包装设计、营销理念等方面也与时俱进、与洋品牌一较高下。
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优质的国货品牌在这片广阔的市场上百花争艳,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
在这个严重的质量安全危机面前,我们有理由呼吁宝洁必须高度重视,要立即下架并彻底召回所有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与此同时,我们也期望宝洁能本着对消费者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主动面对这一问题,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详细说明整个事件的原委经过,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重塑消费者的信心。
为此,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对购买的任何商品都要多加甄别,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
主要信源
环球网2021-12-19——检出致癌物苯!这家全球日化巨头,紧急召回这些产品
央广网2021-12-19——宝洁旗下潘婷等多款产品被检测出致癌物苯 回应:不涉及中国市场
新华网2024-04-10 ——洗衣凝珠或存儿童安全风险 宝洁公司紧急召回多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