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世魔王程咬金

云飞四海 2024-06-22 17:10:41

程咬金本名咬金,大概后来做了官,嫌这个名字过于不雅才改名程知节的。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史书中的程知节就是程咬金。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县)人,青年时期骁勇善战,不过他的兵器是一把槊,而不是专说中的板斧。槊是一种长杆的矛,在马上抡起来的确威风。曹操当年在战船上横槊赋诗就是横的这种兵器。不过程咬金就没有这么风雅了,他生当隋末乱世,横起槊来首先是为了保命。他最初出道是聚徒数百,却不是跑到瓦岗寨当混世魔王,而是为了保乡里的安全,换句活说,程咬金非但没有当强盗,反而是率领乡民抗击盗贼的大英雄。

此时各地都在起事,盗贼蜂起,程咬金这支土八路的生存非常艰难,必须依附于某一支更强大的力量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程咬金率领这支数百人的小部队依附了瓦岗军的大将李密。李密此人是隋末乱世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军令严肃,号出如山,对待士卒就像对待兄弟一样,因此人缘很好,程咬金在他的手下如鱼得水。李密在军中优选了八千名最精锐的士卒,号称四骠骑,作为自己的贴身卫队,称为内军,程咬金就是其中一支内军的头领,官衔是内军骠骑。李密常常自我吹嘘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可见他对程咬金的重视程度。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密连续四次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在北邙山之战中,程咬金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英雄气概,从而大出风头。瓦岗军和隋朝大将王世充在北邙山决战,李密命程咬金率领内军,护卫李密;著名大将单雄信率领外军,驻扎在外。王世充偷袭单雄信的大营,单雄信向李密求援,李密派程咬金和另一大将裴行俨去援助单雄信。裴行俨号称“万人敌”,自然冲到了第一线,没想到刚上战场就被流矢击中,坠落马下,性命危在旦夕。当此紧急关头,程咬金拍马赶来,连杀数人,王世充的隋军当者披靡。程咬金杀到裴行俨身边,俯下身来,一把将亲密战友拉上马,横抱着就往自己大营退却。这边厢隋军大没面子,疯狂追赶,程咬金抱着一人,在马上不灵便,只觉得胸口一热,一杆长槊透胸而出。程咬金缓缓回头,目眦尽裂,瞪得那个杀手胆战心寒。只见程咬金霹雳一声大吼,撅断了长槊,掉转槊头刺死了那个杀手,这才回营。一杆长槊透胸而出,居然没有刺死程咬金!毫无疑问是没有刺中要害部位,但即使如此,程咬金的这次阵前亮相还是一举奠定了他传奇人士的声誉。

不过这一仗打下来,失败的还是李密,程咬金、裴行俨、秦叔宝、单雄信都成了王世充的俘虏,李密本人死里逃生,投奔了李渊,不久因叛唐被杀。

王世充对这批勇猛的降将十分看重,优渥有加。不料程咬金非但是一员猛将,还是一个业余的相术大师,他对秦叔宝说:“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意思是说我观王世充器量狭小(器量狭小还能容下你们这些降将?),还喜欢神神叨叨地赌咒发誓,简直是一副巫师巫婆的做派,哪里像个能够拨乱反正、平定天下的明主?

程咬金心目中的明主是谁?史书的马后炮当然是指秦王李世民了。毫无疑问,对程咬金这样的乱世枭雄,李渊和李世民也一直在笼络,估计早已跟程咬金接上了头,才会演出此后戏剧性的一幕。

王世充和李世民短兵相接,程咬金和秦叔宝在阵前马上,遥遥地向着王世充作了一个揖,说:“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意思是说蒙您看得起我们,对我们百般款待,我们也想报答您的恩情。可是您这人素性猜忌,身边又有很多小人煽动造谣,不是我们托身之所,只好拜拜了您哪。说完率领数十名同伙打马就跑,弃暗投明,投奔到了对面李世民的队伍当中。慑于程咬金传奇人士的声威,王世充的人马眼睁睁地看着程咬金马蹄后面的烟尘,却不敢追赶。这就是程咬金和秦叔宝归唐的戏剧性过程。

此后程咬金就成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每次接战,必定身先士卒,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被太子李建成所忌。李渊登基后,程咬金以功封宿国公。在李建成集团和李世民集团争夺太子之位的血雨腥风中,程咬金属于首先被李建成清洗的对象一被从李世民身边调走,调到遥远的康州当刺史。康州即今广东德庆县,离长安十万八千里,程咬金一下子着急了,对李世民说:“把我调走等于剪除大王您的臂膀啊!唇亡齿寒,臂膀被剪除了,大王您势单力孤,马上就要向您下手了!我死也不离开大王您,请您快点想主意,生死存亡在此一念!”

在诸将领的拥戴之下,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李建成集团,两个月后胁迫李渊把皇位拱手相让,李世民正式登基。程咬金因这一场大功劳,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实封七百户,拜将封侯,实现了古代社会臣子的最高理想。

此后程咬金就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到了进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行列,程咬金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开国元老,又兼传奇英雄,庞大的帝国简直就是他们的后花园。

在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之前,程咬金一直就过着这种锦衣玉食的寄生虫般的幸福生活。显庆二年,已经68岁的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总管,作为主帅远征西突厥。在鹰娑川一役中,和两万西突厥大军狭路相逢,前军总管苏定方是先头部队,苏定方亲率五百骑兵迎战西突厥,结果以少胜多,西突厥大败,苏定方乘胜追奔二十里,杀、俘一千五百余人,缴获马匹、器械等战利品不计其数。苏定方的这场胜仗却惹恼了一个人,这个人乃唐军的副大总管王文度。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于是向主帅程咬金献计说:“这场仗虽然打胜了,但是我军也有死伤,像小苏这样沉不住气,仅率五百骑就孤军深入,未免太过急躁。我军应该结成方阵,辎重置于军中,缓缓前行,遇见敌军再接战,此乃万全之策。”说完这番话还意犹未尽,居然告诉程咬金说皇上另外有密旨给自己,皇上认为程主帅一贯恃勇轻敌,年纪又一大把了,不宜全盘决策,委托自己对主帅加以节制。

程咬金一听皇上有密旨给副帅,只好无可奈何地听从了王文度的计策,唐军带着庞大的辎重缓缓行进。唐军深人西域,粮草不继,按理应该主动出击,速战速决,这一来却犯了兵家大忌,致使唐军终日骑在马上,披着兵甲,结阵而行,弄得人困马乏,甚至很多战马都瘦死了。苏定方一看这样不行,暗地里劝谏程咬金说:“出师欲以讨贼,今乃自守,坐自困敝,若遇贼必败;懦怯如此,何以立功!且主上以公为大将,岂可更遣军副专其号令,事必不然。请囚文度,飞表以闻。”这一段话甚为浅显,就不翻译了。反正苏定方高度怀疑王文度所声称的“密旨”,又拿“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古训,劝说程咬金先把王文度囚禁起来,再向朝廷报讯,以验证“密旨”的真假。

68岁的程咬金老矣!再也无复年轻时的锐气了,对苏定方的这番话权当耳旁风。

大军推进到了恒笃城(今哈萨克东南)下,城中的数千粟特人开门请降,王文度居然说:“这些胡人是假投降,等咱们一走,照样打砸抢,干脆把他们全杀了,金银财宝一概充公。”苏定方一听大怒,反驳道:“大唐堂堂正义之师是来平叛的,如此一来我们自己就成盗贼了,还平什么叛!”

程咬金没有听从苏定方的金玉良言,眼睁睁地看着数千人被一杀而光,城中的金银财宝掳掠一空,程咬金分得的那一份自然格外丰厚,而苏定方坚决不接受自己的那一份。

这一场杀戮,因为屠杀的是投降的平民,在西域引起了格外严重的后果,西域各部再也不敢存着归附唐朝的念头了,唐军孤军深人,又得不到支持,只好班师还朝。

回到长安,王文度以“矫诏”的罪名被判处死刑,高宗特赦免死,仅仅除名而已;程咬金则减死免官。后来虽然又被起用,但程咬金实在是太老了,主动请求退休,从此在家颐养天年,直到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年七十七岁,高寿善终,陪葬于昭陵。

程咬金有五子:子处墨袭爵;处亮以功臣子娶清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处寸任皇户部郎中、绵州刺史;处嗣传未载;少子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程咬金的第四代出了三位翰林。

0 阅读:23

云飞四海

简介:写好的文章,推荐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