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曼丽的300B真空管杰作——DC评ManleyNeo-Classic300BRC

耳机美学 2024-08-01 23:36:11

前段时间代理商朋友给我寄来了一套价值三十多万的台式机套装,分别是Aurender旗舰级数播网播N20,Berkeley Audio传奇解码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和Manley Neo-Classic 300B RC旗舰胆前级耳放。不怕露怯,这是我深度体验过的最贵的一套桌面系统了。发布于2021年,售价11.8万的N20虽然不是Aurender家最贵的数播产品,但也是一款尽可能排除线路与网络噪声,并将供电和时钟做到最好,近乎完美的串流讯源顶尖之作;而价值20万+的Berkeley Audio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作为一款不带界面功能的纯解码产品,拥有着令我惊讶的强大解析力,极其干净的声底,强有力的瞬态表现和宽阔声场表现,并且作为HDCD技术的开发者,想要解锁体验HDCD的魅力,Berkeley Audio几乎是你绕不过去的选择。这两款产品搭配起来,可以说推任何耳放都相当好听。但是坦率说,这两台机器的性能表现已经远超我手上其它任何机器了,我本人似乎并不具备评价它们的资格。而耳放产品我倒是玩过很多,手上也有数台胆机耳放,看上去价值四万多的Manley Neo-Classic 300B RC,我倒可以好好评说评说。

300B的传奇故事始于1938年,一家位于美国小城,当时还有些名不见经传的老牌公司“西部电气”(Western Electric)设计出了一款电子管,并将其取名为300B。主要用作当时电话座机的信号放大器。它由于放大线性好、失真较低,迅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但伴随着更省电,体积也更小巧的晶体管日渐兴盛,电子管作为电气元件开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40多年后,西电彻底关停了300B的生产线。然而当时谁都没想到,它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获新生,一批来自欧洲以及日本的音响发烧友发现在使用300B放大音乐时,不仅线性失真控制得好,产生的谐波又能使声音变得醇厚饱满,通透流畅。在那个受限于存储介质,音源质量普遍不高的年代,这种丰润、细腻的声音简直让他们如获至宝。很快,300B的名号便传扬开来,成为了此后多年里胆机玩家们津津乐道的型号,管子的价格也随之一路水涨船高。即便从今天的眼光看来,一部能够驾驭好300B的胆机仍然拥有充盈的声音细节、独具特点的甜美音色以及自然顺滑的声音过渡,让人欲罢不能。

可是300B作为一支已经86岁“高龄”的电子管,想要充分激发出它的韵味,同时还要满足如今发烧友对于背景噪声的严苛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纯的堆叠技术不足以做好音乐性与音响性之间的平衡,还需要对音乐本身拥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同时对录音、混音的整个过程了若指掌。而曼丽(Manley)正是这样一家广泛涉猎音频专业器材的公司。不仅生产前级/功放,其制造的电子管麦克风也享誉全球。所以他们自然清楚乐曲中的哪些部分会在录制和压缩时遭受损失,再还原时应该被如何加强,以及控制底噪与保持乐感之间应当如何取舍。而Neo-Classic 300B RC便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开发出来的。

首先,为了凸显300B的柔美音色,曼丽选择了失真相对较低,但是发热量大,输出功率也更小的三极管式接法。而另一种名为“超线性”的接法虽然能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响应速度也更快,但韵味照比三极管却也逊色了不少。有的厂家甚至会在同一台机器上提供两种线路接法,把选择权交给烧友。或许很多人并不知晓其中的差别,但如果给它们换个名字,叫做“经典”与“现代”,区别是否一目了然了呢?

“单端”、“推挽”则是区分胆机音色的另外一种设计,相较于“单端”,“推挽”同样拥有更大的输出功率,但由于它的放大波形波形呈正弦波分布,在处于0电平以下的时候声音并不连续,所以声音往往没有全部在零电平以上的“单端”式架构流畅、自然,富有音乐性。而单端的代价同样是输出功率不方便做太大。想要做大,必须在机内电源,传输功率,以及电气元件的容量上付出成倍的成本。因此我们会在Neo-Classic 300B RC这台单端式架构的机器上看到单独加装散热鳍片的变压器,粗壮的机内连接线,还有个头硕大的电容、电感等元器件。尽管如此,这台机器的总增益也仅有12dB。而负反馈只做到了局部的8.5dB。

负反馈同样可以帮助放大电路抑制失真,清除底噪。但负反馈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胆管产生的泛音同样属于一种失真。过高的负反馈会使得音色变得愈发呆板,空间混响也越听越假,胆机的味道随之越来越淡薄。所以它讲究一个过犹不及,恰到好处。

为了进一步营造出胆机醇厚丰润,泛音十足的音色表现,Neo-Classic 300B RC在输入端、整流、稳压环节全部使用了电子管,由此一来便保证了原始信号的连贯性,那种略带复古气息的模拟味道便是由此而来。

曼丽的这台胆机在“三极管接法”、“单端架构”、“全管放大”、“合理的负反馈设定”几项关键要素的加持下,300B的音色得以尽情地被释放出来,同时也给它带来了更加宽裕的设计空间:其采用的直流点灯式设计虽然会削减一部分味道,但底噪明显更低。此外,曼丽还给它加上了一套专门的波纹抑制电路,使它的底噪控制水平得以跻身主流行列。

实测下来,Neo-Classic 300B RC的声音也验证了它别具一格的设计。胆机的特点是输出功率小但是电压高,所以适合搭配高阻抗的动圈耳机,而我也最喜欢森海塞尔HD800与其的搭配,可谓别有一番风味。

HD800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早期的版本就以高频华丽而著称。配合声音细腻的胆机简直如鱼得水。反正我是没想到,几乎一个世纪以前设计出来的管子,发出的泛音细节竟然不输现在的顶级晶体管播放器。比起真实听到的泛音,300B展现出来的音色更像是带着一种绵密的焦糖色。如同人为地把泛音中最好听的一部分提取出来,给它描绘得更清晰,再加回到原有的声音结像边缘当中去。所以通常我们感觉到声音变弱了以后会向四周平缓地扩散。但是这部胆机的泛音明显是向上走的,尾音末了时总给人一点儿伴着空气共鸣的感觉,营造出逼真的临场感。在HD800暴力解析的加持下,曼丽这台胆机演绎出的各式泛音被如实地复现了出来。中频的泛音会使得乐器、人声变得愈加醇厚。高频足够通透,力度却十分柔和,声音越飘越远但并不刺耳,听得时间越长反倒越舒服。我想这应该就是胆机的魅力所在吧。

关键是300B的失真并不算高,导致回放出的音乐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空间混响与定位关系是真实存在的。正好HD800的强项也是精准的空间定位和强弱分明的层次表现,所以这套组合重现出的录音现场同样错落有致,舞台感十足。各种元素的空间位置交待得清晰明了,器乐的主次之间拥有着明显的界限,不存在喧宾夺主,只有贴近真实、自然的声音感受。连续变幻着的微动态也被耳机捕捉到,形成了甲类耳放机器特有流畅、连贯的听感。而胆机特有的高电压设计又为HD800撑起了一个巨大的声场,足够容纳的下曲子中的所有空间要素。大声场与大舞台相辅相成,形成了独属于高端胆机的音响之美。

HD800的低频其实没有多么激情澎湃,它属于足够凝聚,也收束得特别快的类型。所以跟300B倒也挺搭。与晶体管耳放之下那种凌厉迅猛的鼓点声音不同,Neo-Classic 300B RC的鼓声相对柔和,质感也比较丰富。鼓声响起之后再到余震消散之前,其音色的变化足够完整,但力度却更为舒缓。

而与Meze Antonio Audio Empyrean这样相对好伺候的耳机搭配更加不在话下,Neo-Classic 300B RC下的Empyrean声底宽松自然,声场被完全打开,声音密度也非常饱满,中频有着非常不错的润泽感和细腻度。不过与HD800相比,我还是更喜欢Neo-Classic 300B RC与顶级动圈的搭配表现。其实说起来Neo-Classic 300B RC从产品属性来说也是一台前级放大器,但是条件所限暂时还没有组建起自己的音响系统,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补上这一块的搭配表现了。

这套器材在我手上已经停留了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我一有时间就会把它们打开,尽情享受音乐的美好。每次在用它们欣赏音乐时,我都对一句话有了更深的认知:“你花的每一分钱,耳朵都能听出来”。随着这篇文章的完稿,这套顶级器材也将要归还朋友了,能够想象到时候我将多么不舍。努力赚钱吧,未来至少把Neo-Classic 300B RC拿下,以解相思之苦。

0 阅读:3

耳机美学

简介:品评器材,交流发烧心得,探索HiF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