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夜坠残英
水沧舞月明
古木多肃气
游子思故情
荷舟醉江亭
浩渺嗟涛声
莫道人间苦
家家经不同
《论语》曰:“学而时习者,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然而“悦”与“乐”却是两种心理状态,“悦”是喜悦,这种喜气传导的幸福感来自内心深处,故而读书使人法喜充满,精神焕发,恒而不厌;“乐”是快乐,这种欲望满足而带来的快乐感来自对外交流、尊崇与获得,一旦失去,便是痛苦。然而凡俗之人却常常将一时快乐当作人生幸福之追求,岂不亵渎“幸福”本义?我们追求快乐还是追求幸福,这是身体与灵魂之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人们一生穷理尽性所求之物不过幸福二字,然而对于幸福之理解却层次有别。若抱弃身心需要之差异,世人对于幸福不过三层解读,一是物欲享受,二是精神满足,三是明悟宇宙道理后的淡然寂乐即超越物欲与精神的恒乐状态,故言真正幸福在快乐、快感、快意之上。 幸福绝非短暂易逝之物,而应是简单、纯粹、绝对、超然物外之态状。
一切生命都在天道中自由自在地轮回穿梭,随心所欲,生生不息,所有道路都由自己作出选择,或者积累开拓创新佑护万世的无量功德,或者背负金玉满堂的有形之物而作茧自缚,大道至简,生命至清,人类只有将自己置于宇宙的怀抱才具有了大我的境界。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精神满足的感觉,一切幸福皆在奉献与博爱之中体验到人生的真正意义,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幸福需要升化灵魂高度,更需参透万物之理。人若有超然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无其所住而无所不住,万物虽未拥有而无所不有。其实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我们肉体皆为陪伴灵魂孤独走过的客栈附庸,从宇宙意义上万物于我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有人说“快速且高质量地获得持续、长久的幸福的唯一的方式是懂得人性、欲望、生命的意义”,我反问?难道懂得了人性、欲望及生命意义的人,果能获得持续的幸福吗?很多哲学家、生命学家、宗教家、科学家等对生命即便透彻,他们原本是为悟达人生真理而来的,所以我倒感觉幸福也许来源于大悟后的无为之慧,静观庭前花开花落,远睹天边云卷云舒,超然世外,道法自然。
幸福又在哪里?少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快乐和幸福并非来源于有形的财富类东西,而是来源于一个健康淡泊却思想高远的内心世界!若此我们给孩子留下丰富的物质继承,则真不如留给其一个格物究理的思想世界!因为人的幸福来源于灵魂世界真切体悟!来源于精神世界的超然体验!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简单、自然、平静、超越与无为。这些精神财富是从物质追求中难以企及的,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把“幸福”划分为三个维度——快乐、投入、意义。但我却对于幸福作出与之不同的诠释,不管我之解读是否符合读者之义,但若将幸福拘囿于狭隘的物质世界之中,您获得的物质满足最多是快乐的表现形式而非幸福本身,因为真正幸福是源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光芒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