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苏联边防军悍然入侵珍宝岛,无故打死打伤我边防官兵数人,我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将入侵之敌赶出了珍宝岛,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珍宝岛一战,让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边界的英雄们大放异彩,时任黑龙江虎饶边防站站长孙玉国更是一战成名,不仅成了万众瞩目的“战斗英雄”,还接连受到提拔,短短5年的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的连级干部晋升到了大军区副司令员。
作为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孙玉国的前途不可限量。
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大军区副司令员的位置上并没有待得太久,之后就以正团职转业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名优秀的连级干部孙玉国,1941年8月出生于辽宁丹东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孙玉国是家里的第4个孩子,上面还有3个哥哥。
他出生的时候,东北地区正处于日本人的统治之下,侵略者的残忍暴戾给年幼的孙玉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然而,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他的父亲又因病去世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生活异常艰辛。
直到东北解放后,孙玉国一家的生活才迎来新的转变,他还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进入到学校学习。
1958年7月,17岁的孙玉国从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入沈阳冶金机械厂当了一名工人。
事实上,当时大多数青年的理想都是参军报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孙玉国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在工厂工作了3年后,孙玉国于1961年9月正式报名参加了解放军。
而事实证明,部队的生活更适合他。孙玉国参军后,先是被分配到辽宁省公安总队一支队当战士,不久后又被调到了沈阳军区某部炮兵连。
1963年初,孙玉国又被调到了黑龙江虎饶边防站,而也正是这一年,孙玉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中,孙玉国非常刻苦、认真,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战友们也非常喜欢他。
来到虎饶边防站没多久,孙玉国就受到了提拔,先后担任过连队文书、司务长、饶河边防站站长、虎饶边防站站长等职。
几年时间里,他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正连职干部。
作为一名基层军官,尤其是边防部队的基层军官,孙玉国自感责任重大。
而那时候的边界地区并不太平,苏联在中苏边界大量增兵,并不断制造流血摩擦事件,局势异常严峻,这无疑给孙玉国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自卫还击战打响众所周知,自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以来,苏方便不断在中苏边界制造事端。
1964年后,苏方更是不断向中苏边界增派兵力,并制造了一系列的流血事件。其中严重的冲突主要集中在珍宝岛地区。
为了侵占珍宝岛,苏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仅派出大量装备精良的部队集中于珍宝岛地区,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大有“志在必得”的意思。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对于侵略者,中国决不会心慈手软,苏方必须为他们的侵略行为付出代价。
1969年2月19日,根据中央的指示,总参谋部、外交部联合下达了自卫还击的指示,战火一触即发。
1968年10月,刚举办完婚礼的孙玉国,还没与妻子过上几天甜蜜日子,就收到了上级的紧急命令,让他立即赶回虎饶边防站主持工作。
在此剑拔弩张的紧要关头,孙玉国也是丝毫不敢耽搁,立即赶回边防站。
回到哨所后,孙玉国根据上级要求,对边防巡逻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并制定出了几套应对苏军进犯的方案。
作为身处在最前线的基层指挥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孙玉国必须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正确,既要维护国家主权,也要保护好自己和战友的生命安全。
而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如何他们都不能开第一枪。这对于身处最前线的官兵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在1969年3月1日这天,孙玉国带领巡逻小队去珍宝岛执行正常的巡逻任务时,就遭到了30多名苏军的挑衅。
面对手持棍棒的苏军,孙玉国毫无畏惧,言词坚定地说道:“这是中国的领土,你们必须马上离开!”
结果,言语的喝斥并没有让这伙苏军退去,相反,他们认为中国军队软弱可欺,于是便挥舞棍棒朝我巡逻小队打来。
但上级有明确指示: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决不打第一枪”,所以孙玉国只好服从命令,忍辱负重,下令撤退。
第二天,孙玉国又带着巡逻小队到珍宝岛去执行巡逻任务,结果再次遭到苏军的挑衅,而这一次,苏军没有使用棍棒,而是直接向我巡逻小队开了枪,导致我6名战士壮烈牺牲。
见苏军开了第一枪,孙玉国当即命令:“开火!”
整场战斗仅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孙玉国便指挥部队全歼了入侵的40多名苏军。
遭此失败的苏军极不甘心,于是几天后又调集20辆坦克、30多辆装甲车和200多兵力集中在珍宝岛地区。
3月15日这天,苏军首先派出60多人,并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侵入珍宝岛,试图挑起更大规模的冲突。
对此,孙玉国先是向苏军提出抗议和警告,但遭到了苏军的无视,他们还向我军发起了进攻,孙玉国立即指挥部队还击。
15日这一天,孙玉国指挥部队与装备精良的苏军进行了长达9个多小时的激战,最终歼敌近70人,还当场击毙了苏军一名上校和一名中校指挥官,在沉重打击侵略者嚣张气焰的同时,也维护了中国主权的完整。
自此,孙玉国在珍宝岛一战成名。他从一名普通的连级军官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战斗英雄”,而他的军旅生涯,也将由此发生巨大转变。
“火箭式”的提拔1969年4月,珍宝岛上的硝烟刚散去不久,孙玉国就从地处偏远的边防站走进了万众瞩目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了九大代表。
九大后,孙玉国被连升三级,成为了边防军某部副团长。
当时,全国各地都邀请他去演讲、作报告,介绍珍宝岛之战。不到30岁的孙玉国一夜之间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
1972年9月,全国巡讲回到部队后,孙玉国被提拔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团团长。
1973年12月,孙玉国又被提拔为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谁知,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不到3个月,就又一次得到晋升,成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成为了当时军中最年轻的高级将领。在中共十大上,孙玉国又被选为了中央候补委员。
众所周知,沈阳军区在当时属于“大军区”,当时一般担任该职位的都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或少将,而年仅33岁的孙玉国自参军以来仅有珍宝岛这一项大功,所以无论是按资历还是战功,都是不足以胜任这一职务的。
如此“火箭式”的提拔,无论是对于军队,还是孙玉国本人来说,似乎都是不太合适的。
1974年4月,孙玉国在中央第三期读书班学习期间,经王洪文授意,他多次带着学员到总参去“放火烧荒”,之后还在作战部党委扩大会议上大放厥词:
“充分发动群众,全面揭发问题,把盖子揭盖,不搞清楚交代不了……”
对于孙玉国来说,这的确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但同时,他也因此临近了悬崖的边缘。
1976年一切重归平静后,孙玉国被停职审查,之后被免去了他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
在审查期间,孙玉国的态度很好,积极正视、毫不隐瞒自己的问题,如实地向组织上交代了一切。
但由于各种原因,对孙玉国的审查结论一直到1982年才下来: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按正团职做转业处理。
就这样,42岁的孙玉国转业了,被分配到了沈阳军区后勤部门下属兵工厂担任副厂长。
重获新生从大军区副司令员到兵工厂副厂长,这样的巨大落差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很难接受的,但孙玉国却恰好相反,他认为这样的职位才是跟他能力最匹配的。
由于犯过错误,孙玉国还担心工人们会看不起自己,厂里面的领导也会处处警惕他。
结果他想错了!来到兵工厂后,工人们对他非常尊重,领导也很关照他,不仅安排他吃小灶,还经常宽慰他“要开心的生活”、“人活着就要有个人样”、“不要想太多”……
工人们的热情、亲切,让孙玉国感受到了家庭一般的温暖,而这种温暖恰恰是他身居高位、光环四射的时候所没有的。
从此,孙玉国便与工友们打成了一片,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很快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1985年7月,孙玉国通过全国厂长统考后,从七四四六工厂调到了三三○一厂,仍是第二厂长。
尽管职务没变,但三三○一厂毕竟是个管理着4000多号人的大厂,孙玉国肩上的担子反而更重了。
当时,该厂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工人们发不出工资,干部们都想着另谋出路,形势极其严峻。
为了稳住大局,上级领导决定由孙玉国出来主持工作。
尽管是临危受命,但孙玉国并没有拒绝。为了救活工厂,他四处奔走求援,最后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稳定了人心,工厂也开始了正常生产。
孙玉国的优秀表现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工人们也对他敬佩有加,纷纷感叹道:不愧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英雄啊!
1991年,孙玉国的人生再次迎来转变,他被调到了沈阳金城电子大厦任副总经理,而后又历任沈阳军区后勤部经贸局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后勤部经贸局副局长(副师级)等职,为部队的军事生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8年金城集团公司交给地方后,经沈阳军区首长特批,孙玉国的档案与人事关系留在沈阳军区,按副师级转业待遇。这在当时还是唯一的一例。
2002年12月的一天,孙玉国来到了曾经战斗过、并赋予他无上荣光的——珍宝岛,为牺牲的战友扫墓。
他看着珍宝岛上的一切,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满含热泪对现场的人说道:恳请你们在这里给我留下一块墓地。我百年之后要跟战友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