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一生,似乎都是围着孩子在转,他们活得没有自我,孩子小的时候会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孩子长大了,又会说等孩子结婚了就好了。
可孩子结婚后,他们又忙着为孩子带娃,甚至还出去打工挣钱给子女补贴家用,给子女还房贷车贷,一辈子都没有想过要为自己而活。
可他们的付出却并没有被子女看见,甚至没有换来子女对自己起码的尊重,这才是做父母的悲哀。
56岁的黄大叔,和老伴每月补贴儿子5600,本以为会换来儿子和儿媳对自己的好,可是,当黄大叔无意间在儿媳手机里看到自己的备注后,他决定对自己好一点,工资自己留着养老。
黄大叔是一个非常老实本分的农民大叔,老家在安徽,年轻的时候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把孩子留在老家,让父母帮忙照顾,自己则带着妻子出来打工。
刚开始以为打工就是挣钱,后来才知道打工仅仅只是讨生活而已。
因为没有文化,他和老伴只能在流水线上打螺丝,不但工作时间长,工资还低,为了能够存点钱回家,他们只能住在公司的宿舍里。
夫妻俩虽然在同一个公司,可忙起来的话,只有周末休息才能见面。
两年后,黄大叔嫌厂里工资太低,继续做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他决定跳槽,并打算说服妻子说“我们上了两年班,本以为可以存到点钱,可回家一趟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样下去没多大意义,哪怕再做十年八年也不会有多大改变。”
夫妻俩商量过后,黄大叔决定到工地上去砌墙,妻子帮忙做饭,而砌墙是黄大叔的老本行。
他说“我不怕吃苦,就怕浪费时间,我们抛家弃子来到这地方,无非就是希望能够多挣点钱,改善我们的生活。”
工地上的工作环境可想而知,除了日晒就是雨淋,外加风吹,不到十天,黄大叔就被晒成一个分不清五官的“非州人”。
妻子要好一点,除了帮十几个工友煮饭之外,偶尔也会到工地上帮忙做小工。
即便每天累得倒头就睡,甚至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宿舍,还是十几个人一起挤在大工棚里,可黄大叔还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有盼头。
可是,一年多后,妻子的身体就有点受不了,为妻子着想,黄大叔再次给妻子找了一份流水线的工作。
从那以后,黄大叔和妻子之间就开始了异地生活,因为,黄大叔工作的性质是跟着工友走,楼房建好后,又开始下一个工作地点。
十几年来,孩子长大了,家里也建起三层的楼房,可黄大叔却一点也不高兴,原因是儿子不听话,非常叛逆。
读初中的时候就做了很多他无法想象的事情,比如:打架、抽烟、偷同学钱等等,老师经常找到家里来,可都被黄大叔的父母瞒下来了。
他们不想儿子在外面还要担心家里的事,初心只是希望儿子能够安心地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正因为他们无意识地“包庇”,最终让孩子在犯错的路上越走越远。
黄大叔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儿子已经长大了,个头比他还要高。
为了帮助儿子走上正路,黄大叔亲自把儿子带到身边,在工地上教儿子砌墙。
儿子虽然激烈反抗,可最终还是屈服在一个“父亲”的压力下,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和父亲天天在工地上砌墙。
儿子虽然能挣钱,但他花钱的速度比挣钱的速度更快,典型的月光族,工作了四五年,每年差点加车费都不够。
虽然儿子不争气,但黄大叔还是极力希望儿子能够结婚生子,后来,在儿子快30岁,满足了女方所有条件后,终于成了个家。
黄大叔觉得自己老伴打了半辈子的工,也该休息一下了,毕竟,儿子结婚了,自己也算任务完成了。
再说,这些年在工地上,虽然赚到了一点钱,但他的身体也累垮了。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儿子就听从儿媳的话,把他准备的婚房卖了,在儿媳工作的地方另外首付了一套房子。
儿媳说既然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那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
黄大叔虽然生气,但想想儿媳说得也对,那毕竟是他们的事情,自己何必再去掺和。
可能是年纪大了,比较渴望和家人在一起,黄大叔同样如此,他只希望以后能够多点时间来陪陪父母,在父母跟前尽一下孝道。
可孙子快出生时,儿子就给他打电话,让老伴过去伺候儿媳坐月子,而老伴一向习惯听他的话。
无奈之下,黄大叔只能再次把父母留在老家,带着老伴住进儿子家,一起期待孩子的到来,并一起伺候儿媳坐月子。
原本以为像儿子说那样,等孩子满6个月后,亲家过来照顾孩子,他和老伴就可以回家,可是,半年后,儿媳却告诉他亲家来不了,还说照顾孙子本来就是爷爷奶奶应该做的事情。
为了家庭和谐,黄大叔什么也没有说,甚至还把自己打工存下的那点积蓄都贴进去,不是给孙子买奶料就是给孙子买纸尿裤,买玩具等等。
孙子快要满三岁的时候,儿媳常常旁敲侧击问他什么时候回去。
黄大叔心里明白,儿媳这是过河拆桥,觉得孩子马上就可以送幼儿园了,再也不需要他和老伴了,想要把他和老伴赶出去。
其实,黄大叔早就做好了打算,等孙子上幼儿园后,他就去找工作,哪怕工资低一点,起码也可以为儿子分担一点压力。
可他没想到的是,亲家却住进来了,说以后她来接送孩子。
这一刻,黄大叔什么也没有说,直接从儿子家里搬出来,在外面租房住。
本来他是想直接回家的,可是他已经找到了一份在小区做保安的工作,虽然工作时间长了一点,但工资还算不错,每月有4500,关键是还包住。
他不舍得就这么轻易地把这份工作丢了,哪怕再生气,理智告诉他要忍,更何况那还是一家人。
后来,老伴也找了一份保洁的工作,每月工资3200,同样包吃住。
夫妻俩也算安稳下来,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黄大叔给孙子买了大包小包的玩具还有各种零食,高高兴兴地去探望孙子。
一两个月没见孙子,他更想孙子了,可是,对于儿子来说,他和老伴只是客人,还是那种吃了饭就要离开的客人。
哪怕心里有再多的不舍,黄大叔也只能带着老伴一步三回去地离开,他心里无比清楚,这是儿子的家,和他没关系。
半年后,儿子找到他,问他借钱,说自己快要还不起房贷了。
黄大叔当然不想把钱借给儿子,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与其说是借,不如说是给,如果把钱给了儿子,绝对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可却抵不住儿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着求他,他还是心软了,不但把几个月的工资都给了儿子,还答应每月给儿子补贴5600,也等于帮儿子还房贷了。
这四五年来,黄大叔和老伴的工资,基本都花在了儿子一家人的身上,除了补贴5600之外,剩下的除了交房租水电之外,就是给孙子买这买那,放假还会带孙子去西餐厅,偶尔还会带孙子看电影。
忙忙碌碌了几年,黄大叔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一年四季都是穿保安服,老伴常念叨说“跟了你,一辈子都是打工,老了还是在打工,图什么呀?”
黄大叔也常常自问自己这辈子,上没有尽孝,下没有教好孩子,一直都在打工,到头来还是打工,图什么?
直到黄大叔无意间,在儿媳的手机上,看到儿媳对自己的备注后,黄大叔决定要对自己好一点,不再补贴儿子,也不再为儿子做任何事了。
那天,黄大叔正好调班,就和往常一样,买了一大袋东西上儿子家,想看看孙子。
到儿子家时,孙子正在玩手机,儿媳刚好在做饭,儿子问他吃过饭了吗,要不要留下来再吃一点?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儿媳就发脾气说“要吃也不早点来,现在米都下锅了,要不然还能多做一点。”
黄大叔刚从超市出来,哪来得及吃饭,但他不想让儿子为难,更不想儿子儿媳因为自己而吵架,就谎称自己吃过了。
他们各忙各的事情,而黄大叔却坐在孙子的旁边看孙子玩手机,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孙子无意间拨通了黄大叔的手机号。
刚开始,黄大叔还以为是儿媳给自己打电话,可儿媳明明在厨房里忙活,而自己明明在家里,儿媳也没必要打电话给自己。
黄大叔扭头把孙子手中的手机拿了过来,对比才发现正是孙子拨通的,可当看到手机里自己的备注后,黄大叔心都凉透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儿媳给他的备注居然是“给钱的”,直到这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在儿媳的心目中,就是一个“给钱的”,连家人都算不上。
他不死心,想要看看老伴是什么备注,看到老伴的备注是“人傻”后,黄大叔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走出儿子家,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自己的出租屋。
那天晚上,他失眠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老伴问他是不是家里发生什么事了?
可他却不敢把事情告诉老伴,他怕老伴会更加伤心,他不想老伴跟他一样难受,所以,他决定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只是对老伴说“儿子有儿子的生活,我们也是时候为自己考虑一下了,以后的工资,我们就自己存着吧,就当我们的养老钱。”
老伴听后,沉默了很长时间才说“我早就想跟你说,让你留点底,毕竟,我们两个都不年轻了,也打不了几年工了,再说,还有父母要赡养,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以儿子和儿媳对我们的态度来看,靠他们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得靠自己。”
黄大叔闷闷地说“你怎么不早说呢?你要是提出来,也许还能多存点。”
老伴低低地说“不急,现在也不算晚。”
夫妻俩互相安慰着入睡,只是,从那一个晚上起,黄大叔跟儿子坦言,说“我以后不能再帮你了,因为,我也有我要尽的义务与责任,再说,我也应该为自己和你妈作打算。”
“我不指望你能养我老,但我还是希望你能理解我,以后别再来问我要钱了,至于以前给你的,你要是过意不过就还我点,你不过我也不会问你要了。”
儿子虽然感觉很意外,但可能知道自己理亏,听了黄大叔的话后,他只是简单地“嗯”了一声。
儿媳却不是那么平静,当再见到黄大叔时,她直接问黄大叔,说“你们只有一个儿子,老了也只能靠他,现在怎么就不能多帮帮我们?”
本来想陪孙子玩游戏的黄大叔,听了儿媳的话后,二话没说就走了。
从那以后,黄大叔基本不登儿子的家门,想孙子的话就让儿子把孙子带出来,平时有时间就带着老伴逛逛公园,要么就和广场上的老人一起打太极拳。
三年后,老伴说不想再打工了,想在家里种种菜,过一点自己的老年人的日子。
这也正是黄大叔的想法,两人当时就辞职回了老家。
如今,黄大叔正在和老伴在老家享受着农村的慢生活,除了像老伴所说的种种菜之外,就是坐在村头的大树下,和一群老头老太太一起聊天。
黄大叔常常感叹:不懂得为自己操心的人,就是白活一场!
其实,很多老人或者说父母就如同黄大叔感叹的一样,不知道这一辈子为什么而忙,更不知道什么叫值得,只知道对子女不停地付出。
正是这样的一种付出或者说牺牲的心态,让很多老人没有幸福可言。
生活中,还有一群这样的父母:他们一边为子女付出,一边埋怨,他们不是埋怨子女不孝,就是埋怨命运对他们不公平,埋怨命不好。
这种满身都是负能量的父母,哪怕他付出得再多,也不会得到子女的喜欢,甚至连起码的尊重都难以得到。
究其原因是他们忘了去爱自己,忘了对自己好一点。
每个人都需要爱,子女需要父母的爱,父母同样需要子女的爱,可是,很多时候,爱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
父母拼命地为子女付出,其实,本质上他们是希望得到子女的认同,他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子女索取爱,实际上就是向外求。
可是,当他们求而不得的时候就会产生负能量,产生怨恨,他们的表现行为往往是各种埋怨,这就造成了子女只看见父母的唠叨和埋怨,从而忘了父母才是那个付出最多的人。
在这里,笔者想说:从现在起,要学会好好对自己,当学会了爱自己后,就不会再向外求。
记得书上有这样的一句“爱满自溢”。
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没有人能够拒绝得了,也只有爱自己,家才会是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