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与罗夏同具备侦探气质
虽然DC神作《守望者》没有再推出后续,但是其中的英雄们已经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材矮小、没有装备没有超能力没有钞能力的罗夏作为最弱的一位英雄却凭借强大的个人魅力征服了观众:对绝对正义的执念、绝不妥协的信仰,以死证道的勇气。
罗夏慷慨赴死
在《守望者》的结局中,罗夏为了揭穿法老王的虚假和平选择与曼哈顿博士对峙,在实力堪比神明的曼哈顿博士面前,罗夏也不过蝼蚁般弱小,自知毫无胜算的罗夏选择主动死在曼哈顿的手中。以破解摆在罗夏面前的死局。生时不曾妥协,赴死亦绝不后悔,罗夏的死在令观众敬畏的同时又多了几分惋惜,毕竟他是如此的纯粹。
不少人在讨论罗夏时会提到蝙蝠侠并将二者进行比较,毕竟二者是如此相似:夹杂在一众超能力者中的普通人,对正义的狂热追逐、强烈的信念、同样浸染黑暗的童年。可惜,蝙蝠侠是蝙蝠侠,而罗夏是罗夏,虽然看起来很相似,但是两人却一生一死的结局。对正义的追寻使得他们成为照亮黑暗的灯塔,道路的曲折却又令他们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各自悲惨的童年超级英雄的悲惨往事几乎成为标配了,蜘蛛侠失去了uncle Ben才有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名句,妻小惨死的弗兰克秉持着有罪必罚的原则成为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惩罚者,大超啊不对大超童年其实还行。
虽然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但是一众超级英雄里被翻来覆去玩梗的悲惨童年蝙蝠侠独一份,“电影中每出现一次蝙蝠侠就会有一对韦恩夫妇失去生命。”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试图治愈童年。
虽然各个版本有所差别,但是蝙蝠侠痛苦的童年经历一定是父母的惨死,在年幼的布鲁斯(蝙蝠侠)八岁那年,全家一起去看佐罗的电影,在走出影院之后的犯罪巷中与一名平凡无奇的混混相遇,尽管父母没有激烈反抗,但是卑劣的混混还是开了枪,一场临时起意的抢劫结束了哥谭光明的统治者托马斯韦恩夫妇的生命。就是托马斯夫妇的死使得儿子布鲁斯·韦恩走上了黑暗骑士的道路,成为哥谭市的蝙蝠侠。
而守望者漫画及电影的闪回中,罗夏的童年同样悲惨:妓女之子,受尽旁人的嘲讽和欺辱,唯一在身边的母亲却十分厌恶罗夏甚至说早知如此就应该把罗夏流产掉而不是生下来。缺乏家庭之爱的罗夏从小便暴躁易怒,性格犹如火药桶一点就着,而这也影响了罗夏的行事方式——干脆利索地解决问题。
电影中,童年时期的罗夏被两个大孩子嘲讽,盛怒的罗夏以直击要害的方式快速打翻了他们。而成年后的罗夏同样遵循了这一点,在监狱中受到狱友的挑衅和突刺,罗夏又是直击要害再给他一碗“油泼面”解决战斗。
心结尽管身边人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伤害,但是蝙蝠侠的心结仍然是他那多年前丧命小巷的父母,蝙蝠侠一度将父母的死归咎于自己,因为是年幼的他不喜欢节目所以父母才会带着他中途离场进而遭遇歹徒丧命。在诺兰版《黑暗骑士》中,忍者大师雷肖古直指蝙蝠侠心中最大的障碍便是对当年父母之死的愧疚。
罗夏则不同,虽然童年的悲惨经历几乎压得罗夏难以喘息,但是罗夏身份及性情的转变则是读者和观众熟知的小女孩事件:电影中,罗夏也曾照规矩按制度走程序办事,直到一宗绑架案彻底摧毁了罗夏对世界最后的希望,残忍的罪犯肢解了小女孩并把小女孩喂给了狼狗,罗夏赶到时只看到小女孩带着鞋子的小腿被恶犬争抢。
面对罗夏,罪犯嬉皮笑脸毫不悔过地表示大不了就送监狱,至此罗夏彻底明白对于某些不能称之为人的罪犯,任何人世间的法则秩序都无法束缚他们,唯有以雷霆手段彻底诛杀。狂怒的罗夏直接刀劈罪犯狗头,也在这一天,彷徨的沃特·约瑟夫·克瓦克斯死去,坚定的罗夏诞生。(漫画中罗夏烧死了罪犯,而电影改为刀砍)
面具罗夏与蝙蝠侠虽然都戴着面具,但是面具对于二者的意义不尽相同。
法案推行后,其他一众英雄要么选择为官方服务(曼哈顿博士),要么公开身份自成一派(法老王),要么就是摘下面具退隐成为普通人(夜枭丝魂),只有罗夏仍戴着面具游走于灰色地带。
对于罗夏而言,面具是他勇气与力量的来源,是他的本来面目。电影中,罗夏被警察一把扯掉面具后他嘶吼着“把我的脸还给我!”罗夏将面具视为自己的脸,身体的一部分,而不是装备。
虽然罗夏面具本身并不具备任何超能力,仅有的图案变化也只是反映罗夏情绪的波动,但是摘了面具的他只是沃特克瓦克斯——一个末日面前无能为力的流浪汉。戴上面具的他才是决不妥协罪罚分明的罗夏,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的最后,罗夏面对曼哈顿博士先是摘下了面具才慷慨赴死:死去的是普通人沃特而不是罗夏,沃特妥协了而罗夏没有妥协。面具下的罗夏几乎泪流满面,信仰的崩塌使得他的以死证道变得哟咻额苍白。
对于蝙蝠侠,面具更多的是伪装,离开了面具的他仍是充满力量与勇气的布鲁斯韦恩仍是守护哥谭的黑暗骑士,只是没了面具他便有了弱点。与其说蝙蝠侠是布鲁斯韦恩的面具,倒不如说布鲁斯韦恩是蝙蝠侠的面具,在影迷之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布鲁斯韦恩早就死在了多年前黑夜里的那条小巷,活下来的只有蝙蝠侠。
真言套索名场面
漫画中,正义联盟三巨头曾握着神奇女侠的真言套索袒露身份,大超说自己真名克拉克,神奇女侠说自己真名戴安娜,只有蝙蝠侠表示自己的真名为——蝙蝠侠。这一名场面也引发了读者的各种猜想,而往虐了想的话可以理解为蝙蝠侠才是本体布鲁斯韦恩反而是面具。
现实的正义与理想的正义经常有人把罗夏比作削弱版的蝙蝠侠,抛开能力与装备上的的差别,虽然蝙蝠侠与罗夏都在狂热地追逐各自的正义,但是二者在精神内核上有着本质区别。
从漫画和电影的表现来看,蝙蝠侠虽然走上了复仇之路,但是他仍是清楚地知道现实世界的本质,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也不是,这个道理蝙蝠侠明白,所以他的行事标准正义理念实际上都是入世的。
罗夏的眼中揉不得一丁点沙子,但是蝙蝠侠可以,罗夏决不妥协,但是蝙蝠侠懂得妥协。《黑暗骑士》的最后面对小丑的布局,蝙蝠侠为了维护哈维丹特哥谭光明骑士的形象而选择由自己背负一切罪名和谩骂,至少这一次,蝙蝠侠赢了而不是小丑。
相比于蝙蝠侠,决不妥协的罗夏是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他的面具上的黑色与白色会相互推挤流动但是二者永不融合——罗夏的眼中只有黑白,没有灰色,只有对错,没有中间地带。满腔怒火的罗夏永不饶恕任何罪恶行径,他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着世界,看穿了世界本质后的罗夏选择扮演清道夫式的角色。
杀与不杀的原则罗夏刀劈罪犯的片段圈粉无数,毕竟谁不喜欢一个替天行道快意恩仇的超级英雄呢,这便牵扯到罗夏与蝙蝠侠在对待罪犯上的区别:蝙蝠侠秉持不杀原则,而罗夏则说出了那句名言——人进监狱,狗只有死。
对于恶贯满盈的罪犯,罗夏并不认为这种东西有活着的意义,他会选择毫不犹豫地杀掉他们。
蝙蝠侠的不杀原则其实建立在他仍然相信顶层制度,他自知无权审判任何人的生死(但是不妨碍他把罪犯打成粉末性骨折),即便是小丑这种罪大恶极的狂人,蝙蝠侠也是一次又一次把他送进监狱。也正因此,蝙蝠侠被一部分观众指责为“圣母病”,他明知哥谭自上而下的法官、政客甚至警察大多腐坏堕落,他大可以自己解决掉所有的罪犯,做一个私刑执行者,但是蝙蝠侠没有。蝙蝠侠也曾解释过自己不杀小丑的原因“我不杀他的确是因为我的原则,以及我所坚持的信仰,但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我杀了他之后哥谭也会反馈给我更加糟糕的东西。”
蝙蝠侠和小丑都曾遭受到“随机的不公平”:蝙蝠侠父母惨遭枪击,小丑妻子怀孕期间意外身亡自己还被迫抢劫成为通缉犯。同样的悲剧起点,小丑成为黑暗的皇帝而蝙蝠侠成为正义的骑士,与其他罪犯不同,小丑纠缠蝙蝠侠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杀死蝙蝠侠,而是将蝙蝠侠异化为同自己的一样的小丑。小丑与蝙蝠侠的区别只在有无底线,蝙蝠侠既然走上打击犯罪的道路,不杀原则便成为他最后的红线,小丑多次激怒蝙蝠侠以求对方杀死自己,而再往前迈一步,蝙蝠侠就会成为比小丑还要可怖的狂人。
猛男惩罚者
跳出漫画与电影之外,蝙蝠侠如果抛弃了不杀原则只会变成动作爽片,他也不再是侦探特质的超级英雄而是加强版的惩罚者。
相比于蝙蝠侠,罗夏就显得如此纯粹和直接,有罪必罚的理念更像是另一超级英雄惩罚者,凭个人心中正义的天平审判罪犯,兼执法者、审判者、执刑者身份于一身。罗夏不再寄希望于顶层设计,而是像清道夫一样从底层摧毁所有的堕落腐坏,虽然此种做法可谓大快人心,但是理想主义的罗夏同样未能改变他所在的世界,雷霆手段的惩罚者同样没有做到。
另一方面,蝙蝠侠担心的个人异化问题在罗夏身上同样有所显露,个人主观的意志难免影响到正义的标准,罗夏对外贯彻着有罪必罚的信念,但是对于身边的笑匠的一些出格举动却视而不见,即使笑匠射杀孕妇、强暴女同事、对示威者开枪但是罗夏仍认为那是“必要的贡献”而不是惩罚笑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