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87岁写的蝇头小楷,最小字仅3毫米,用放大镜才看得清!

墨有五体八法 2024-01-31 11:23:31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过“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观点。这就是说,一位书法家当他能够将笔法融会贯通,将古人用笔化为己用时,往往已经是须发皆白了。没有长期训练和感悟,是做不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

当我们对比某人青年和老年时期不同作品,会发现差别明显。颜真卿青年时期的《王琳墓志》和晚年的《颜勤礼碑》迥然不同,赵孟頫28岁时所写《陋室铭》和晚年的《洛神赋》,一个遒媚、一个苍劲,也能看出其变化巨大。

这些事例都在说明一点,就是书家晚年作品往往更显功力,更值得学习。文徵明将这种现象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历史上最长寿的书法家,他活了90岁,而且仿佛越活越年轻,别人70岁以后笔力日衰,但他却“逆生长”,古稀以后佳作频出,进入了创作的高产期。

直到去世前,文徵明还能写不到1厘米的蝇头小楷,堪称奇事,当时就有人称赞:“年九十时,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要知道小楷书是非常考验眼力和笔力的,古代人没有眼镜,只能依靠专心,防止写出界格。

而且,小楷字径虽然袖珍,但笔画、勾挑、结字都要求细腻工致,放大后也找不出破绽才行。这还得要求书者执笔要稳、不能发抖,提按、顿挫时也要准确无误。一个青年人写小楷时尚不能做到,更何况是80多岁的文徵明,而且还是小楷中最难的蝇头书。

在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着文徵明87岁时抄写的一部佛经,这件作品全卷5000余字,单字大小不足1厘米,最小的仅有3毫米,如果不用放大镜,我们很难看清。联想到这并不是打印,而是文一笔一划写完的,真是“奇迹”。

这部作品是文徵明与仇英联合创作,书画结合,堪称“双绝”。文徵明小楷取法于赵孟頫、钟绍京、欧阳询以及王献之等,属于小楷体系中“妍美”派。起笔尖锋而入,入纸后笔尖轻盈灵动,提按有致、顿挫分明,锋芒外显,勾挑果决干脆、凌厉峭拔。

笔画遒媚中不失骨力,刚柔并济、极具美感。起笔、收笔回收送往颇为到位,结字端庄匀整,重心稳实,向右上略微倾斜,以防止“状如算子”的单调感。布白匀整、穿插避让,动静结合。纵观此作,每一笔都极为到位,每一个字都凝聚着70多年功力,让人叹为观止。

这件作品法度严谨、气韵庄严,是文人才子书法的典范,也是我们学习小楷技巧,提升运笔能力的上佳字帖,值得好好临摹。

0 阅读:322

墨有五体八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