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入鬼门关》:路经“鬼门关”时一曲哀怨动人的贬谪之歌

无心随墨 2024-05-31 14:54:25

沈佺期《入鬼门关》:路经“鬼门关”时一曲哀怨动人的贬谪之歌。

沈佺期,唐朝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为“沈宋”,在律诗的发展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神龙革命后,他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今越南乂安省荣市),路经鬼门关(今广西省北流市境内),下写这首《入鬼门关》,表达出贬谪之路的艰辛与绝望。

《入鬼门关》

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

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

自从别京洛,颓鬓与衰颜。

夕宿含沙里,晨行冈路间。

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

问我投何地,西南尽百蛮。

唐代岭南地区湿热气候、偏远位置,被视为“瘴疠之地”。这里的“鬼门关”并不是指神话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鬼门关,而是进入岭南途中的一个险要关隘。这个“鬼门关”,在现在广西北流市城西,位于北流、玉林两市间,也称“阴阳道”。唐朝时的这里瘴疠严重,有谚语说:“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来到这里的人,存活者甚少,这也是它被称为“鬼门关”的重要原因。沈佺期来到这里,应该会想起他之前死在这里的流放者,他的怨愤之情也只会越来越浓烈。

“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诗的开头便点明主题,以“昔传”与“今到”对比,既揭示了岭南的恶劣环境早已闻名遐迩,又直接表明了诗人当前所处的艰难境遇,一种身临其境的压迫感油然而生。

诗人通过“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几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烟稀少、生人难返的荒凉景象,暗示了贬谪生涯的孤独与绝望。接着,他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了离别京城后的身心变化——“颓鬓与衰颜”,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与自身状态的衰退相互映衬,展现了旅途的疲惫与内心的衰老。

“夕宿含沙里,晨行冈路间”描述旅途的艰苦,夜宿沙地,晨起跋涉山岭,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恶劣与行程的艰难。“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示了路途中的惊险与不确定性,马行于陡峭山谷,舟行于曲折江湾,每一处都是对生命的考验。

诗的结尾,诗人自问自答,点出了自己的去向——“西南尽百蛮”,一个“尽”字,不仅道出了路程的遥远,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即将到达之地的陌生与不安。这里“百蛮”一词,既有对边疆民族的泛称,也隐含了对文明边缘地带的想象,透露出一种身处异域的文化隔阂与无奈。

这首《入鬼门关》,情感的抒发非常细腻深刻。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诗歌中既有对前路艰险的忧虑与恐惧,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叹息。诗人通过对自身衰老与流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

沈佺期的这首《入鬼门关》,以深沉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画面感,记录了个人的贬谪经历,展现了一个贬谪官员的心路历程。诗中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抒发。它不仅是一幅岭南边疆的风情画,更是一曲哀怨动人的贬谪之歌。

3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