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
常常能听到家长们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句话几乎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退步,家长永远是最愁的那个,会急忙给孩子安排辅导课。
可以说,每个家庭都是围着孩子的教育转,生怕孩子走上歪路。然而,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都是在成绩等表面现象花功夫,很少有家长能触及到本质。从家庭教育层面看,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难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也不是父母离婚,而是父母经常做这三件事。没有以身作则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家长就要先成为这个样子。
许多家长都曾向我抱怨孩子不爱读书,总爱玩手机。然而,当我继续询问他们平时有没有陪孩子一起阅读时,他们却都回答没有。
当我继续追问他们平常都在家做些什么时,许多人的回答都是躺在家里玩手机。其实,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往往有着巨大的影响。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一书中写道,孩子往往会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爱读书的父母才会有爱读书的孩子,爱玩手机的父母也会有爱玩手机的孩子。
同理,如果家长平时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闯红灯等素质较低的行为,那么也培养不出来修养高的孩子。孩子学习一时的退步并不算难事,这时候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家长陪着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发掘学习的乐趣。
而不是一边玩着手机,一边却指责孩子为什么不用功读书。研究表明,在幼年时期,孩子会根据父母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慢慢学会取悦父母。然而,这种取悦满足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比如,在年幼时期,为了取悦父母,往往会假装爱学习。到了父母管教不到的地方,就会原形毕露。许多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但其实决定孩子能否成材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努力成为一个好的父母。毕竟,父母是原件,孩子只是复印件。过度溺爱孩子有一句俗语说,“再苦不能苦孩子”。然而,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现在,许多家长走上了过度溺爱的极端。
现实中许多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溺爱他的家长。这些孩子往往在家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出了门之后,往往也和在家中一个样子。
我们小区就有这样一个叫圆圆的熊孩子,每次在楼下公园玩时,圆圆总爱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这时候,圆圆的奶奶不仅不制止,还在旁边笑着夸孩子力气真大。圆圆在得到了奶奶的“认可”之后,更加嚣张,导致小区内所有孩子都不愿意跟他玩。许多现实事例告诉我们,家长的过度溺爱,只能让孩子是非不分。儿童教育专家许正典就曾表示,如果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会让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这是因为,过度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不会及时修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甚至是鼓励孩子的某些错误行为,这会让孩子一错再错。过度溺爱的孩子,往往会有这两个特征:一是在父母的溺爱下,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然而,父母会惯着孩子,但社会不会。这类孩子在社会上碰壁之后,往往会一蹶不振,甚至是走上违法的道路。
二是被父母溺爱的孩子,会认为朋友、恋爱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亲密关系。父母的溺爱,让孩子不知道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相互的。这样的孩子,往往无法交到真心朋友,也无法建立起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可以说,家长的过度溺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父母无法控制情绪,最终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类父母,要么是情绪暴躁,总会因为生活中的不顺心而迁怒孩子;要么总是很消极,整个家庭氛围的主调悲观。有研究表示,当一个快乐的人和难过的人待在同一间屋子,原本快乐的人也会变得闷闷不乐。美国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情绪污染”,他明确指出了情绪具有传染性这一特征。曾经接诊过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小高(化名),令我印象深刻。小高是一名因抑郁症退学的高中生,他对我诉说道,我妈妈的脾气很暴躁,稍微有一点小事就对我非打即骂。小时候,我因为在文具店不小心碰碎了一个杯子,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我妈就扇了我一巴掌,然后一走了之,把我一个人丢在店里。最后,还是因为店长看不过去,联系我爷爷奶奶带我回家。还有很多件小事,我在家只能小心翼翼,生怕惹我妈发火,严重时只要我一想到回家就呼吸急促。苏珊·伏沃德曾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写道,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一生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和父母一样易怒,要么变得自卑敏感。
更严重的是,会患上抑郁症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每个孩子都像一张白纸,父母对其在幼年时产生的影响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底色。如果父母无法以身作则,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的人生底色就是乌云密布的灰色调。这类孩子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早已失去了获得快乐的能力。如果父母积极乐观,那么孩子的人生底色就是太阳般的金黄色。无论在以后的人生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对孩子来说只是一小片不足为惧的乌云。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家长的教育,孩子渐渐成为了一个正直、积极、乐观的人。这样的孩子,就算遇到了一时的坎,也能安然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