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监考官被腰斩后,在地上连写7个“惨”字,随后此酷刑被废止

茅舍品史 2023-08-14 12:05:13

1734年,俞鸿图被腰斩后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地上打滚,口中不断发出惨叫声,颤抖的手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了7个“惨”字,才痛苦地死去!

俞鸿图是正统的雍正派系官员,他刚入朝堂时,正巧雍正在重新安排官员任命,九子夺嫡失败的王爷们不服雍正,拒不接受旨意。

俞鸿图不知哪来的胆量,大步一跨站在朝堂中间和闹事的王爷争辩起来,那王爷以官位压人,说俞鸿图只是个七品芝麻官,还轮不到他插嘴。

俞鸿图据理力争:陛下未曾指责我以下犯上,也没说七品官员不得发言。气的那王爷脸色通红,雍正很高兴直接给俞鸿图越级升官,封了个监察御史。

当了大官的俞鸿图依旧为人正直,雍正更加赏识他,又封他为河南学政,让他去负责河南各府的院试监察。

俞鸿图监察考场十分严格,各府一路走过他抓到了不少想要带小抄进考场的考生。不久后,俞鸿图严厉不讲情面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河南。

一些不信为官不贪的富贵员外不死心,又带着更丰厚的报酬去找俞鸿图,想让他在监察考场时手下留情,但也都被拒绝。

这些人没有轻易放弃,一番打听后知道俞鸿图这人不爱钱财偏爱美色,尤其宠爱家中的貌美妾室林氏,于是他们就将算盘打在了林氏身上。

林氏这人没有见识,那些人买通俞鸿图的家仆联络上了林氏后,才拿出百两银子当定金,林氏就同意替他们作弊。

1733年,俞鸿图在书房出今年的考题,林氏端着一盅甜汤敲响了书房的门,谨慎的俞鸿图赶忙收起考题放入箱子中锁好,才出去打开房门将林氏迎进来。

林氏陪着俞鸿图在书房中好一番调情,也没见到考题放在何处,退出书房后,林氏又生一计,她先让仆从温好酒放在房中,又着人以生病的借口将俞鸿图请来,哄着俞鸿图喝光了热酒,酩酊大醉睡了过去。

林氏唤了几声确定俞鸿图睡死过去后,取了俞鸿图身上的钥匙就赶去书房,将考题偷出来后让仆人誊录了一份,悄悄的送出了府。

又过了两天,仆从趁无人递给了林氏一张写满字迹的纸,林氏心领神会趁俞鸿图睡觉的时间,将纸张缝进了俞鸿图的官服中。

原来进考场的考生要被搜身,但是考官不需要,作弊的纸张被俞鸿图带进去最为安全,进去后,仆人伺候俞鸿图更衣时在将纸张取下,随着俞鸿图巡视考场时再秘密交给考生。

林氏和仆人就靠这样的方法,帮助了许多无才能的考生作弊,他们两人也赚了一大笔银子,细细数来竟有万两之多。

到了院试揭榜之日,前去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然而看到榜上姓名的百姓都傻眼了,整日寻欢作乐的纨绔公子哥们都榜上有名。

皇榜上真正有才学的不过寥寥几人,这样的结果引起了无数人的质疑,但是俞鸿图站出来表示自己为官清廉,且认真检查了作弊情况,大家可以相信皇榜的真实性。

基于俞鸿图以往的名声,大家的质疑声渐渐平息下去,眼看风声已过,那些作弊的人也要被安排官职,他们竟然开始在公共场合大肆喝酒庆祝自己的“智慧”。

很快他们作弊的经过就被人举报到了河南巡抚王士俊面前,王士俊一听立马写奏折传回了朝廷,请求雍正从严处置俞鸿图。

雍正拿到奏折时还不敢相信这是俞鸿图的所作所为,便派人去往河南调查,尚不知真相的俞鸿图还对包围府邸的官兵说,随便查,我为人行得正坐得直,没有做的事你们也查不出什么来。

结果林氏一看见官兵就吓得将所有的事情都交代了,还指着俞鸿图说他是主谋,自己只是听吩咐办事。

俞鸿图听完事情的经过,痛哭流涕,本是穷苦出身的他最了解苦读的学子的不易,本以为自己能为寒门学子创造一条公平路,谁想到自己不知不觉也成了他们的拦路人。

雍正收到调查内容后对俞鸿图大失所望,朝中所有大臣都指责俞鸿图是个表里不一的奸臣,劝雍正对俞鸿图处以极刑方能安慰天下学子的心。

1734年,雍正下旨判处俞鸿图斩立决,由他的亲家邹升恒监察行刑。以往凡是被处以极刑的犯人,都会提前联系家人给刽子手塞钱,希望刽子手给个痛哭,让犯人死前不受罪,或留个全尸。

邹升恒害怕受到牵连,就没有对俞鸿图透露半点消息,俞鸿图在行刑当日才知道自己受的是腰斩,深知官场内幕的他惊恐不已,但一切为时已晚。

行刑时,由于刽子手没有收到打点,自然给了他一个慢死。大刀落下,俞鸿图被铡为两段,他疼得上半身直打滚,迟迟没有死掉。再想到自己的案子也不敢说冤枉,只觉得自己被小妾连累属实惨,在地上连续写下七个“惨”字后,在痛苦中逝世。

俞鸿图死前的惨状被记录官汇报给了雍正,雍正感觉很奇怪。以往被斩立决的犯人都是立刻丧命,这俞鸿图难道是有冤屈,迟迟未死是上天下达的警示?

雍正随即召来邹升恒询问内情,邹升恒如实将行刑时的内情作了禀告。雍正听后也觉得俞鸿图死得过于凄惨,于是便下令封刀,腰斩这一刑罚自此废除。

腰斩这一刑罚,残忍至极,据说它始于东周时期,到清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俞鸿图虽然受了大罪,但这一残忍的刑罚因他而废止,也算是为后人造福了。

0 阅读:294

茅舍品史

简介:解读古今故事,品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