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何要在5点关门?每年用60吨猪血镇邪?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鲁老诗分享 2024-08-21 16:00:25

故宫,又名紫禁城,可谓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

是一座历史悠久,宏伟庞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象征与见证中国历史长河的建筑,是所有中国人应当铭记的存在。

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运用大量的红色作为基调,非常富有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理念和技艺。

古代的匠人们甚至为了这座宫殿能够经历得起岁月的冲刷,采用了金丝楠木和杉木这两种防腐性木材来制作故宫的支柱。

故宫可谓是得天独厚的历史文物,故宫对于北京,乃至中国,都有极其重要的深远影响。

然而就是这样的建筑,这样的故宫,当然少不了很多口口相传的所谓“灵异事件”。

这些传闻,就像深邃夜空中那时而闪烁,时而又消失的无影无踪的星辰,来着丝丝诡异。

网络上比较火的两条相关传闻,一个是故宫5点后就要关门,另一个则是要用60吨猪血来“镇邪”,那么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一、故宫五点就关门很可疑

众所周知,故宫每天的人流量高达2.9万人次,而在如此庞大的人流量之下,故宫还在坚持每天5点关门的传统,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网友们为此七嘴八舌,甚至还曾冒出过5点关门就是为了防止游客看到那些不干净的东西,这种离奇的说法。

特别是在《甄嬛传》等清宫剧热播之后,有关“故宫邪性很大”的传言就更让人深信不疑了。

但其实在数年前,曾掀起浪潮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早已给出了答案。

在《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着重聚焦于古老故宫中的文物修复工作,让观众陶醉于中国古代文物那独具匠心的技艺。

那巧夺天工却又像是浑然天成的小物件,那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浮越于文物之上的纹路所传达的故事。

纪录片中的修复师团队,汇聚了各种经验丰富的师傅与新招聘的来自清华美院、央美精英的专家团队。

他们展现了艺术与历史的完美结合,完美的诠释了文物修复这项看起来普通却意义重大的岗位。

而这种文物修复者的辛勤劳作,如若在故宫的长期开放之下,也会变得艰难。

因为各种不利的因素接踵而至,天气的原因,文物的受潮情况,人流量所带来的对文物保存层的消耗。

以及对整个庞大的故宫的打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甚至曾经还发生过故宫文物盗窃案。

所以在各种或人为或天气的影响之下,故宫5点下班的安排也合情合理。

毕竟,故宫不仅只是宫殿,也承载着博物院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时间设定,或许更能体现对历史的尊重与文化的深沉。

位居于城市之内,车水马龙之中的博物馆皆不实行全天候开放,这既出于对安全的全方面考量,也基于对珍贵文物的精心呵护。

有的文物早已历经千年,甚至有些一碰即碎,承载着时间的无情考验,任何一点温度,湿度,乃至风,都有可能造成碎裂。

文物的保护意义重大,既要展示文物,展示中国古代这些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又要完善的保护文物。

这对于文物修复者和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故宫5点闭馆,我们应当不再有怨言与猜忌,而是让这座庞然大物好好休养生息,让里面沉睡着的文物得到更好的关照与保养。

二、故宫每年用60吨猪血镇邪

说起传闻,这又不得不谈起另一则关于故宫的骇人听闻的流言,那就是故宫每年需消耗六十吨猪血,目的竟仅仅是为了辟邪。

其实这一整段话,只对了两个字。

故宫确实每年都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猪血灰”,但这种“猪血灰”和猪血的关系,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里面并不只是包含猪血,而且数量上并没有所说的如此夸张,而这些“猪血灰”对故宫来说,大有其用途。

众所周知,故宫的主色调是红色和黄色,而那些覆盖着红色颜料的木质建筑就是采用了“猪血灰”的这种传统工艺。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猪血灰”是我国漆器工艺所使用的一种材料。

古代工匠把猪血、生石灰和瓦片磨成的细粉混合在一起,用来给木质结构装饰大红色的部分。

这时就会有人问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为什么不采用其他东西来代替“猪血灰”?

这就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了,这种“猪血灰”,不仅能给木质结构装饰重新刷上红色的漆料,它还具有防水、防腐、防虫的作用。

如此神奇的“猪血灰”,那可是故宫的建筑保护的重要手段。

进而辟邪这种说法,完全是谣言。

而这种谣言的起源,就是在中国古代乃至今日,都代代相传的民间说法。

该说法认为,妖魔鬼怪都惧怕鲜血,尤其是以牛血狗血为最佳。

所以很多古人甚至会在建造房屋时把动物血涂抹在墙壁之上,然后用土来封住,这样一来就能显得邪祟无法靠近,保护户主的平安。

而故宫并不需要这些故弄玄乎的保护手法。

故宫工作的人员,每天都需要打理这座承载着历史沉淀与文明精髓的建筑。

其实是这种或普通,或杰出的人,夜以继日的守护着故宫。而不是简简单单用所谓的用大量猪血就能笼罩这庞然巨物的荒谬说辞。

比起看得见的猪血,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工作人员看不见的付出。

所以,故宫每年并非要用60吨猪血,而是大量的“猪血灰”,其实是出于对故宫的修复和保养。

而不是因为什么邪恶的力量或者建筑的崩塌的原因,网络上的传言大部分真假参半,需要仔细甄别!

三、故宫传闻所引发的思考

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网络上随手都可以摘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多数掺杂着一定的可供考察的现实依据。

而这类半真半假的网络传言,让广大网友很难一目了然的知晓自己获得了错误信息。

从而谣言通过人传人,人传网,网传人等各种手段,开始了不可避免的发酵。

就如同我们小时候做过的传话小游戏,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仅仅通过几个人的话语的传递,句子本来的意义就开始扭曲变形。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而传递给下一个人的,便是通过自己理解吐露出的信息。

人是情感类动物,出现这种偏差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在网络世界,看似是信息独自流窜于各个平台,却光凭借有些人稍加艺术的加工,就能变成截然不同的意思。

就如同所谓的“故宫每年都要60吨猪血辟邪”这个流言,最初的模样可能仅仅是“故宫需要用到“猪血灰””。

然而大部分人并不会去搜索“猪血灰”是什么,也可能是看到了猪血,就自动把灰字所过滤了。

因为很大一部分人,只会看到他想看到的东西,例如:故宫每年都需要用猪血,这是多么离奇诡异的一件事啊!

而在这种谣言的流传之后,自然而然就有些相信鬼神之说的网友开始以自己的猜测私自为谣言添加墨水。

“故宫每年都要60吨猪血辟邪”这份谣言就此诞生。而这,便是文字和谣言的力量。

如果光说故宫每年需要“猪血灰”,大家可能还有些一头雾水。

但说道“故宫每年都要60吨猪血辟邪”,那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因为想象而浮现出各种灵异,恐怖的画面。

例如60吨的猪血自上而下浇灌在故宫的各个角落,各种被故宫禁锢的冤魂被猪血所吞噬,进而消失的无影无踪,故宫的工作人员时不时运输一卡车的猪血……

而这些谣言之所以能流传,有一点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并没有完全去了解过故宫。

故宫已经存在了长达六百多年之久,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历史文化。

很多普通人疲于为生活奔波,无暇去关注这些历史,而这种忽视,就给“邪性传言”留下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四、面对传闻与谣言

面对谣言,我们的确不可能让所有民众都达到故宫博物院专家级别的专业水平。

但是利用大数据手段让原本只浮现于书籍,亦或是科教节目的知识流窜于网络,让每个想要获取知识却又无从下手的民众更轻而易举的获取自己想得知的真相。

故宫同时具有正式单位和旅游景点双重身份的特殊性,让社会公众对它充满了好奇。

但是好奇心不应该成为谣言传播的土壤,我们必须拥有甄别真假的双眼。

虽然做不到像孙悟空那样火眼金睛,但多问一个为什么,多去官方账号下进行提问,再荒谬的谣言都能不攻自破。

所以遇到谣言,不要因为觉得新奇就到处传播,这样,你也成为传播谣言的一份子,是扰乱网络信息的二传手。

而是需要停下来,去思考一下言论的真实性,去聆听最真实可靠的专家的说辞,这样,才能彻底断绝谣言那恐怖的传播性!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0 阅读:70

鲁老诗分享

简介:环球望远镜,探索未知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