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老戏迷都知道,在评剧《向阳商店》中,喜彩莲老师扮演游手好闲、爱占小便宜的小市民傅桂香,为了创作好这个人物,她深入到街道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人物动作细节。如早晨她从街上回来,一手拿着油饼,边吃边走,另一手提着鱼和螃蟹摇摇晃晃地喊道:“买鱼去呀!”没想到被螃蟹咬住了手,疼得跺脚、抖手一副狼狈样子的“亮相”,引起了观众的哈哈大笑。
傅桂香的塑造为观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在“好可惜的一双手”这一唱段中,她以影调为基础,发挥喜派半说半唱的特点,把人物塑造得真实可信,活灵活现,显示了喜彩莲老师极其深厚的演唱功力。
据说,“江旗手”在彭真陪同下观看了《向阳商店》,观众们对付桂香“好可惜的一双手”唱段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江旗手”很是不满,对彭真说,傅桂香是个反面人物,是一个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渣滓,是没落阶级的代表,不能给反面人物这么多的掌声,彭真回答,这不是给反面人物鼓掌,是老百姓太喜欢喜彩莲的艺术了。
喜彩莲老师(1916—1997.2.7) 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喜派创始人,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17岁挑班主演,18岁闻名于时。30年代演出时装戏,如《爱国桥》 、《可怜的秋香》《杨三姐告状》《宦海潮》等。同时她也移植京剧剧目,如欧阳予倩的《人面桃花》、《孔雀东南飞》及梅兰芳的《凤还巢》等。在上海她积极进行乐队的改革,增添了琵琶、三弦、二胡等,把大梆子改成南梆子,并在舞台上增设了灯光、布景。由于这些创新与改革,戏剧家欧阳予倩、田汉、洪深等曾著文称赞她是“时代艺人”。
喜彩莲的表演妩媚多姿、烂漫天真、艳而不荡,不以低级趣味迎合观众,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给熟悉评剧的天津观众带来了新鲜感。1940年9月,喜彩莲在天津大观园演出《孔雀东南飞》,天津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文字:“评剧早先不为人所重,多年保持原样,自喜彩莲首次来天津出演大观园,把‘蹦蹦’唱活了,轰轰烈烈地争了一席地位……”。她在天津连续演出三个月,演出了名气,打出了影响,从此确立了喜彩莲评剧主演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喜彩莲和小白玉霜等艺人建立了新中华评剧工作团,后加入中国评剧院。喜彩莲在剧院既做演员,又做教师,多年来演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剧目。如:《马寡妇开店》、《小借年》、《桃花庵》、《包公赔情》、《家》、《向阳商店》、《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喜彩莲扮演杨晓冬的母亲,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革命老妈妈。其中“探监”一段唱则突出表现了杨母对党忠诚不二,为革命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为了让儿子没有挂牵,一心与敌人斗争,杨母毅然决然从容赴死,跳楼牺牲。在剧中,喜彩莲的表演没有大喊大叫,没有泪流满面,可带给观众的是震撼,是刺心的疼痛。
在《南海长城》中喜彩莲又扮演了一位在敌人面前凛然无畏的革命老妈妈。喜彩莲扮演钟阿婆,这是一位赤脚驾舟以捕鱼为生的劳动母亲,那精干的身躯,利落的动作,驾驶小船挺进在波涛滚滚的海面上,真给人以人在画中的美感。她在“护旗”一段唱中,充分发挥了她高音的特点,唱的刚劲洪亮,粗犷豪迈,力度很强但又潇洒自如,很好地再现了钟阿婆正义凛然的英勇气概,观众给她以热烈的掌声。
《小借年》中的农村少女爱姐是喜彩莲在49岁时演的人物,但她的唱和做依然活泼俏丽,充分展示了喜彩莲的风格和韵味。她与小白玉霜、马泰合作演出此剧,是完全为提携青年,以培养后起之秀。
喜彩莲在《小女婿》中饰演媒婆陈快腿,把媒婆的腿快、嘴快、心眼快和媒婆那种利欲熏心,表演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个活脱脱的农村媒婆的形象。
在《小女婿》中饰演媒婆陈快腿
喜彩莲成功地创作了名剧《家》中的陈姨太这一令人叫绝的人物形象,当老太爷去世恰遇瑞珏临产全家期望陈姨太做个决定时,喜彩莲扮演的陈姨太毫无表情的眼睛平视着前方,一步一步慢慢走到老太爷的供桌前,庄重地向大家说:“瑞珏生孩子不能在家——”顿时让人感到一股刺骨凉风把瑞珏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曹禺先生在大众剧场观看此剧后说:“我看了多家的演出了,彩莲大姐演的陈姨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