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大象新闻“豫头条”重塑地方党媒时政报道新方式

大象新闻 2024-02-01 10:31:03

新传播形势下,如何做出受众愿意看、看得懂、主动转的时政报道?面对愈加年轻的新生代读者群体,如何站稳百姓视角,解读好一省发展大计?对于地方党媒来说,在移动传播场景下,保持年轻态,这是一个事关未来发展的核心命题。

2022年9月,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集合优势兵力,面向移动端,创立了时政品牌栏目“豫头条”,重塑地方党媒时政报道方式。作为主打“年轻”的时政新媒体栏目,一年多来,“豫头条”以“河南新闻联播”为基础,以新视角、新思考探寻时政新闻新表达,更深一度观察河南政经大势。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豫头条”以角度赢得流量、以深度彰显质量、以温度成就分量,更以态度让出彩成为常量,在新媒体端收获了大批年轻粉丝。

在各类新闻类型中,时政新闻天然与网民有距离,若在做新媒体时还是一副长者相、满是说教腔,势必不会受到年轻网友的关注。如何让时政新闻年轻起来,也像民生新闻那样成为频频刷屏的爆款?这是地方党媒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大象新闻在打造“豫头条”栏目过程中,所探寻的方向。

一、新视角解读一省中心工作, 打造领导干部“掌上参考”

时政报道是地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在传达党的政策精神、建构社会认同、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河南省内较早进行时政报道新媒体转型的实践者,大象新闻打造时政新媒体栏目“豫头条”,探路地方党媒时政报道创新,有“时”之因素,也是“势”之使然。

从“时”的维度看,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河南新发展阶段,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立柱架梁、落子布局。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学深悟透省委的前瞻部署,才能更好履职尽责。而这,也对地方党媒的时政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在新媒体端,大象新闻开启了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的探索,并将其作为“头条工程”,“豫头条”栏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从媒体融合的“势”来说,无论是时政新闻报道,还是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都要适应移动互联网语态下的新传播规律,变“说教”为“探讨”,在姿态上平视受众,在思想上则以深度服众,在提供更多信息增量的基础上,让受众接受传播者的主张。

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只关注事件本身,因而通常比较单调,在新媒体时代,难以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引发受众的共鸣。作为时政新媒体,“豫头条”自创立之初,就明确了“更深一度”的严要求,紧扣河南时政热点,巧妙设置议题。每期稿件均以“河南新闻联播”头题报道的河南省委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等为切入展开,在错位的同时,进行有效补充和联动,写作时“跳出新闻看新闻”,通过对照中央精神、联合河南实际、对比外省先进做法,将河南省委所做决策的思考及背后深意,传递给每一位受众,并“知其言更知其义”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时,大象新闻推出的《豫头条|引进“大院名校”,河南在下怎样一盘大棋》,既附有“河南新闻联播”报道, 同时,又未将新闻报道停留在此次活动本身,而是延伸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探索,与当下河南正在实施的 “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进行结合,对河南大力引进“大院名校”的背后考量,进行了深入解析。这样的议题设置,拉近了普通读者与时政 新闻的距离,让更多群众读懂了省委的布局。

地方党媒进行时政报道创新,绝非就事论事。 “更深一度”的内容创作,使人读来对新闻背后的深意一目了然,在移动端,才更有看点、让受众更易读懂,更易被年轻网友关注。例如,大象新闻推出的《豫头条|“边沿”如何变“前沿”》,其背景是河南省委主要领导到革命老区信阳的一次调研。众所周知,信阳地处河南与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的“边沿”。但河南省委领导提出了要有“前沿”意识。让一省的“边沿”争做“前沿”,背后深意何在?大象新闻从一个词展开,深入解析了地方发展该如何突破思想的桎梏,打破地域空间的束缚,并进一步提出了“要跳出河南发展河南”。

二、新语言讲好河南政事,接地气让时政新闻鲜活起来

既站位全省发展大局思考问题,又走在大街小巷倾听风雨,对地方党媒来说,时政新媒体的报道就是要努力做到“上连天线,下接地气”,不仅要选准角度、找准切入点,深挖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还要让清新文风跃然屏上,如此才能年轻起来。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党媒的时政报道,难以与年轻网民产生共鸣。要在新媒体端赢得年轻人,就要做到接地气。不能总是用高大上的词汇和文风, 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用大家听得懂、 看得明白的语言来报道。这样不仅能让新闻更有趣味性,还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好地传递信息。

大象新闻在打造“豫头条”过程中, 一反电视媒体常态,并未将其打造成一个短视频的时政新媒体,而是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混搭”,视频不仅有“河南新闻联播”的报道视频,还有围绕主题创作的创意短视频等。同时,在文字风格上,打破了传统的时政报道文风,不搞长篇大论,也不做官样文 章,开门见山说事,直接了当行文,坚决不说“正确的废话”。每篇报道,都在1000字左右。在我们看来,短,并不意味着内容简单。在创作选点上,不求面面俱到,不做大而全的官样文章,每篇报道都力求找到“国之大” “省之要”与“民之切”的契合点,让受众看得懂、理解快、有共鸣,不断增强时政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

例如,对于河南省第二批主题教育座谈会的报道,如何拉近与普通群众生活之间的关系,让会议内容能 “飞入寻常百姓家”?《豫头条|第二批主题教育河南事上见》,以“上下 篇” “下功夫” “事上见”为三部分内容,用轻松唠嗑式的语言,从标题开始就先拉近和百姓的距离,在稿件内容中的理性分析,更是说清了主题教育与百姓衣食住行之间的紧密联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后,大象新闻推出了《豫头条|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听“动力”》,报道的切入点不是直接一上来就写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说河南今年经济发展成绩,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2023年快过完了,你有没有复盘一下这一年:你赚到了多少,明年又有什么新计划?”继而才转入到会议,提出对于赚钱的问题,这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的窗口。报道层层递进,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下, 河南经济为何还能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报道在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解析的同时, 顺势展现了河南经济的新变化。在报道结尾,又用评论形式进一步提出“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河南在变,我们又岂能不变?”

通过“连天线” “接地气”, “豫头条”的稿件,从写作立意上总能令人耳目一新,从观察视角上准确切题,讲明了省委主张,推出后在河南省内引发较大反响,各地市主流党媒均对稿件进行转发,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本地政事,不是件易事。语言有温度,文字有态度,时政新闻才能鲜活起来。这也是一直以来“豫头条”所努力的方向,在每篇报道的结尾,大象新闻都配有“微评”,更加直观地表达观点,引导舆论方向。

三、新传播放大内容优势, 有网感才能成网络爆款

时政新闻能不能在移动端破圈传播,关键要看有没有网感。作为地方党媒,要借鉴年轻人熟悉的社交媒体语言,把报道做活,让时政新闻变得鲜活起来、时尚起来、年轻起来。

凭借“短、实、新、活”的特色, “豫头条”在河南一众时政新媒体中, 很快便崭露头角。“活”不仅体现在报道上,也体现在传播上。大象新闻在对 “豫头条”的传播中,由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努力实现“主流价值观+主流受众+全网发布+精准送达”的框架表达。“豫头条” 十分重视分众传播,打通了大象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依托大象新闻、豫头条等官方账号进行多渠道分发,受众覆盖面不断扩大。

例如,在国家发改委将内设民营经济发展局的消息发布后,大象新闻后台接到了不少网友留言,询问河南的计划。关注到网友的关切后,大象新闻第一时间推出《豫头条|布“局”民营经济河南先行一步》,从网友的关注点切入,深入解析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河南,将如何做?通过网友点题,媒体破题, “豫头条”取得了口碑与流量的双丰收。

自创立以来,“豫头条”累计发布稿件100期,全网总阅读量超12亿。 “豫头条”的报道,常态化被河南省政府官网转发;同时,全省各地门户网站,期期在首页推荐;2023年全国两会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下团组时提出的“首要任务”这一关键点,大象新闻第一时间结合河南实际,推出 《豫头条|总书记提的“首要任务”河南在拼为千亿新增粮打样》,仅微博单平台,话题阅读量便达3.1亿。在报道中,展现了中原粮仓河南,在有限的田地下,提高粮食产量所做出的努力,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背后的“科技创新力量”:中原农谷及神农种业实验室。

通过对大象新闻客户端“豫头条”栏目阅读人群的精准画像,年龄在18到60岁之间的读者,占绝对主流,达到了93%。其中18到25岁读者占28%, 26岁到60岁读者占65%;不仅如此,河南读者只占40%左右,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其次是江浙沪和长三角地区,其中不乏一些海外用户。

省内外网民在互动中表示,“豫头条”提供了一个在互联网端第一时间获知河南消息、读懂河南省委决策、明晰河南发展走向的主流媒体平台。通过讲好河南政事, “豫头条”让更多省内外关注河南发展的人,读懂了河南的发展新思路,了解了当下河南的努力,也看到了一个阔步行走新时代、生机勃勃的新河南。

四、新机制组建核心团队, 真融合让地方党媒更年轻

新视角、新语言、新传播,共同构成了时政报道的新优势,形成了党媒的年轻态。而这一切背后的根源,则来自于大象新闻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建立的新机制、打造的新团队。

在推进媒体融合中,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打破了人员界限,以真融合打造时政新媒体栏目。“豫头条”秉持“小而精”的原则,五名核心成员均为长期深耕时政报道的“90后”一线记者,既有纸媒经历,又有电视媒体经历,同时长期从事互联网创作。扎实的基本功、多平台的从业经验,再加上三级三审的传统媒体审核机制加持,确保“豫头条”稿件创作中站位准确、内容扎实,不出现自媒体和商业媒体常犯的“低级红、高级黑”和互联网语态下常见的各种不专业表述,避免政治风险和错误的舆论导向。

作为大象新闻的“头条工程”, “豫头条”在管理机制上,采取扁平化管理,大象新闻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中心总监与主创面对面交流选题,在稿件创作时就把好“政治关” “站位关”。

在具体写作中,虽然“豫头条”每期报道仅1000字左右,但创作者往往要查阅近10万字的资料。其中既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央有关部署,又有河南省委领导此前与之有关的调研、河南各地实践,记者自身学懂弄透再下笔。既写出有角度、有深度、有分量的报道,同时每期都能起到团队大练兵的效果。

“豫头条”每期素材均来自“河南新闻联播”,在内容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在传播上错时分发,电视端的守正与移动端的创新相结合,电视端的画面与移动端的解读文字配合,既生动又相得益彰,走出了时政报道的转型新路子。以“豫头条”的创作经验为基础,大象新闻不断探索,打造出“豫观察”“大象微评”等栏目,正加快构建时政新媒体栏目矩阵,也让作为地方党媒的河南广播电视台,在新时代变得更年轻。(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负责人刘林军 、编委会副主任夏继锋 )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