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详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六》​

老谢语文 2024-08-05 16:27:18

[真题详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真宗时,王旦为相,宾客虽满座,无敢以私干之者。既退,旦察其可与言者及素知名者,使吏问其居处。数月之后,召与语,从容久之,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所言而献之,观其才之所长,密籍记其名。他日,其人复来,则谢绝不复见也。每有差除,旦先密疏三四人姓名请于上,上所用者,辄以笔点其首,同列皆莫之知。明日,于堂中议其事,同列争欲有所引用,旦曰:“当用某人。”同列争之莫能得。及奏入未尝不获可同列虽疾之莫能间也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之才,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夫以禁军成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摹而已矣。”亿由是益服旦之识度。真宗既与契丹和亲,王旦问于李沆曰:“和亲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亦未以为然。及真宗晚年,多事巡游,大修宫观,旦乃潜叹曰:“李公可谓有先知之明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

及A奏B入C未D尝E不F获G可H同I列J虽K疾L之M莫N能O间P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容,悠闲舒缓,与“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中的“从容”意思不同。

B.病,缺点、弊病,与“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病”字意思不同。

C.下吏,下级官吏,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中的“下吏”意思相同。

D.矜,自夸、自恃,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四章》)中的“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旦通过与宾客交谈,观察他们突出的才能,并记下他们的姓名,为日后朝廷任命官职提供合适的人选。

B.每当有官职任命之事,官员们争相推举自己所要引荐的人,但只有王旦提出的人选,每次都能获得皇帝的准许。

C.王旦之所以推荐李及管理秦州,是因为他认为李及不仅为人敦厚,而且有主见,行事果断,能取得优异政绩。

D.与契丹和亲后,李沆担心皇上会萌生奢侈念头,王旦对此并不认同:而真宗晚年的行为让王旦改变了先前的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苏轼《石钟山记》)

14.王旦深得宋真宗信赖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CHM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上奏皇上后,没有不获准的。同僚虽嫉妒他,但没有人能使他与皇上不和。

“奏”作主语,“入”作谓语,故应在C处停顿;

“同列”作主语,“疾”作谓语,“之”作宾语,应在H和M处停顿。

综上分析,应在CHM这三处停顿。

1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句意: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从容”,委婉得体。

B.正确。“故病且怠”,句意: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病”,困苦。

C.错误。“及不复下吏”,句意: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来吏审讯。“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句意: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狱官。“下吏”,狱官。

D.正确。“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句意: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故选C。

1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有主见,行事果断,能取得优异政绩”错。原文是“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摹而已矣”,可见,王旦之所以推荐李及管理秦州,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制。

故选C。

13.[参考译文](1)主将斩杀他,这是很平常的事,哪里就称得上是政绩优异呢?

(2)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的真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常”,平常;“乌”,哪里;“异政”,政绩优异。

(2)“乃”,竟然;“考击”,敲打;“其实”,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14.[答案]①公正无私,尽心于国;②有知人之明,识度不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真宗时,王旦为相,宾客虽满座,无敢以私干之者。既退,旦察其可与言者及素知名者,使吏问其居处。数月之后,召与语,从容久之,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所言而献之,观其才之所长,密籍记其名。他日,其人复来,则谢绝不复见也。每有差除,旦先密疏三四人姓名请于上,上所用者,辄以笔点其首,同列皆莫之知。明日,于堂中议其事,同列争欲有所引用,旦曰:‘当用某人。’同列争之莫能得”“真宗既与契丹和亲,王旦问于李沆曰:‘和亲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亦未以为然。及真宗晚年,多事巡游,大修宫观,旦乃潜叹曰:‘李公可谓有先知之明矣’”概括为:公正无私,尽心于国事。

(2)根据“上问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之才,不足以继玮”“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夫以禁军成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摹而已矣。’亿由是益服旦之识度”概括为:识度不凡,有知人之明。

[挖空练习]

真宗时,王旦为(担任)相,宾客虽满座,无敢以私干(谋求)之者。既退,旦察其可与言者及素(向来)知名者,使吏(官吏)问其居处。数月之后,召与语,从容(闲谈)久之,询访四方利病(优点与缺点),或使疏(分条记录)其所言而献之,观(考察)其才之所长,密(密秘,暗中)籍记(登记)其名。他日,其人复来,则谢绝不复(不再)见也。每有差除(官职任命),旦先密疏(在奏疏里写上)三四人姓名请于上(呈给皇上),上所用者,辄(就)以笔点(加点)其首(前面),同列(同僚)皆莫之知(提宾,莫知之,没有知道这事)。明日(第二天),于堂(朝堂)中议其事,同列争欲有所引用(推荐),旦曰:“当用某人。”同列争之莫能得。及奏入(上奏皇上),未尝不获可(许可,批准),同列虽疾(嫉妒)之,莫能间(离间)也。曹玮久在秦州,累章(多次上表)求代(替代)。上问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管理,做……知州)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谨慎忠厚)有行检(俭朴品行),非守边之才,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轻慢,看不起)之。会(恰逢)有屯驻禁军,白昼掣(抢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抓捕)以闻(上报)。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交给官吏审讯),亟(立即)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像先前)。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传到)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详细)道其事,且称(称赞)旦知人(识人)之明。旦笑曰:“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哪里值得)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用意,目的)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管理)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合宜)矣。使他人(别人)往,必矜(夸耀)其聪明,多所变置(改变原做法),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表原因)用及者,但(只)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摹(规制)而已矣。”亿由是益(更加)服旦之识度。真宗既(已经)与契丹和亲,王旦问于李沆曰:“和亲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平息),恐人主渐生侈心(奢侈的想法)耳。”旦亦未以为然(不认为说得对)。及真宗晚年,多事巡游,大修宫观,旦乃潜叹(暗自赞叹)曰:“李公可谓有先知之明矣。”

[参考译文]

宋真宗时,王旦为宰相,宾客虽然满座,但没有人敢因私事求他的。等宾客退下后,王旦观察那些可与之交谈以及向来知名的人士,让官吏问明他们的住处。数月之后,召他们来谈话,不慌不忙地谈很久,向他们询问各地治理的优点与弊端,有时让他们分条记录自己的言论献给他,观察他们突出的才能,秘密地记录下他们的名字。日后,那人再来,就谢绝不见,每当有官职任命之事,王旦先秘密地将三四个人的姓名写入奏章呈给皇上,皇上选中某人,就用笔在他的姓名前边加点,同僚没人知道这事。到了第二天,在朝堂议论任命之事,同僚争相推荐自己要引用的人,王旦说:“应当用某人。”同僚争不过他。等上奏皇上后,没有不获准的。同僚虽嫉妒他,但没有人能使他与皇上不和。曹玮在秦州已经很久,屡次上表请求朝廷派人来代替自己。皇上问王旦谁可以代替曹玮,王旦推荐枢密直学士李及,皇上就让李及管理秦州。众臣都认为李及虽然谨慎忠厚,有品行,但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不足以接替曹玮。杨亿将众人的话告诉了王旦,王旦不回答。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正好有士兵大白天在市场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吏将他抓捕,押来报告李及。李及当时正在看书,命人带士兵前来,略加审问,士兵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来吏审讯,立即下令处死,然后继续像先前那样看书,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杨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着说:“让禁军戍守边疆,而士兵却在大白天公然抢夺,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就称得上是政绩优异呢?我用李及,不是为了这个。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边境的事务,曹玮处理得已经很合适了。假如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原有做法,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我之所以任用李及,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制而已。”杨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真宗与契丹和亲之后,王旦问李沆说:“你认为和亲怎样?”李沆说:“好是很好,但边患停止以后,恐怕皇上会逐渐生出奢侈的想法。”王旦并不认为他说得正确。等到真宗晚年,多做巡游之事,大修宫观,王旦才暗自感叹:“李公可谓有先见之明啊。

0 阅读:0

老谢语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