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赌输”了!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制裁”会来的这么快

小酱爆娱噶 2024-09-06 16:22:38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用来形容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真是再贴切不过。曾几何时,富士康顶着“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厂”的光环,享受着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红利,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郭台铭,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台湾商人,一跃成为身家千亿的商界巨子,风光无限。

然而,盛极而衰,月盈则亏,自然规律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近些年来,富士康的发展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迷茫和焦虑笼罩着这家曾经的“代工帝国”。而作为掌舵者的郭台铭,他的每一次决策,都牵动着这家巨型企业的神经,也决定着他个人的命运走向。

有人说,郭台铭骨子里就是一个“赌徒”,他喜欢押注未来,豪赌一场。早年间,他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将富士康的代工工厂搬到深圳,搭上了中国制造业腾飞的快车,一举奠定了富士康的行业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低成本代工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富士康赖以生存的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郭台铭意识到,他必须为富士康寻找新的出路,否则,等待他的只有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那里有先进的技术,有成熟的市场,更有他梦寐以求的“美国梦”。

时间回溯到2017年,那一年,特朗普刚刚就任美国总统,他高举“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旗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并向全球制造业巨头抛出了橄榄枝。

消息传到郭台铭的耳朵里,他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彼时,富士康正为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发愁,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美国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对郭台铭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郭台铭决定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设一座液晶面板工厂,并承诺为当地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彼时的郭台铭,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他相信,富士康的美国建厂计划,将会开启企业发展的新纪元。

2017年7月26日,郭台铭与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了一场高调的签约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在签约仪式上,郭台铭意气风发地表示,富士康将为美国带来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美国实现“制造业复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富士康的美国建厂计划,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变数。首先,美国政府承诺的30亿美元补贴,迟迟没有兑现,这让富士康背负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其次,美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富士康不得不从中国大陆高薪聘请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又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令郭台铭头疼的是,美国工会的强势介入,也让富士康的管理层束手无策。

“水土不服”的富士康,在美国的建厂计划举步维艰,原本承诺的1.3万个工作岗位,最终只兑现了不到1500个,而且大部分都是低薪的流水线工人。当初描绘的“美好蓝图”,如今变成了一地鸡毛。

曾经被郭台铭寄予厚望的“美国梦”,就这样破碎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这次“豪赌”,赌输了。美国政府的“空头支票”,不仅让富士康损失了数十亿美元,更让郭台铭的“国际化”战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从“美国梦”的幻灭中走出来的郭台铭,并没有停下他“寻找新大陆”的脚步。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印度。

印度,这个人口超过13亿的南亚大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被视为全球下一个“经济增长引擎”。而印度政府,也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印度制造”的口号,希望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

对郭台铭来说,印度的崛起,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敏锐地意识到,印度庞大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正是富士康目前最需要的。而且,印度政府也对富士康的投资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承诺将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2023年,富士康宣布与印度矿业巨头韦丹塔成立一家合资企业,计划投资195亿美元在印度建设半导体工厂,生산芯片。消息一出,再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很多人都认为,郭台铭这次是“押对了宝”,富士康的“印度造芯”计划,将会成为印度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郭台铭似乎忘记了,印度是一个官僚主义盛行、基础设施落后、营商环境复杂的国家。富士康的“印度造芯”计划,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印度政府承诺的百亿美元补贴,迟迟没有到位。这与当初美国政府的“空头支票”如出一辙,让郭台铭再次感受到了被“忽悠”的滋味。其次,印度缺乏芯片制造的经验和技术,富士康需要从头开始培养人才,建设工厂,这无疑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更让郭台铭头疼的是,印度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富士康在土地征用、环保审批等方面,都遇到了重重阻力。

面对种种困难,郭台铭并没有选择退缩,他依然对富士康的“印度造芯”计划充满信心。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然而,现实再一次给了郭台铭沉重的一击。2023年7月10日,富士康宣布退出与韦丹塔的合资企业,理由是“项目进展缓慢,双方未能就未来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印度造芯”计划的流产,意味着郭台铭的又一次“豪赌”,以失败告终。

两次“豪赌”的失败, 让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 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企业利润下滑, 股价持续低迷, 外界质疑声不断, 这一切都让郭台铭倍感压力。

反思富士康的现状, 郭台铭或许会想起, 当初他选择离开中国大陆时, 是何等的决绝和义无反顾。 他曾经说过, “富士康到大陆建厂, 是给大陆赏饭吃”。 这句狂妄自大的话, 深深地刺痛了中国人民的心, 也让他自己站在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

事实上, 富士康的成功, 离不开中国大陆提供的肥沃土壤。 改革开放之初, 中国大陆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建厂。

富士康正是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 将生产基地从台湾转移到了深圳。 在这里, 富士康享受到了低廉的土地成本、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 更重要的是, 中国大陆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为富士康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可以说, 没有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 就没有富士康的今天。 然而, 郭台铭却“好了伤疤忘了疼”, 在富士康发展壮大之后, 他非但没有感恩中国大陆的支持, 反而将富士康的成功, 完全归功于自己, 甚至说出“给大陆赏饭吃”这种忘恩负义的话。

这种“端起碗吃饭, 放下碗骂娘”的行为, 自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很多人都表示, 从此以后, 将不再购买富士康生产的产品。

郭台铭的“背信弃义”, 也让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处境, 变得越来越尴尬。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以及本土企业的崛起,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竞争优势, 正在逐渐丧失。

而郭台铭将产业链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做法, 也让中国大陆政府, 对富士康失去了信任。

“出来混, 迟早是要还的”。 当郭台铭意识到, 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错误时, 一切都已经晚了。 他想要重新回到中国大陆市场, 却发现, 这里早已不是他熟悉的那个地方了。

两次“出走”的失败经历, 让郭台铭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决策。 他开始反思, 富士康的未来, 究竟在哪里?

曾经, 他将希望寄托在美国和印度, 希望借助这两个国家的“东风”, 让富士康实现“二次腾飞”。 然而, 现实却给了他当头棒喝。 他终于明白, “美国的月亮, 并不比中国的圆”。

美国政府的承诺, 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印度的投资环境, 也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 “走出去”的富士康, 并没有找到新的“乐土”, 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落叶归根”,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对郭台铭来说, 或许他也应该认真思考, 富士康的“根”, 究竟在哪里。

40 多年前, 郭台铭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白手起家, 创办了富士康。 40 多年来, 是改革开放的中国, 给了他机遇, 给了他舞台, 让他成为了“代工之王”。

如今,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郭台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是继续“迷途知返”, 还是“幡然悔悟”, 带领富士康重回中国大陆市场的怀抱?

这一切, 或许只有时间, 才能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3-10-23富士康遭查:鸿海集团回应,岛内议论纷纷

股城网2019年06月27日 郭台铭口出狂言 郭台铭说撤出大陆真相来了

观察者网2019-05-02郭台铭见特朗普:在美建厂计划没有改变

红星新闻2023年07月13日富士康退出印度“造芯运动”背后:印度造芯百亿美元补贴计划,为何一分钱没花出去

0 阅读:3

小酱爆娱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