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旋律,能使一天忙碌的疲乏渐渐消融,优美的旋律,能使浮躁不安的心灵归于恬静。
艺术家们用心灵用才情把那些普普通通的音符缀串成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有激昂酣畅的回旋奔放,有如泣如诉的缠绵悱恻,有欢快跳跃的恣肆,有忧思哀怨的悲伤……
人类的情感因此而深沉悠长。
在音乐中思考,飞扬的思绪象草原牧歌般的清远辽阔;在音乐声中写作,灵感随着纷纷扬扬的音符在脑海中翱翔;在音乐声中读书,可以敏感地领悟到文字里美妙的意蕴……
音乐能美化心灵,让灰灰暗暗的日子变得明朗绚丽,让平平淡淡的风景变得美丽旖旎。
人类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根本所在,就是人类不但有追求维持生命的物质需要,而且还有追求能使灵魂得以升华的精神需要。
欣赏音乐,是高雅的审美行为,能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精神需求。
在欣赏音乐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旋律优美的外在形式,而且能领悟到旋律内在的意蕴甚至还能领悟到演奏者的思绪和心理活动,从而获得意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古代名士俞伯牙为了一个樵夫而自碎爱琴,是感到樵夫钟子期不仅能从琴声中领悟到旋律委婉曲折的意蕴,而且还能用灵感触摸到自己心理变化的意境并猜出自己的心事。
“知音难觅”,俞伯牙认为钟子期死后再也没有人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于是毅然摔碎了自己心爱的古琴,“俞伯牙碎琴谢知音”被人们流传为千古佳话。
春秋时期的圣人孔子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水平,《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由此可见,音乐给人精神上的享受远远超过了物质上的享受。
孔子之所以能从音乐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钟子期之所以能成为俞伯牙的知音,主要是他们有着非常高的音乐艺术欣赏水平。
“艺术欣赏力究竟是什么呢?由于反复经验而获得的敏感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况下,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并且迅速而强烈地为它所感动。”
西方艺术鉴赏家狄德罗在《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中指出了艺术欣赏力的特点与其产生形成的过程。
清代刘勰则更直观地指出“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说明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都是从实践中积累归纳升华而成的。
音乐包容着情感,情感因此而丰富深长。
听着《为了谁》那情真意切的优美旋律,让我们感受到高尚的精神和纯洁的爱心,使心灵因此净化而升华;听着《走进新时代》那激昂奋进的铿锵之音,让我们感受到时代跳动脉搏的强音,令心灵感受到振奋和奔放激动的情感,让思绪融汇到奔腾不息的时代潮流中。
凝神静静地聆听那优美动人的旋律,跳动的音符和歌词幻化成巍峨的三山五岳,幻化成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把我们的思绪带进那波澜壮阔推动中华民族一往无前奔向世界前列的改革大潮中……
对平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