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往往是其他人难以感同身受的。其实以前的年代,培养后代的平均成本不至于很高。
就拿读大学来说吧,以前肯供子女求学的家庭,要么比较宽裕,要么很重视教育。但是在大家的学历普遍不高的背景下,即使没有用心培养,也不至于被指责。
现在更重视“原生家庭”,而且就业市场里稍微“差不多”的岗位基本都要求大学毕业。将子女送进高校,已经是基本的培养目标。可现实是,对家长来说这也代表着很大的压力。
“3千块不少,但对于大学生不算多”,女儿晒生活费
有位家长说出了自己跟女儿之间因为生活费发生的争论。女生今年刚上大一,在广州读大学,考虑到一线城市的物价可能比老家高些,家长每月给她3千元。
听别人说大学生有拿2千元生活费的,本以为自己这个标准,女儿能在学校过得比较滋润。谁知看她买东西还是很“紧吧”,有次回家还把洗发水拿走了。
后来家长问“我每月给你这么多生活费,你都花到哪里去了,是不是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我们家为了供你,开销已经很大,而且你以后自己赚钱也不能太随意啊”。
谁知女儿却觉得家长很不理解她,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大手大脚”,她列出了平时的生活费明细。早晨6元、午餐15元,这个标准在当地真的很一般。
奶茶的话每周只点两次,平时吃水果之类,加起来要好几百。女生的衣服、化妆品往往也是重要的支出,不会像高中生那样只穿校服就行。
加上话费、网费、饮水等,综合下来三千多的标准并不能过上想象中非常“滋润”的日子。家长有点无奈:了解高校里的生活成本,就会明白“3千块不少,但对于大学生不多”。
女生的生活费明细,反映当代家长的难题
其实这位家长相对来说是比较体谅女儿的,虽然嘴上抱怨开销大,但是对于买衣服、跟同学聚餐等行为,会表示理解。
正如之前的高校教授储殷曾经提及的道理,大学生之间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支出,生活费不能只算“吃饭”。就像我们家长本身的开销也不会只有米面。
毕业后想求人办事却没有人脉时,想想大学期间跟同学聚餐、送生日礼物的开销,真的不算什么。只要没有太过分,是可以被理解的。
可是,话虽如此但当代家长也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对于大学生而言,每月3千的标准确实不算很高,尤其是在大城市或者学校位置较偏的情况。
便宜又好吃的食堂,多半只在少数高校里存在;包括学校周边的水果摊,往往也比普通市场里更贵。很多大学生其实买东西比家长还要精打细算。
可问题又来了,不是所有家长都拿着高薪,月薪三四千对于很多父母而言是常态。正如一位母亲所言:我也想让学生过得好些,可我自己才赚三千多,如何给他五千?
而且很现实地讲,大学生毕业后自己找工作,想要赚到目前的生活费,也并非很容易的事。一面是家长觉得供子女付出太多,一面是大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浪费,很委屈。
这样的矛盾或许很多家庭中都会存在,也反映着当代家长培养后代遇到的难题。有位网友总结得比较客观:“消费高、工资低”是普遍情况,所以我们才有这种感受。
有些大学生开始“反向操作”,比谁更节俭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像家长想象中那么“潇洒”,不难发现,现在人们似乎更加理性和节约了。就连一些大学生也开始“反向操作”,不再比谁买了名牌,而是比谁更节俭。
同样的洗发水,淘到更低价的同学会跟室友们展示自己的“聪明”。遇到活动,他们不再看衣服、饰品,而是囤生活用品。
这些改变也在说明,大学生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务实和理解家长。不同标准的生活费,确实有不同的“花法”,但这里也建议,只要条件没有太差,不要低于2千元。
【话题】你按照什么标准给生活费呢?
现在的大学生尤其女生3000基本够用,男的2000差不多,但要处对象可能就得多点,也有的男的处对象花女朋友的钱。
你家一月挣三千,他们都让你花了